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年度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模拟题库及答案.docx
55页2024-2025年度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模拟题库及答案下载一单选题(共80题)1、提出“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徐特立D.竺可桢【答案】 D2、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观点杜威的观点反应了高校劳动具有的特征是( )A.高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性B.高校教师角色身份多重性C.高校教师劳动具有实践性D.高校教师劳动具有探索性【答案】 C3、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的有( )A.增强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B.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公民精神作出贡献C.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D.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答案】 B4、有关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A.是知、情、意的归宿B.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C.是一种内在心理因素D.是心理的外显【答案】 C5、人们常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教师( )的意义A.埋头苦干B.为人师表C.公平公正D.开拓创新【答案】 B6、2015年1月29日,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 )。
A.政治底线、法律底线、思想底线B.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C.思想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D.思想底线、法律底线、社会底线【答案】 B7、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颁布了( ),并就其落实工作发出通知A.《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B.《高校教师专业标准大纲》C.《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D.《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答案】 D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 )的主体A.能动性B.决定性C.承受性D.主导性【答案】 D9、相对于经济、法律、行政规范而言,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显著特点是( )A.广泛性B.强制性C.非强制性D.包容性【答案】 C10、美国学者博尔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一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的,一本是职业性,还有一本指的是( )A.思想性的B.学术性的C.情感性的D.道德性的【答案】 B11、道德的目的是按照( )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A.善恶B.法律C.善D.阶级【答案】 C12、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观点杜威的观点反应了高校劳动具有的特征是( )。
A.高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性B.高校教师角色身份多重性C.高校教师劳动具有实践性D.高校教师劳动具有探索性【答案】 C13、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 )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传授知识D.爱国守法【答案】 A14、师德规范要求教师“追求创新,注重个性”,以下哪条不属于这一要求的内容( )A.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追踪学术前沿,更新教学内容B.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C.形成个性化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和冒尖D.保持个性,敢于特立独行【答案】 D1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B.责权利统一C.集体主义D.按劳分配【答案】 A16、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 )的主体A.能动性B.决定性C.被动型D.主导性【答案】 D17、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是1681年( )的“基督教兄弟会”创办的A.德国B.英国C.法国D.意大利【答案】 C18、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A.提高师德认识B.锻炼师德意志C.坚定师德信念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答案】 D19、特别强调发展教育必须发展师范教育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蔡元培D.杨昌济【答案】 B20、职业的要素包括特定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 )。
A.主要生活来源B.职责权利C.职业劳动D.生活方式【答案】 A21、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颁布了( ),并就其落实工作发出通知A.《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B.《高校教师专业标准大纲》C.《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D.《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答案】 D22、2015年1月29日,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 )A.政治底线、法律底线、思想底线B.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C.思想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D.思想底线、法律底线、社会底线【答案】 B23、关于高校教师求实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求实道德品质对高校教师能否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能影响较小B.求实道德品质直接影响高校教师能否承担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C.大搞学术腐败是缺乏求实道德品质的表现D.高校教师在科研中探索的科学知识是真实的,容不得半点虚伪和浮夸【答案】 A24、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自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 )A.道德义务B.道德权利C.道德价值目标D.道德良心【答案】 D25、美国学者博尔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一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的,一本是职业性,还有一本指的是( )。
A.思想性的B.学术性的C.情感性的D.道德性的【答案】 B26、对我国师德教育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公民道德是师德教育的底线,为人师表是师德教育的准则B.理想信念是师德教育的支柱,以人为本是师德教育的任务C.改革创新是师德教育的理念,严谨治学是师德教育的源泉D.规章制度是师德教育的保障,传统美德是师德教育的核心【答案】 A27、人的需要和目的被消融到追求经济增长的技术目标中,人反而成了实现目标的工具这体现的是( )A.技术工具化B.技术手段的目的化C.技术社会的自由丧失D.技术异化的显现【答案】 B28、关于良心和义务之间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良心和道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道德范畴B.良心是义务的内化形式C.义务和良心都来自于主体内部,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责任D.教师道德良心是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答案】 C29、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是( )A.主体性标准B.善的标准C.人的全面自由发展D.学生的需求为标准【答案】 C30、“真实的集体”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答案】 A31、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是( )、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
A.实事求是原则B.量的分析原则C.知行合一原则D.目的性原则【答案】 D32、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反映了他把( )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A.教书育人B.尽职尽责C.关心学生D.提高业务【答案】 A33、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是(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教育理论的发展【答案】 C3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 )A.质的分析原则B.质量并重原则C.主客体双重性原则D.全面要求原则【答案】 A35、我国古代第一次用学规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规范要求的是( )A.《岳麓书院揭示》B.《岳麓书院条例》C.《白鹿洞书院揭示》D.《白鹿洞书院教条》【答案】 D36、以下( )不属于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A.依法依规处理B.品德评价C.批评教育D.价值澄清【答案】 D37、伪注、伪造和篡改文献、数据等行为均属( )A.学术自由B.学术失范C.学术不端D.学术道德【答案】 C38、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是(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教育理论的发展【答案】 C39、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 )价值序列的轻重与优劣。
A.存在B.不存在C.时有时无D.可能存在【答案】 B40、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反映了他把( )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A.教书育人B.尽职尽责C.关心学生D.提高业务【答案】 A41、关于高校教师求实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求实道德品质对高校教师能否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能影响较小B.求实道德品质直接影响高校教师能否承担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C.大搞学术腐败是缺乏求实道德品质的表现D.高校教师在科研中探索的科学知识是真实的,容不得半点虚伪和浮夸【答案】 A42、道德是人们从( )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A.“善”的规则B.“善”和“恶”的标准C.思想精神D.实践一精神【答案】 D43、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A.提高师德认识B.锻炼师德意志C.坚定师德信念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答案】 D44、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