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作文素材之11山水思情.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郭**
  • 文档编号:158924002
  • 上传时间:2021-0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2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作文素材之11山水思情 理论论据: 1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论语子罕》 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第六十六章 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6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韩非子大体》 7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9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1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事实论据: 【课文论据】 1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境遇坎坷,但当他置身于黄州山水时,心灵却有了另一番收获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前、后两篇《赤壁赋》他在《前赤壁赋》中对于山水这样感悟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2王安石在与朋友游褒禅山的过程中,因自己未能亲身体验险境而感悟到要想完成某项事业,并且达到一定高度必须有志、有力并能有外物的帮助如果几个方面自己都努力付出了,但却未取得很好成绩的话,也是可以不后悔的 3庄子《秋水》中的河神是受到水的感悟的一个典型未见到北海之前,他以为天下美景都在自己这里,而见到北海后,见到北海浩大瀚渺的样子,才意识到自己的自高自大而庄子也就是在这个寓言中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处于相对之中的这个辨证的道理 【中国古代论据】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

      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中国现代论据】 现代女作家苏叶游泰山,无心于帝王碑刻,也无心于东岳大帝,独独钟情于扇子崖,"一面峭壁,绝立于万斛青翠之上半幅残旗,啸傲于深山密林之中远离了帝王冠盖,疏弃了名士题咏脚下不要招摇的店幌,身边没有拜谒的游人,"而它峥嵘、峻峭,刚可触天,柔可覆地,兀傲的灵魂里,蕴蓄的是深沉、仁爱、细微的感情,保持了独立特性的风姿于是 ___感悟道:"谁能说我不也是一柄小小的扇子?合拢了,谁识得上面的字画?展开来,又谁能解得那整幅的空白?只有不甘心被别人捏在手中去翻扑流萤,即使不能助老人清幽,添弱者风凉,枯竹一把,就是填塞在农舍的灶下,却催响一壶泥水也是快意的呀!" 【国外论据】 1845年7月14日,28岁的美国作家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

      此后他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并发表了两本著作《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和《瓦尔登湖》1847年,梭罗结束了离群索居的生活,回到原来的村落,仍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他的《瓦尔登湖》被誉为一部关于人与自然的心灵经典 用材建议: 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从古到今,中国文人在山水上寄托了无限情思高山流水,千百年流传着感人心肺的知音故事;文人墨客在失意时纵情山水,找到了心灵的归宿;现代人也从那壁立千仞的高山上发现了人生的哲理;就连美国的梭罗也在瓦尔登湖中寻觅出自然的真谛山水给我们无穷的想象,让我们汲取天地之精华,感悟出更多的人生道理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