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难点突破 教学设计-高三语文复习冲刺教案.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smil****by88
  • 文档编号:364196211
  • 上传时间:2023-10-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9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诗歌难点突破——得过手法这一关《虚实相生,摇曳多姿》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古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2、运用“虚实结合”手法规范答题;3、培养学生探讨、总结规律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诗歌手法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通过宋微宗“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典故及齐白石老“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水墨画导入“虚实相生”的概念,并对概念进行阐释二、教材链接罗列出课本中诗词的虚和实:1、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物象为实),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为虚)2、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现在为实)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将来为虚)3、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己方为实)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对方为虚)4、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想象为虚),一枝红杏出墙来(物象为实)5、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当前为实)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过去为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形象为实,抽象为虚)6、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实写离别场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虚写别后情景)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虚写周瑜)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实写自己)8、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现实为实)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想象为虚)9、苏轼《江城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现实为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想象为虚)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梦境为虚)三、总结规律(1)小结: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有哪几种类型?①物象为实,想象、梦境为虚②当前为实,回忆、未来为虚③形象为实,抽象为虚④己方为实,对方为虚(2) 总结标志词语:想得、闻说、听说、忆、应、纵使、明日、明朝、更待、遥想等等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 轼《江城子》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饶节《偶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鄜州望月》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峰系钓舟——陆游《秋兴》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王安石《太湖恬亭》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苏 轼《送子由使契丹》四、突破考点1、考法分类(1)判断:如2015江苏卷“颈联写院内之景,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前一句实写,后一句虚写诗的颈联,实写范山人归泰山越上越高,已至天门,日观峰也近在眼前了2)阐释:如江苏高考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安徽高考卷“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3)运用:2014年新课标卷Ⅱ“诗人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高三诊断考试“这首诗除借景抒情外,还有一种突出的手法请指出并分析2、答题步骤第一步:明手法(点明专业术语)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第三步:析效果(分析艺术效果)规范示例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问:这首诗除借景抒情外,还有一种突出的手法,请指出并分析答:本诗突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明手法)首联实写,交代了诗人和友人当年同时离家避难,如今诗人送友人“独北还”,而自己却不得还;颔联首句实写流落他乡白发已生,而后句则虚写“旧国”青山如故;最后两联虚写,想象友人”北还“旅途中寂寞、艰辛、愁容不展和危险的处境阐运用)虚实结合,互为补充,开拓了诗的意境,丰富了诗的情感析效果)五、 课堂总结同学们,“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鉴于诗词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趣味、诗韵俱存,使得诗歌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希望同学们课后完成相关配套练习,突破诗歌手法这一难点谢谢大家的观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