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气管道工程项目施工方法.doc
34页燃气管道工程项目施工方法第一节 测量放线1、开工前由业主组织有关部门交桩、交线,提供测量控制点2、根据设计提供的桩点位置及测量控制点,每200米引测一临时水准点,水准点须经闭合后方可使用业主提供的桩点,施工现场测量人员应做好栓桩,临时水准点应设在附近建(构)筑物上或牢固的桩上3、根据业主提供的管道中心桩及坐标桩进行测量放线,管道中心线及占地边线应同时放出,管道中心线上应打百米桩、变坡桩及转角桩,并注明相应的桩号、高程及角度等,所有桩点均应栓桩,并做好记录,以便在丢失、破坏时顺利准确补测、恢复放线采用经纬仪,并使用涂有红漆的专用木桩4、在放线过程中如出现管道走向与实际位置有较大偏差情况,应及时与设计、业主等部门联系调整管道走向5、测量人员必须履行复核制度,同时做好原始记录,测量完成后及时请监理工程师验桩、验线、合格并签字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6、路与地下障碍物交叉处作出标记,标出里程,障碍埋深、尺寸等7、测量原地面高程,并且记录现场原地面的高程和地形,提交监理工程师 第二节 材料、设备验收及布管1、钢管1.1、钢管的交接与验收1.1.1、钢管供货商运卸到交接现场的管道经检验不合格,将被拒收。
1.1.2、交接时应具备:交付前钢材的实验结果、配件的焊接检测结果、聚乙烯防腐层的证明材料,管材、管件的合格证1.1.3、管道交接时采用监理批准的交接清单1.2、管材、管件及设备运至施工现场,卸车时要使用软带吊装,轻吊轻放,避免管道互相碰撞,入槽前钢管要放在适当的砂袋拖架上,或沟槽堆砂或堆草,防止损坏管道外防腐1.3、存放钢管的地面要平坦松软,场地附近不得有腐蚀性化学物品1.4、钢管在运输、装卸过程中管身要设弧形支座,支座外包麻袋片,管身用外套胶管的钢丝拉紧,以防钢管在运输中震动碰撞1.5、管材运至现场后,沿沟槽一侧摆放,特殊地段下管前再二次倒运到所需地段钢管在搬运和装卸过程中不得使管子摔落、相互撞击、自由滚动或沿地面拖拉,防止碰伤、变形和损坏管子1.6、管子起吊时要保持一定的角度确保管子变形力最小2、管材、管件及设备运卸至现场后,必须由材料员(质检员配合)逐根逐件检查外防腐及管口质量,并做好标识记录,不合格的不准使用,并且运离现场3、管材、管件、设备进场后,应具备合格证、材质单4、各种阀门要放在干燥防雨场地用支架支离地面,分类存放,标志朝外,便于装卸和检验,管帽和保护在安装前不得拆掉。
第三节 土方工程1、开挖前的准备1.1开挖前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进行现场调查以查明以下情况:1.1.1、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土质情况1.1.2、地上、地下构筑物分布情况,并与当地部门洽谈处理方案1.1.3、对已建管道、构筑物的衔接位置与高程1.2、在管线的沟槽开挖前,要取得总监对沟槽挖掘的断面尺寸及挖掘土堆放的书面批准后再进行沟槽的开挖沟槽断面尺寸为:上口宽1700mm,下口宽800mm,边坡系数为1:0.331.3、制定土方开挖、调运方案及沟槽降水、支撑等安全措施1.4、沟槽开挖前,测量人员应向挖掘机机手说明地下设施的布局情况,在地下设施两侧3米的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并对挖出的地下设施采取有效的吊架保护措施,对于重要的地下设施,开挖前应征得其管理单位的同意,必要时应在其监护下开挖1.5、沟槽开挖过程中,如遇土质不好,出现塌方、开挖放坡受限制或土方转运有困难时,则加钢板桩支撑,支撑情况视土质情况而定2、土方开挖2.1、本工程采用0.8m3挖掘机进行机械开挖为主,人工清底为辅的施工方法2.2、沿沟槽底部每隔6米钉(40×40mm)木桩,桩长0.5米,以控制槽底高程在槽底用白灰线打出管道中心线,以便于下管时控制开挖中心线,沟槽严禁超挖,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粗砂夯实至设计要求或总监要求的密实度,如遇基坑为淤泥和虚土时应挖除淤泥及虚土回填粗砂厚30cm以上,如遇岩石须超挖0.3米以上再整平并填以砂垫层至设计标高。
