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认识与实践关系.docx
3页论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摘要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认识、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认识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构成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既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同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还是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或者叫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由于它是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所以,又可以叫做实践论关键字认识实践发展相互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以改变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正是依靠这种中介系统,实践主体和客体才能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三是通过反馈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总之,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自身的实践能力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入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入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由于实践的需要,作为实践改造的对象,才逐一地成为认识的客体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客观事物只是由于实践的中介才转化为主体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内容。
不仅如此,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想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化的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是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迸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它对于形成人们在认识和才能上的差别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所谓入的才能的差别是由分工掘成的,就是由实践的地位、实践的领域及其广度和深度等等造成的,而不是天生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式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牛顿说过''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而且入们接受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直接经验即实践为基础,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实践推动着认识的发展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目然界而发展的〃认识的发展,依赖于实践;认识的目我改变,也唯有实践来完成,怛是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并非处于被动地位这是由于认识一经产生,它就必然地要伴随入们回到实践去,反作用于实践,也正是从这个意义说,既没有脱离实践的认识生产,也没有完全脱离认识的指导下的实践,而只有科学、片面或者错误地对实践的认识反映和正确、部分正确或者荒谬的认识对实践的指导因此,否认认识正确与否,只要它一旦被人们作为思想的武器进入实践的过程,它就必然的要处于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地位入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而直接经验则是人们亲身实践的产物实践这个动力系统还不是认识发展动力系统的全部认识活动及其构成要素,认识活动内在的认识矛盾,以其观念反映、观念创造的特殊优势,都具有动力系统或动力的意义同时,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又构成一个最宏大的总的认识发展动力系统3、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首先,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其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再次,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认识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之前,确定符合自身需要以及客观实际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对实践活动作出预测和规划;认识可以使主体根据变化了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指导主体选择实现目的的最佳行为方式:认识可以指导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认识还可以使主体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
最后,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顼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浅谈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