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信息组织》考试重点培训资料.docx
14页精品word可编辑资料- - - -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信息组织》考试重点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信息组织概述1. 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是以运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英特网及其他网络猎取的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2. 信息组织: 是指对信息(包括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的一种序化或整序;即依据科学规章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点和内容特点的描述和序化,实现无序信息向有序信息的流转,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存取、利用以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3. 信息资源: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存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4. 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 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只要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掌握论、符号论与编码理论, 语言学,规律学,科学分类和目录学等;5. 信息组织的内容: 广义的信息组织内容包括信息搜集与挑选、信息分析与标引、信息描述与加工、信息整理与储备;狭义的信息组织包括信息标引、信息描述、信息排序;6. 信息组织的功能: 1. 揭示、描述、报道、信息特点的整序功能; 2. 再现、重组信息单元联系的增值优化功能; 3. 规范、掌握信息流向的社会目标功能 4. 便利、有效供应用户利用目标功能;7. 信息资源种类 : 体裁、文献、实物、网络四种8. 信息标引 : 依据肯定的标引规章,在对信息资源内容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信息资源属性的检索标识过程;9. 信息标引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 主体分析和转换标识;10. 信息标引类型: 依据信息标引所用的检索语言可分为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依据使用标引设备,可分为手工标引、自动标引和机助标引;11. 分类标引: 依据特定的分类法和分类规章,按信息资源内容的学科属性赐予分类检索标识,揭示和组织信息资源的方法;12. 文献分类标引: 是依据本单位所采纳分类法和分类规章,按文献的学科内容属性及其他显著特点,分门别类地、系统的揭示和组织文献的方法; 内容包括: 编制文献分类表、进行分类标引、建立分类检索体系和检索工具;13. 主题标引: 是指对信息进行主题分析,依据特定的主题法和主题标引规章,直接用主题语言表达分析出的主题,赐予信息主题检索标识的过程;14. 主题标引工作内容包括: 编制主题词表、进行主题标引、通过参照系统等方法揭示词间的关系、建立主题检索体系和检索工具;15. 信息资源描述: 是依据的规章和技术标准,对信息资源的外部特点和部分内容特点进行全面描述并赐予记录的过程;16. 信息排序内容: 包括信息资源描述款目(记录)的排序和信息资源的排序(组织) ;17. 信息组织必要性: 1. 现今信息资源数量大、种类多、来源广,使信息数量剧增,加剧了信息增长与使用冲突; 2. 解决这一冲突的根本方法就是进展信息产业,开发信息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与环节包括信息组织检索和利用; 3. 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础,信息检索与利用是信息组织的目的和归宿;它为查找,挑选和猎取信息供应方法和工具;综上所述,信息组织是信息资源治理的基本范畴之 一,是信息资源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建立信息系统的重要条件,是信息检索和询问的基础,是开展用 户服务的有力保证;18. 信息组织类型 1 按对象分文献实体组织和信息内容组织 2 按层次分语法 语义 语用信息组织;19. 信息组织方法 分类 主题 描述 集成组织法 ;20. 古代图书分类体系 七分法《七略》《七志》《七录》 四分法《中经新簿》 《四库全书总目》 十二分法《通志艺文略》 主题法《永乐大典》索引法《皇览》 受 DDC影响 《仿杜威书目十类法》 《世界图书分类法》《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 《中国图书分类法》 《中国十进分类法》 ;word 可编辑第 14 页,共 14 页- - - - - - - - -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21. 信息组织的进展趋势 1. 信息组织环境变化 :社会信息资源数量、质量发生变化;技术环境变化大;用户发生转变; 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工作对象发生变化;信息组织的成果共享和国际化 2. 信息组织方法集成化: 有分类主题一体化 兼容词表 规范语言与自然语言混合系统三种形式 3. 信息组织技术智能化4. 信息内容揭示的学问化 5. 信息组织系统兼容化与标准化 6. 信息组织工具易用化 7. 信息组织理论多元化;22. 我国近代分类标引的特点: 1. 在编制原就上,提出了以学科为分类标准,确定了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立类、分类原就; 2. 在分类体系上, 冲破了四部法的框框,大多采纳了与 DDC相同或相近的分类体系;3. 在编制技术上,均为类目体系配备了标记符号,仍普遍设置了复分表,有的编有分类法索引; 4. 在编制目标上,力求解决中外图书、古今图书的同一分类; 5. 在编制中缺乏统一的原就和标准,缺乏理论讨论,不利于分类法的进展;其次章 信息组织分类法23. 分类的涵义: 分类是指依据事物的属性或特点进行区分和类聚,并将区分的结果依据肯定的次序以组织的活动;24. 文献分类的含义: 是用来对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标引的规范化工具,又称文献分类表;它是将表示各种主题内容的类目,按学问分类的原理进行系统排列,并以数字、字母等符号来代表类目和固定其次序的类目一览表;一部完整的分类法通常由类目、标记符号、注释与说明及索引四部分组成;25. 文献分类的作用: 1. 进行文献组织 2. 文献检索 3. 分类统计 4. 兼容工具26. 