
人教版数学1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单元分析.docx
6页《找规律》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 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 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2 .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 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3 .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 意识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探索规律”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是隶属 于《标准( 2011)》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正式教学内容,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 段都有要求其中第一学段要求学生“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并以两个 例子进行了说明,同时结合例子分析了对于学生的具体要求从例子及分析中可 以看出,第一学段的探索规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想,发现“规 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并能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模式”的特点不仅强调 能够发现(识别)规律,也强调对于规律的表征、强调对规律的运用(由前一项 得到后一项)为了体现《标准 ( 2011)》的理念,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就开始渗透探索规律 的内容,如:通过 1 个 1 个、2 个 2 个、5 个 5 个地数数,让学生体验、发现并 描述数数过程中的规律;通过整理 20 以内加法表,让学生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在认识图形中,也渗透了最简单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在一年级下册中的“认识图 形(二)”、“100 以内数的认识”等单元中,也渗透了探索规律的内容,并设置 了“找规律”单元进行教学所谓找规律,是指根据已经观察到的、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特例)在排列 上具有的某种特点或属性,在没有遇到任何反例的情况下,推出这类事物的排列 都具有该种特点或属性的结论具体来说,找规律可以从许多角度(概念)进行, 如颜色、数量、大小、形状、数字关系、方向及其他性质等而发现规律的“核心”有助于儿童开始意识到规律有些规律的“核心”是重复的(如例 1 中的“黄 旗、红旗”,例 2 中的“2、3”“1、3”等),而有些规律的核心则是发展的(具 体参看下例,在本单元中不涉及)同时用图形和数字来表示一个模式,则有助 于学生认识规律中关系的多样化,并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起联系(如例2、 例 3)基于上述认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2.教材编排特点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上一轮教材实验的结果,修订后的教材对本单元的内 容进行了重新编排,具体体现为如下几点1)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注重对“规律”含义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能够带给人以美感的有规律的实物,如节日里各种 美丽的彩灯、彩旗等通常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很多装饰图案也是有规律地排列 的……这些都为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规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教材在编排时 对这些素材充分加以利用同时,教材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最简单的规律(颜 色)引入,通过口头描述规律、圈出规律的“核心”、创造规律等方式,让学生 理解规律的含义,为后面“找”规律的教学打好基础这里需要提出的是,一般 来讲,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 3 次),就可以称为有规律的排列2)只教学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理清了层次,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编排的层次更为清晰:从理解规律的含义,再到图形和数字排列的同一规律的认识,然后是等差数列的排列规律,最后研究 数组中的规律,更方便教师把握每个例题的教学重点同时,例题和练习中所教 学的规律也都是简单的规律,如:有循环组的规律仅包括“ A、B”、“A、B、B” 等简单的循环规律;寻找数组中的规律时,虽然涉及的关系对象变为 3 个,但由 于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前面的教学中也有所渗透,教学难度并不大3)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由易到难编排,从发现直观而明显的规律到发 现抽象而隐蔽的规律,更体现“数学味儿”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规律”已经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在“分类与整理”单 元因为要选择分类的标准,学生对于发现规律的角度(如颜色、形状等)也有所 积累。
本单元的编排,注意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通 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从最简单而直观、明显的“颜色”的角度发现规律、理解 规律,到发现数组(每组 3 个数)中的抽象而隐蔽的规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 规律,又结合了数学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具有浓厚的数学味道三、教学建议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本单元 时应注重以下几点1)突出教学的趣味性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时,教师除了利用好教材上 的相关素材外,还应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贴近生活且富有趣味性 的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欣赏、观察、猜想、验证,在美的感受中学习有趣的数 学,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借助电脑进行学习,发 挥想象力,创造出更丰富、更美丽的图案,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 情感2)体现教学的开放性教学中研究的“规律”的呈现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要避免素材的单一除教 材上涉及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属性外,还可以涉及图形的方向、声音、节奏等其他属性在练习中,也要设计一些像教材第 85 页“做一做”那样的题目,如 用红、黄两种颜色的小圆片摆出不同的规律等,针对学生富有代表性的生成,针 对每组数量的不同或每组顺序的不同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既可以丰富 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 给学生 提供创造的空间。
3)把握教学的重点,控制好教学的“度”在低年级,对于学生“找规律”的要求重在能发现规律并表述出来,会运用 发现的简单规律确定后一项或者其他缺失的项对一年级学生而言,用语言简洁 而准确地表述找到的规律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把握表述规律 的“度”,如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规律即可,不必要 求学生以统一的语言结构进行表述此外,除了可以用语言表述规律外,还应允 许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方式表述,给予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从 具体到概括地逐步发展的空间4)建议用 4 课时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