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改革开放经验.doc
4页浙江的崛起浙江的崛起摘要:摘要:举世瞩目、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 30 年的光辉历程30 年来,浙江 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团结奋斗创业创新,在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光辉成就浙江省经过改革开放后, 从一个经济位于全国倒数之列的省份,一跃成为了经济全国前三甲的经济强省这 不仅仅是依靠国家的优惠政策,更是我们浙江人智慧的体现浙江在改革开放中真 正崛起了 关键字:关键字: 改革开放 光辉成就 崛起 改革开放前夜改革开放前夜浙江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地域小省改革开放前,经济总量最小,是经济增长相 对缓慢的省份从 1952 年到 1978 年 20 多年间,国家对浙江的投资总额为 77 亿元, 人均 410 元,仅为全国水平的一半浙江人均占有铁矿石资源只有全国水平的百分 之五和世界水平的百分之二点五,人均煤炭地质储量,只有全国水平的百分之零点 八和世界水平的百分之零点四地理位置好,自然条件好,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 府、文物之邦之称的浙江竟然会落到了如此田地由于之前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 经济不进反退,老百姓多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人杰地灵的浙江发展绩效与全国比 较竟然相形见绌,历来富饶的省份却沦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
这种令人难以 满意的状况,使浙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但是仔细想来,浙江出现这种经济发展较慢的情况也不是一个偶然的情况要 知道,再优越的条件,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没有促进和鼓励经济发展的 政策,也不能把优越的条件转化为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在铲除了四人帮,结束 了文化大革命之后,浙江人民正在急切的期待着一个伟人出现来带领我们走出困境, 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改革开放的开端改革开放的开端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 举行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中央 工作会议上,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骨干,对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党的领 导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 策,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等,提出了积极的建议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成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这次会 议不仅进行了思想政治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更重要的是提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新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的历程浙江波澜壮阔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突破并取得初步成功的农业和农 村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掠夺对象和积累源泉,也是最计划外 的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几年内,中央支持来自实践的经验,克服种种阻力,使 完善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浙江省内得到普遍发展到 1982 年底,全省大田生产实行 “双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占 90%以上,同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979-1984 年大约提高了 49%,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1982-1984 年,全省农业增 加值年均增长 9.3%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全面丰收,1984 年,全省粮食、棉 花产量分别达到 1817 和 13.3 万吨,创下了浙江历史上空前的最高纪录改革开放以来, 浙江坚持“放活、少取、多予”原则,突破重围找出路,顶住压力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得到 了空前解放浙江在全国率先取消农业特产税,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对全省城乡义务 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在全国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推进农村综合改 革,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龙头的系列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度达到 68.1%,连续 3 年在全国各省区排名第一,使广 大农民逐步成为改革发展的共享者。
其次浙江人的勇于进取和创新的精神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大家熟知的义乌从鸡毛 换糖到现在举世瞩目的小商品城、温州商人从卖皮鞋卖打火机到现在的遍布全球的温州商 客都是浙江人拼搏的成绩浙江尊重群众的创业权利和自主选择,支持千百万群众大胆进 行创业实践,率先突破单一所有制形式,全面发动和热情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全省各 级党委、政府为个私民营经济配送“政策套餐”,让民营经济充分享受国民待遇目前,我 省 70%以上的经济增长、90%以上的新增就业、50%以上的新增财政收入贡献均来自于民 营经济全省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等经济综合实 力指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坚持走出去的战略,使得浙江人的生意遍布全球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浙江人 出外务工经商省委、省政府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战略后,一大批浙江企业带着资本、 品牌和先进的经营理念“走出去”与此同时,浙江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 基地、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实施,接轨上海、推进长三角合作与交流据不完全统计,到 2007 年,浙江在全国各地(不含港澳台)务工经商人员达 440 余万,在外企业约 11 万家,个 体工商户约 75 万户。
全国 28 个省市区建立了浙江企业联合会和浙江商会,在国外的浙商 有 100 万改革开放的成果改革开放的成果居民生活水平逐步进入全面小康阶段居民生活水平逐步进入全面小康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07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0574 元,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 8265 元,自 2001 年以来,浙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经连续 7 年列上海、北京 之后,居全国 31 个省、市、区第 3 位农村居民收入自 1985 年开始已连续 23 年居全国各 省区之首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5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1 倍以上工薪收入是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2007 年,城镇居民 人均工薪收入达到 14510 元,工薪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达 64.2%;农村居民人均工资 性收入 4093 元,工资性收入增加额占全部纯收入增加额的 48.1%稳定的农业仍然是农村 居民增收的重要基础,2007 年农村居民来自家庭经营农林牧渔业等第一产业收入人均 1551 元,农业收入的增加额占全部纯收入增加额的 18.7 %居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是收入增 长的助推器。