2.3、开挖过程中遇有文物、古树,应妥善保护,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2.4、对距沟槽较近的建(构)筑物及电杆必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吊车作业时应保证与上部高压线的安全距离3、沟槽土的堆放沟槽土及材料堆在距沟边0.8米以外的或项目监理指定的位置,土的堆置高度不能超过1.5米以保障施工安全,且不得掩埋已建地下管道的井盖,妨碍其正常使用4、在沟槽开挖期间,必须严格保护沟槽两侧永久性工程设施的稳固,如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凡业主提前指出的与管道交叉的各种地下管线,施工开挖时必须严格保护,并按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开挖5、槽底应按设计要求铺设中粗砂垫层,中粗砂垫层应紧贴夯实的原状土上中粗砂要求质地坚硬,级配均匀,不得含有泥土及草根等有机物,砂中石子粒径应不大于20mm,且含量不大于10%6、沟槽开挖允许偏差:中心线位移为50mm,高程偏差为±30mm7、排水措施7.1、凡有地下水的沟槽应及时排水,槽底必须无浸泡现象,以保证管道的干场作业,并使地下水位降至槽底面0.5米以下,且降水作业持续到回填完毕7.2、在沟槽内采用明沟和集水井排水,采用明沟排水方法为沿沟槽每隔一定距离(根据渗透系数计算)设一座砖砌集水井,井径0.8米,井底比槽底深0.5米,井内稳4″潜水泵,集水井之间沿沟槽一侧做排水沟,排水沟为0.3×0.3米,并以3‰坡度坡向集水井,沟槽内水应排入工程师指定地点,排水时排水口应做滤网,防止对当地水质污染。
7.3、施工中遇雨天增设集水井及水泵,集中排水将水位降至沟槽底部以下0.5米,确保干场作业,直至回填土超过地下水位高度且不致使空管浮起的高度时,才可停止和拆除降、排水设施,雨季施工还应在沟槽顶部两侧分设挡水堤或截水沟,以防止地面水流入沟槽7.4、遇有流砂的土层时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具体方法为:施工前,沿沟槽一侧,每隔20-30米打一大口井,大口井直径为DN500,材质为砼管,在距沟槽边2-3M的位置上7.5、永久性工程的临时支撑如不准备取出,其强度至少要相当于永久性支撑,施工时一定要保持地下水位下降后不会影响建成的设施(或现有的设施)8、沟槽开挖质量标准 8.1、不扰动天然地基或地基处理符合设计要求8.2、槽壁平整,边坡坡度符合施工设计的规定8.3、槽底不得受水浸泡8.4、沟槽开挖完毕后应及时填写沟槽开挖质量检验评定表,并及时请监理工程师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9、过路采用明开挖法施工,施工时做到连续施工,施工后迅速回填,如不能迅速回填,应铺设钢板做临时便桥,以减少对车辆,行人的通行影响若道路为车行道,提前与当地交警取得联系,争取得到交警的支持,由交警协助指挥交通施工时施工带周围用警示牌提示周围车辆和行人。
工程完工后,及时回填恢复通车,10、种管线交叉的处理10.1、施工管道与其他管线及电缆交叉位置,在施工前由业主通知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开挖电缆及其他管线位置土方时,必须将其管线管理单位人员请到现场,在其监护下由人工开挖,并及时向业主报告有关交叉情况,便于业主与其他管理部协调制订并落实处理方案,或另行确定交叉方法10.2、设计管道穿越其它管道时,其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3m;支管穿越电缆沟槽、信息管沟槽时须外加SDR17.6、D80的PE套管(4米/根),套管两端与燃气管道间隙用防腐、防水材料密封,套管末端伸出沟槽壁的长度不得小于1米10.3、遇不得拆改的各种管道及电缆,需用软吊带与横担上的钢管(或方木)拴吊在一起,也可在管道底部用砖堆(或钢管)架起保护吊车作业应保证与上部高压线的安全距离10.4、施工时,不得对原有电缆、管道损伤 第四节 管道安装1、管道安装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1、管道应在沟底标高和管基填层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1.2、、管子、管件等附属设备在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核对无误,并应进行外观检查,符合要求方可使用1.3、安装前,应将管子、管件等内部清理干净,不得存有杂物2、管道安装时,管沟积水应排除,每次收工时,管端应临时封堵。
