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编辑)机械原理考研课件十(齿轮系及其设计)(精华版).docx
13页精品教学课件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第十一章 齿轮系及其设计11.1 本章知识点串讲【知识点 1】轮系的分类根据轮系运转时各个齿轮的轴线相对机架的位置是否回定,可将轮系分为三大类1. 定轴轮系定轴轮系: 轮系运转时, 如果各齿轮轴线的位置都固定不动, 则称之为定轴轮系(或称为普通轮系) 虽然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最为简单,但它却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2. 周转轮系周转轮系: 轮系运转时, 至少有一个齿轮轴线的位置不固定, 而是绕某一固定轴线回转, 则称该轮系为周转轮系 周转轮系根据其自由度又可分为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 差动轮系是自由度为 2 的周转轮系行星轮系是自由度为 1 的周转轮系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3. 混合轮系【知识点 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既包括定轴轮系, 又包括周转轮系, 或由多个周转轮系组成的轮系,称为混合轮系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既是本章的重点, 也是本章的难点定轴轮系传动比的大小, 等于组成轮系的各对啮合齿轮中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与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关于定轴轮系中主、从动轮转向关系的确定有 3 种情况1. 轮系中各轮几何轴线均互相平行的情况(平面定轴轮系)轮系中各对啮合齿轮的传动比为:此轮系传动比为:结论:① 轮系传动比等于各级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② 计算式为其中: A, B 分别为主动轮和从动轮; n 为外啮合齿轮的对数。
n在这种情况下,可用 (-1) 来确定轮系传动比的正负号, n 为轮系中外啮合的对数若计算结果为正,则说明主、从动轮转向相同;为负则说明主、从动轮转向相反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惰轮的作用 当定轴轮系中有惰轮时, 虽然其齿数对传动比数值的大小没有影响,但它的存在对末轮的转向将产生影响2. 轮系中各轮几何轴线不全互相平行的情况(空间定轴轮系)(1) 轮系中所有齿轮的几何轴线不都平行,但首末两轮的轴线互相平行的情况由于首末两轮的几何轴线依然平行, 故仍可用正、 负号来表示两轮之间的转向关系: 二者转向相同时, 在传动比计算结果中标以正号; 二者转向相反时, 在传动比计算结果中标以n负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这里所说的正负号是用在图上画箭头的方法来确定的, 而与 (-1)无关2) 轮系中首末两轮几何轴线不平行的情况当首末两轮的几何轴线不平行时, 首末两轮的转向关系不能用正、 负号来表示, 而只能用在图上画箭头的方法来表示① 转向关系需使用箭头方式获取和表示;② 轮系传动比大小的计算方式同平面定轴轮系一致,即【知识点 3】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特点:① 有一个轴线不固定的齿轮;② 两个中心轮与系杆共轴线;③ 一个中心轮固定为行星轮系; 中心轮都运动为差动轮系。
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的基本思路:周转轮系与定轴轮系的根本区别在于: 周转轮系中有一个转动着的系杆, 由于它的存在使行星轮既自转又公转 为了解决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问题, 可假想给整个轮系加上一个公共的角速度 (- ωH),使系杆固定不动,这样,周转轮系就转化成了一个假想的定轴轮系给整个周转轮系加一个与系杆 H 的角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公共角速度 ωH注意:在转化机构中系杆 H 变成了机架计算该转化机构(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推论: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为公式说明:① n 为转化轮系中外啮合齿轮对数;② f ( z) 为转化轮系中由 A 传递至 B 的用齿数表示的传动比计算式③ 对于差动轮系,若已知两个原动件值,则可求出另一构件值;若已知一原动件值, 可求出另两构件的传动比值;④ 对于差动轮系,原动件角速度有符号,需正确带入;⑤ 对于行星轮系,因其中必有一中心轮固定,假设中心轮 3 固定,于是有:推论: 其中 B 为固定中心轮周转轮系的类型很多, 若仅仅为了计算其传动比, 一般来说, 可以不必考虑它属于哪种类型的周转轮系, 只要透彻地理解了周转轮系转化机构传动比计算的基本公式, 再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就能熟练解决各种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问题。