城镇居民家庭就业人口中,个体经营者或私营企业主的比重从 2000 年的 6.8%上升到 2007 年的 15.0%,2007 年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 2612 元,经营净收入占家庭总 收入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5.2%提高到 2007 年的 11.6%2007 年农村居民来自家庭经营的二、 三产业收入人均 1871 元,二、三产业增收对全部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 23.4%近五 年来城乡居民投资理财等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亮点2007 年城 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达 1080 元,比 2002 年增长 4.3 倍,其中投资房地产、股票和艺术品、 邮票、古玩等其它投资收益增长 6.3 倍,房屋租金收入增长 4.7 倍2007 年农村居民的非 经营性收入人均 750 元,占纯收入的比重达到 9%以上生活质量全面改善生活质量全面改善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1979-2007 年,城乡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 都获得了较快的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 1978 年的 301 元增加到 14091 元,增长 45.8 倍,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 7.2%。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 出由 157 元增加到 6442 元,增长 40 倍与消费支出大幅度提高相对应的是,城乡居民的 恩格尔系数出现了持续下降,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城镇居民的恩格尔在 55%以上,农村 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则高达 60%以上,到了 2007 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 34.7%,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 36.4%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改革开放之前的浙江,与较弱的经济基础相对应,产业结构层次很低,农业在国民经 济中占有相当高的份额1978 年,尽管农业占 GDP 的比重(38.1%)低于第二产业(43.3%) , 但农业增加值仍高于工业,特别是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高达 74.8%,因此仍 然属于比较典型的农业省份改革开放 30 年,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发生了深 刻变化在 GDP 中,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由 1978 年的 38.1:43.3:18.6,转变为 2007 年的 5.3:54.0:40.7在全社会劳动力中,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则由 74.8:17.1:8.1, 转变为 20.1:46.8:33.1第二产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
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标志着浙江实现了由落后的农业社会向先进的工业化 社会的历史性跃迁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困境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困境虽然浙江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飞速发展,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也遇到了一 些困境浙江工业的颓势,早在 2004 年就显示出来,至于浙江 GDP 增长的颓势,则始于2001 年,这里仅以工业进行分析2004 年 6 月,浙江当月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达到36.6%,自此以后,工业增长速度逐月回落,一路走低历来位于中国增长前列的浙江工业,至今居然已持续近 60 个月落在全国第 16 位以下,并且终于在 2009 年初跌入负增长 浙江投资增长速度也从 2004 年开始降低自 2005 年至今年上半年,浙江投资增长速度只有全国的一半甚至更低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投资增长速度达到 33.6%,浙江只有13.1%,居然只有全国的三分之一强 制造业是浙江投资低增长的“重灾区“今年上半年,全国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达到 30%多,浙江则只有 2.8%我曾经按全国状况测算浙江制造业的固定资产增加状况,自 2001 年以来,浙江工业固定资产增加与全国相比,起码少增长 2000 多亿元,大致占浙江工业当前固定资产的 1/4 左右。
十分明显,浙江经济发展“拖后腿“,固然有金融危机因素,但一个直接的原因,恐怕是持续近 6 年的投资低增长在制造业投入持续不足情况下,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开发、新产业的成长、新理念的扩展,乃至增长方式的转变,都受到了严重影响,终于出现了竞争力严重弱化的问题 大量资金外流使得省内的投资不足,导致经济的活力欠缺解决办法解决办法浙江现在的经济发展很大一部分还是依靠传统的手工业和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这些产业需要的劳动力多,对环境的污染大随着劳动力的急剧紧缺和政府公众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浙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亟待改变我们应该鼓励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把科研成果结合进生产发展中,开启高科技新新产业的新纪元总结经验总结经验浙江的经济奇迹浙江经济奇迹般发展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浙江人“四千四万”的进取精神,“敢为天下先,敢发天下财”的创新精神,“你争论我发展,你犹豫我大干”的务实精神,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大气候加快宜春发展,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省委提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后,兄弟市你追我赶,新招迭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这对我们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能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我们各级领导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要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精神、卧薪尝胆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坚定不移地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对外开放为主战略,用求新思变的新境界,开明开放的新姿态诚实可信的新品格,善谋实干的新风采,走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