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128击沉“太平”号护航驱逐舰素材新人教版.doc
1页128 击沉“太平”号护航驱逐舰 1954年11月1日,中国人民海军6艘鱼雷艇在4艘 护卫艇掩护下,悄悄埋伏在大陈岛对面海域的礁群中,副大队长任智良在高岛山项雷达站设立了岸上指挥所这些小艇在海上隐蔽了13个昼夜,耐心地等待出击的战机 11月14日零时5分,雷达站发现目标,指挥所命令155、156、157、158号艇出击 来犯的是国民党海军的“太平”号护航驱逐舰它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造的,战后交给了国民党,是国民党海军的大舰之一它的排水量1430吨,舰上装备76、40毫米炮各4门,20毫米机关炮10门,有官兵180人,是当时国民党的主力军舰 在岸上雷达站的引导下,4艘鱼雷艇在夜幕掩护下疾速向敌舰驶去1时28分,走在最前方的155号艇报告:“右舷发现灯光!”中队长铁江海立即命令各艇修正航向,加速前进漆黑的海面上,翻起了四道白沫 离敌舰越来越近了,铁江海命令快艇分成两队,由155、156两艇担任主攻,157、158两艇作配合,排成左护队阵势,进行突击1时35分,铁江海发出命令:“鱼雷——发射!”只听到“砰!砰!砰!” 4艇先后发射了4条鱼雷,紧接着,又发射了4条鱼雷8条鱼雷排成扇形,形成8道白沫向敌舰飞去。
1时37分,“轰”的一声巨响,巨大的水柱在敌舰首部升起,鱼雷命中了目标我艇队立即调转航向,迅速撤出战斗太平”号被鱼雷击中当鱼雷在舰首爆炸时,舰上官兵以为遇到了空袭,慌乱地向空中射击,并疯狂地呼救3个小时后,3艘国民党军舰才从大陈岛方向赶来救援,收容了152名生还的官兵太平”号因进水太多,于7时42分向左倾斜,沉入汹涌的波涛之中 人民海军当时使用的鱼雷快艇,排水量只有22吨,装备12.7毫米机枪两座和两个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最大航速46节,也就是每小时85公里 鱼雷艇为什么能跑得这么快呢?主要是它采用了水面滑艇的形状,当达到一定速度时,舰底在迎面水流冲击下产生升力,快艇能在水面上滑行,大大减少了阻力鱼雷是一种水中自动武器,头部装有大量高效炸药,靠自己的动力航行但它射程近,航速低,所以要求鱼雷艇在攻击时要驶近敌舰,这样增加了攻击的危险,因此,人们常把鱼雷艇称为“海上爆破手”到60年代,由于反舰导弹的发展,快艇逐渐把鱼雷更换为导弹,成为威力强大的导弹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