知识点 4】混合轮系传动比计算(1) 混合轮系传动比计算的基本思路计算混合轮系传动比的正确方法是: 首先, 将各个基本轮系正确地划分开来, 分别列出计算各基本轮系传动比的关系式, 然后找出各基本轮系之间的联系, 最后将各个基本轮系传动比关系式联立求解2) 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步骤① 首先正确地划分各个基本轮系② 分别列出计算各基本轮系传动比的关系式③ 找出各个基本轮系之间的联系④ 将各个基本轮系传动比关系式联立求解,即可得到混合轮系的传动比11.2 本章重难点总结11.2.1 重难点知识点总结本章重点是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及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本章难点是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而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的关键又是正确在划分轮系掌握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正确地将复合轮系中各组成部分加以区分, 即把轮系划分成一个个基本定轴轮系的基本周转轮系 为了能正确划分, 关键是把其中的周转轮系划分出来 周转轮系的特点是有行星轮和行星架, 所以先要找到行星轮如果找到了行星轮,这时, 带动行星轮轴线转动的构件就是系杆, 与行星轮相啮合而绕固定轴线位置转动的齿轮就是中心轮 每一系杆连同系杆上的行星轮和与行星轮相啮合的中心轮就组成了一个基本周转轮系。
在找出复合轮系中每一个周转轮系之后,剩下的便是定轴轮系部分了此外, 还可以进一步区分每一个基本周转轮系是差动轮系, 还是行星轮系; 其中的定轴轮系是平面定轴轮系, 还是空间定轴轮系 这样才能正确地列出轮系的传动比方程式, 减少求解差错②搞清楚复合轮系中所划分出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 然后联立求解方程组, 从而求出该复合轮系的传动比总之,只有分清轮系, 才能正确列出名基本轮系相应的传动比方程式, 并进行正确求解要给大家指出的是传动比是包含两个方面的:大小与转向11.2.2 本章重难点例题讲解【例题 1 】差动轮系是指自由度 ① 为 2 的周转轮系 ② 为 2 的定轴轮系 ③ 为 1 的周转轮系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轮系的相关知识. 对于轮系, 我们武汉理工大学一般都是要出一个大的计算题的,但是也有可能会出到选择题,所以同学们也要对此做好准备.本题很简单,选①【例题 2 】如图所示的轮系 , 各轮齿数为 Z 1=20 ,Z 2=40, Z 3= Z 4= Z 5=20, 蜗轮 Z6=76, 蜗杆 Z7=1(右),n1=90r/min , n7=38 r/min 方向如图求齿轮 5 转速 n5 的大小、方向。
n11 4362 57 n7解析: 这是一个复合轮系解题要点:对复合轮系进行合理地划分;根据蜗杆的旋向和转速确定蜗轮的转速齿轮 1 , 2 , 3 构成一个定轴轮系i13 =-z 2 /z 1 =-2 ,由此得 n 3=-45 r/min( 负号表示齿轮 3 的速度与齿轮 1 的速度方向相反)由蜗杆的旋向和转速方向可确定蜗轮的速度方向与齿轮 1 相同, i67 =z 7 /z 6 =1/76 , 故 n 6= n 7 i67=0.5 r/min齿轮 3, 4, 5,6 构成一个周转轮系(差动轮系)中, Hi由于蜗轮同时也起到行星架的作用, 故给整个机构一个与蜗轮转速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的速度 n H =-0.5 r/min ,则齿轮 3, 4, 5, 6 就转化为一个定轴轮系,在这个转化轮系35 = -1故 n H 3 H5 = - n = -(-45-0.5) r/min= 45.5 r/min故 n5=n5 H-nH=46 r/min ,方向与 n 1 相同例题 3 】在图所示轮系中,已知:蜗杆为单头右旋,转速 n 1 =1440r/min ,转动方向如图所示,其余各轮齿数为: z 2=40 , z 2 , =20 , z3 =30 , z 3 , =18 , z 4=54 ,试:( 1 ) 说明轮系属于何种类型;( 2 ) 计算齿轮 4 的转速 n 4 ;( 3 ) 在图中标出齿轮 4 的转动方向。
n2,323,4解析: 这是一个定轴轮系,比较简单 1) 该轮系为定轴轮系;( 2) n4=n1(z 1z 2,z 3,)/(z 2z3z4)=8(r/min) ;( 3) 蜗杆传动可用左手定则来判断蜗轮转向↓ 然后用画箭头方法判定出 n4 转向←例题 4 】在图所示轮系中, 设已知双头蜗杆的转速 n1=90 r/min ,z2=60,z 2 =25,z 3=20,,,z3 =25, z4=20, z 4=30,z5=35, z 5=35,z6=135,求 n6 的大小和方向z2,z6z3,z5z2z5,z3z4z4,解析: 这是一个定轴轮系,比较简单i 16=n1/n 6=(z 2z3z4z 5z 6)/(z 1 z 2 z3 z 4 z5 )=108,, ,,n6=n1/ i 16=900/108=8.33(r/min)转向如图所示例题 5 】在图示混合轮系中,已知各轮的齿数求i14解析: 先将复合轮系进行划分,然后联立求解因为 ω2 = ωH而 i14= ω1/ ω4= i 12 i H4所以问题转化为分别求解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对于定轴轮系有 i 12=-z 2/z1对于周转轮系有 i H4= ωH/ ω4=1/ i 4H 。
而 i4H = 1- i 45=(z4 +z5) /z4所以 i14 = -z 2 (z4 +z5) /( z1*z 4)例题 6 】如图所示的轮系中,各轮模数和压力角均相同,都是标准齿轮,各轮齿数为z1=23, z 2=51, z3=92, z3,=40 , z4=40, z4,=17 , z5=33, n1 =1500r/min ,转向如图所示试求齿轮 2, 的齿数 z2, 及 nA 大小和方向424,2n 12,1533,A解析: 这是一个复合轮系,要先对其进行划分,然后联立求解 1 )齿轮 1 , 2 啮合的中心距等于齿轮 2 ,3 啮合的中心距,所以得z1 +z 2=z 3-z 2 ,z2 ,=z 3-z 1-z 2 =92-23-51=18( 2 )齿轮 1 , 2 , 2 ,, 3 和 A 组成差动轮系,齿轮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