文献分类法类型 : 依据其编制方法通常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 - 组配式三种类型;27. 电子分类法: 是指使用软件程序描述分类法的类目和类目体系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通过软件在运算机上使用的分类法;28. 等级列举分类法: 又称列举式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是一种直接表达学问分类的等级制概念标识系统;它的结构一般是等级式树桩结构,它用等级体系显示类目的从属关系、并列关系等各种关系;等级分类法是一种传统的分类法类型,也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分类法形式;闻名的等级列举法有《杜威十进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等;29.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特点 :1. 分类结构显示直观,易于把握,便于使用; 2. 类目体系绽开比较系统,并可以依据实际使用需要对类目的等级进行适当调整; 3. 标记简明, 适于分类排架, 也可以用于组织分类检索工具;30.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不足: 1. 揭示特地主题才能差,往往无法满意准确分类的需要,不能充分揭示信息资源中大量存在的细小专深主题; 2. 先组式标记不能很好地实现多元检索; 3. 无法依据现代科学的进展自己生成新类,难以与科学进展保持同步; 4. 大型列举式类表,一般篇幅较大,相对稳固的类表结构,不利于随时修订;31. 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的代表: 《冒号分类法》( CC),《布利斯书目分类法》 (BC2)等;32. 分面分类法的核心理论和关键技术 :分面分析,分面引用次序,分面标记制度;33. 分面分类法的特点: 1. 分面标记具有较强表达性,对文献进行多方面标引,进行多元检索,供应多种检索途径; 2. 通过概念组配方式,分类表能随时生成或增补新主题概念; 3. 分面组配式类表结构,便于修订治理;34. 分面分类法的不足: 1. 类目体系不如等级列举式分类法那样直观,一目了然; 2. 类目标结构和标记方法比较复杂, 号码偏长, 不易用于组织文献排架; 3. 标引难度较高, 要求分类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养;35. 列举- 组配式分类法 :又称半面分类法,是以等级列举式的类目体系为基础,在类目拓展方面采纳分面组配的方法,实现等级列举式类表与分面组配同等标引的功能,这是半面分类法的特点;36. 列举- 组配式分类法代表: 《国际十进分类法》和俄国的《图书馆书目分类法》 ;37. 列举- 组配式分类法特点: 以等级列举式的类目体系为基础,在类目拓展方面采纳分面组配的方法, 实现等级列举式类表与分面组配同等标引的功能;38. 体系分类法: 吸取组配技术表达 1. 运用类目仿分,设置专类复分表和通用复分表增强细分才能,提高word 可编辑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标引专指度; 2. 使用主类号直接组配表达新主题; 3. 通过采纳各种帮助号提高组配才能;39. 《杜威十进分类法》的特点: DDC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03 年出版 22 版;特点 1. 类目体系完整,掩盖全部学问,文献,类目详尽,等级分明,便于懂得使用; 2. 首次采纳小数标记制; 3. 首创以简明的号码标记类目的方法,便于图书排架,目录组织和检索; 4. 首次使用复分和仿分方法; 5. 首创图书馆的类目相关索引; 6 成立常设治理机构,不断修订更新,保持分类法长期生命力;40. 《国际十进分类法》 :简称 UDC, 1905 年 you 比利时的奥特勒和拉封丹在《杜威十进分类法》的基础上扩充而成,是世界上第一部半分面,也是列举式体系分类法向分面分类法进展的先驱; 特点:1. 最先提出概念分析原理,并将其用于文献标引,是组配分类先驱; 2. 在分析史上起承前启后作用, 有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向分面组配分类法进展的桥梁; 3. 类别列举详尽,组配敏捷,不仅可利用复分表进行组配,而且可使用各种帮助符号进行类目间的组配,充分揭示文献主题;41. 《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简称 Lc 或 LCC,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列举式分类法;它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分类体系,采纳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混合号码; 特点: 1. 目的明确 2. 类目详尽 3. 列举式分类法 4 标记简短,容纳性强,使用组配少,便于号码配置 5. 有特地机构负责修订, 准时反应新情形 .42. 世界三大分类法:《杜威十进分类法》 DDC、《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LCC;43. 《冒号分类法》 : 简称 CC,是由印度阮冈纳赞独创的分面组配分类法,提出了分面分类理论,对世界分类法具有庞大的影响; 特点 1. 类表非常简练,标记表达性强,揭示文献主题同时,揭示复杂主题关系 2. 类表采纳的分面组配结构, 对新显现的主题有较强的接纳和揭示才能, 较好的适应科技变化发展,成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分类法的全新的分类法类型 3. 所提出的分析兼综合原就,分面分析,分面标记的学说,极大丰富了分类法的理论 .44. 《中国人民高校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第一部以马列为指导编制,采纳层累制,号码纯阿拉伯数字; 特点: 1. 首次将马列作为基本大类置于首位,构成的四大部为后来的《五分法》奠定基础, 大类序列对后来分类法影响甚大; 2. 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结构完整的分类法;由大纲, 简表,基本类目表,详表,复分表,索引组成; 3. 标记符号采纳小数层累制,用双位加点表示,突破阿拉伯数字十进制束缚;45.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 简称《科图法》,特点 1. 自然科学的类目详尽,科学系统性强, 较好反应当时的科技进展水平; 2. 采纳类目交替参见等方法, 使分类法既适合大型综合性图书馆使用, 又便利专业图书馆使用; 3. 只采纳阿拉伯数字作基本标记符号,单纯简便,易写易记; 4. 采纳次序制与小数层累制相结合,并运用敏捷的配号方法,八分法,双位制,借号法,使类号有较强敏捷性,助记性和容纳性; 5. 结构完整,除主表外,有多个通用附表及相关索引,主表中仍有专类复分表,并采纳仿分;46. 《中图法》的系列版本的形成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