3、本工程直管段采用螺旋双面埋弧焊接钢管(GB9711.1-1997),管材及管件钢级采用Q235B,弯管采用热弯(SY5257、R=5D、直管段=200mm)或冷弯(R=40D),钢三通采用压制三通(GB12459)4、管材及管件的检验4.1、管材、管件及设备运至现场后,必须由材料员(质检员配合)逐根、逐件的检查外防腐及管口质量,并做好标识记录,不合格的不准使用4.2、用钢尺对钢管逐根丈量其长度并记录4.3、弯头、弯管安装前,必须核对管件的规格、壁厚、角度、曲率半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4.4、阀门在安装前应根据设计核对阀门的型号以及法兰;螺栓的规格和数量,符合产品和试验记录阀门各部件不得有裂纹、气孔、砂眼、浇筑不足等缺陷5、管道安装前的准备工作5.1、管及管件在安装前都要用刷子除去内外表面的污泥或杂物,并将管端边缘50mm范围内用角磨机和电动钢丝刷进行打磨、除锈,露出金属光泽5.2、对钢管端部进行检查,表面不得有裂缝褶皱、撕破及壁厚不均等缺陷5.3、对破损的防腐层用绝缘防腐带进行修补第五节 对口焊接1、对口采用外对口器,撤离外对口器前,氩弧焊根焊道必须焊完50%以上,根焊道每段长度应近似相等且均匀分布。
2、两根相邻管的螺旋焊缝在对口处应相互错开,距离大于100mm3、管道组对要求: 项目工艺参数要求项目工艺参数要求接口型式对焊坡口型式V型坡口角度70°±5°对口间隙1.0-2.0mm钝边1.0-1.5mm错口≤管外径3/1000且≤2mm管材:螺旋双面埋弧焊接钢管规格:φ219×6;φ325×7 材质:Q235B焊道层数:三层 第一层: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 采用H08Mn2Si焊丝第二~三层:采用手工电弧焊填充、罩面 、焊条型号为E4303直径Φ3.2、Φ4.04、技术要求4.1、参加管道施工的电焊工必须持有有效期内的焊工考试合格证书4.2、依照焊接工艺指导书,制订焊接工艺评定及焊接操作工艺规程4.3、管口组对尺寸符合要求且管道端口的切面应平整,不得有裂纹,切口面应与管轴线垂直,且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5mm4.4、当管道在沟外焊接时,管口处作业空间不应小于500mm,在管沟内焊接时,工作坑尺寸为宽0.8m,深0.5m4.5、管道焊接时焊条必须有生产合格证和同批号的质量证明书,焊条使用前严禁受潮气、雨水、油类等有害物质的侵蚀,应在干燥通风的室内存放。
4.6、焊条使用前应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75℃-150℃,烘干时间为2小时,每次烘干数量以满足实际需用量为准,在使用过程中应放在保温筒中进行保温,随用随拿,保持焊条干燥重新烘干次数不得超过两次,当焊条药皮有脱落及显著裂纹时,不得使用4.7、焊条烘干设专人负责,并做好详细的烘干记录,经烘干的焊条应放在恒温箱内,随用随取,每日的焊条发放和回收设专人负责4.8、当管道安装工作有间断时,应及时封闭敞开的管口,以防止异物进入管内雨季用的堵板应具有防止泥浆进入管腔的功能4.9、焊机性能稳定,功率等参数应满足焊接工艺要求4.10、环境要求:雨天、风速大于8m/s、风沙天气、天气相对湿度超过90%严禁施焊在无有效的防护措施情况下)4.11、在进行氩弧焊打底时当电弧电压过高时,易产生未焊透,并使氩气保护效果变差,因此应在电弧不短路的情况下,尽量减小电弧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