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检试题.doc
8页1荆州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质检历史卷第Ⅰ卷 选择题(共 48 分)1.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 的是(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2. (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 ”由此可知当时(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皇帝权利得以强化 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 D.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3.据《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 福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
’”这体现出( )A.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 B.政治的理性化色彩凸显C.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贵族政治正逐渐被打破4.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 ”材料所述现象( )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 B.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 D.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5. 据 《 左 传 》 记 载 : “宣 公 三 年 , 楚 国 兼 并 了 陈 国 , 就 ‘以 陈 为 县 ’; 昭 公 二 十 八 年 , 晋 国 魏 县子 当 政 时 , ‘分 祁 氏 之 田 为 七 县 , 分 羊 舍 氏 之 田 为 三 县 ’ ”根 据 材 料 , 以 下 对 县 制 判 断 正 确 的 是A.县 的出现时间比郡的时间更早 B.春秋时期已经设立县管辖地方C.以陈为县标志我国县制的开始 D.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6.读下图,该图反映的是( ) A. “西南夷”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B.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C.元代宣政院有效管辖了藏族大部地区 D.雍正帝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7.一些学者认为,宋代中国发生了“商业革命” 。
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①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 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③强制性的“匠籍制度”被废除 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据《后汉书》载:“建武年间, (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了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了生活贫困 C.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D.铸铁农具的使用导致了生活富裕9.下图是我国 2005 年发行的纪念币,纪念币以台湾敬字亭(焚纸炉)为主体图案,亭上刻有“鸟喙笔锋光射斗,龙潭墨浪锦成文” 、 “文章炳于霄汉,笔墨化为云烟” 、 “过化存神”等文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儒家重视教育的思想 B.体现了古代先民环保的思想C.体现了台湾人民迷信的思想 D.体现了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10.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有多幅。
分布如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山东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山西 平陆枣园内蒙古 和林格尔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C.汉代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11.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B.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C.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12.有学者认为:“这个时代的门阀的力量,无论在经济上、社会上、政治上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优势……他们凭籍祖先的余荫 ,不但垄断官吏选举之权,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导致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3A.九品中正制的发展 B.中央集权的加强C.土地兼并的加剧 D.门阀世家的壮大13.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 1734 年) 27355462 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 1753 年) 102750000 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 1766 年) 208095796 3.56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14.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 录 》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
……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上述记述反映的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技术的传承具有封闭性 C.受到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15.晋商和徽商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16.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 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 “恤商” 。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17.古人云:今用执有命者之言,则上不听治,下不从事上不听治则刑政乱,下不从事则财用不足对上述观点概括准确的是( )A.依法治国 B.非命 C.无为而治 D.以德治国18.下列的著作的先后顺序是( )①《梦梁录》 ②《武经总要》 ③《日知录》 ④《考工记》 ⑤《说文解字》A.④⑤②①③ B.④①⑤②③ C.⑤①②④③ D.⑤④①②③19. 《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以下观念与之相去甚远的是( )A.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C.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20.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 ”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 ,教人“寡欲” 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42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
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 ”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 )A.评议国政 是非 B.宣扬理学道统 C.培养科技人才 D.引导地方风俗22.北宋理学家程颢说:“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 由此可知他( )A.主张格物致知 B.强调知行合一 C.具有心学倾向 D.倡导经世致用23.史料记载:从公元前 5 世纪后半期开始,外邦人在雅典要缴纳人头税,男 人每年 12 德拉克马(陶工日收入 1 德拉克马) ,女人每年 6 德拉克马,雅典人此举的用意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凸显雅典公民优越感C.排挤外邦人离开雅典 D.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24.查士丁尼的《法学阶梯》中记载一个案例:加图因临时有事,委托马库斯将自己的葡萄酒带回家中保管,马库斯的妻子认为是马库斯的酒,将酒喝掉,加图起诉马库斯的妻子盗窃,最终法官裁定盗窃罪不成立 该案例表明( )A.罗马的审判法官偏袒了马库斯的妻子 B.罗马法重视证据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C.公民法已经不能适应罗马帝国的需要 D.主观意图对盗窃罪认定起决定性作用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25. (14 分)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通过户籍或其它制度实施对民众的管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此出土的汉筒残卷记录了这样的内容:三坞燧长居延西道里公乘徐宗,年五十……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 ——《居延汉简甲乙编》(二四·一 B)(注:①燧:最基层的哨所②公乘:爵位③直:值 ))材料二 清代八旗制度在努尔哈赤创立时既管理军国大政又有监督和任免大汗的权力顺治、康熙、雍正几代帝王采取措施逐步对八旗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顺治 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上三旗由皇帝自将,实力不断扩充,下五期驻防各地 康熙 不启用与各期有关涉的宗室诸王、贝勒重操旗务,而是任命亲贵皇子主持同色三旗旗务 雍正 专派监察八旗御史,各旗互查,鼓励官员及旗下人大胆地揭发讦告 ——摘编自徐凯《清代八旗制度的变革与皇权集中》 (1)据材料一,归纳汉简记录的主要信息 (4 分)该材料可作为研究汉代历史哪些领域的史料?(4 分)(2)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强化八旗管理的主要方式 (4 分)这体现了该时期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 分)526. (22 分) “一带一路”传承着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代丝绸之路精神它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曲” ,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解“一带一路”——摘自中国日报公众号 材料二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 “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