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析文学主题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表达.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396785818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析文学主题《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表达 摘要:《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是戏剧大师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于1594年创作的极为著名的一部悲喜剧,即正剧历史上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曲家和作品众多,柏辽兹(Hector Berlioz1803-1869)的标题音乐戏剧交响曲(1839)、彼·伊·柴科夫斯基(P.I.Tchaikovsky1840-1893)的标题幻想序曲(1869)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如何应用音乐的技术来表现文学作品的主题形象,在两位作曲家的同主题作品中得到了精彩的诠释对于相同的主题,作曲家采取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办法来表达,表现了音乐的共通性特质的同时又反映了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比文学作品更丰富多彩的表达手段 关键词: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题材与体裁;音乐主题的形象表达;创作思想与美学追求引言: 浪漫主义时期在西方音乐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优秀的作曲家 莎士比亚的戏剧文学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爱情的崇高与家族积仇之间的矛盾冲突引起了众多作曲家对其的创作兴趣,继而出现许多以此为题材的音乐作品。

      由于本人所学知识与论文要求上的限制,在此不能一一分析了解因此,本文选取《罗密欧与朱丽叶》文学题材中最为经典最有影响力并对本人启发很大的两部交响音乐作品——柏辽兹的戏剧交响曲及柴可夫斯基的幻想序曲,通过音乐主题形象的对比分析,同一文学主题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创作风格,结构内涵等方面的共性与区别分析这部戏剧文学作品故借此,从音乐的主题形象表达的角度对该文学作品在音乐领域的发展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一、 音乐的题材与体裁 由同一文学作品创作的不同体裁的两部音乐作品,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标题音乐发展的高峰一)关于莎士比亚与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文学巨匠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及诗人,被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称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把文艺复兴时代最好的特点综合在他的创作里,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说:“这是那时为人类经历的最伟大的进步变革,这是需要巨人的时代,是产生了在思维力量、热情和个性以及渊博学识上的巨人的时代”[1]他的众多作品中《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及本文《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皆被改编过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而由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开始,《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及《麦克白》即被人们公认为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可见莎翁作品的魅力及对十九世纪音乐家创作的影响之大。

      以至于用他的作品作为素材进行创作的作曲家很多 罗密欧与朱丽叶二人在舞会上一见钟情后,方知对方身份,原来二人所在的两大家族有着深刻的世仇,经常你来我往的发生械斗于是罗密欧去寻求劳伦斯神父的帮助,在神父的主持下二人结成了夫妻然而当天罗密欧为了给帮自己跟提伯尔特决斗而身亡的朋友莫库修报仇,一怒之下将提伯尔特杀死于是维罗纳公爵下令将罗密欧流放,不许回城此间,朱丽叶却被父亲强迫嫁给巴利斯公爵为了跟罗密欧在一起,她在神父的帮助下,服了一种假死的药,使她像死去一般昏睡,可是,罗密欧在神父的送信人到来之前知道了朱丽叶已死的消息,来到朱丽叶的墓穴旁,误以为她真的死去,便服毒自尽了朱丽叶醒来之后见到死去的爱人,便取下他的剑自刎身亡失去儿女后,两家的父母才清醒过来,可是已经晚了从此两家终于消除积怨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最为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家族冲突和主人公悲剧性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悲剧的结果莎士比亚强调人自身是悲剧的根本,命运石悲剧责任的主要对象爱情的唯美和悲惨的命运都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戏剧性这大概也是作曲家们喜欢用它作为题材进行改编创作的原因吧!同时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爱情理想和封建陋习、封建桎梏之间的冲突,歌颂了青春的美丽和爱情的不朽[2]。

      二)同一文学作品在音乐体裁中的不同体现1.柏辽兹的标题音乐戏剧交响曲——标题音乐真正的开拓者 标题音乐的发展是由柏辽兹所带动起来的,他的代表作为《幻想交响曲》而他在1839年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崭新的姿态,强烈的表现出他的艺术观,始创了把声乐自由的加入交响曲的新形式因此,这首戏剧交响曲不属于歌剧和神剧,更不是古典风格的交响曲,只能当作以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体裁的大的标题音乐,其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追求“综合艺术”的特殊表现方式,每一个音乐手段都有其表现空间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富于表现力的器乐语言与场景化——戏剧化的想象及语意准确的声学之间不断翻新的融合,但作品所遵循的仍是交响曲的创作原则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依莎士比亚的悲剧作成的合唱、独唱及附有合唱序幕的戏剧交响曲,是一种融交响曲、康塔塔、清唱剧、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音乐体裁,像贝多芬(L·Van·Beethoven)的《第九交响曲》一样其中描写爱情的部分写得甚至比《幻想交响乐》还要动人2.柴科夫斯基的幻想序曲——以纯器乐音乐诠释戏剧作品 柴科夫斯基的这部幻想序曲的实质就是交响诗,而柏辽兹是交响诗这一体裁创作的开路人,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可以发现他多次试图在音乐中进行画面式的表现。

      作曲家选用文学题材,以真挚动人的主旋律、色彩丰富的配器以及单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式来体现作品的戏剧性构思,不拘泥于对剧情的细节描述,而通过音乐形象的对比、冲突,概括地表现原作的主题思想这是柴科夫斯基的标题交响曲的特征之一因此,他选取了最适于表达其戏剧构思的形式:有长篇引子和展开性尾声的奏鸣曲式虽说是不同的音乐体裁,本人认为它们都有着某种共性特点,并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的首先两部音乐作品都带有标题音乐性质柴科夫斯基的幻想序曲就是实质上的交响诗,也是标题交响音乐的衍生物,两者都以管弦乐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柏辽兹在总体的框架结构上仍遵循莎士比亚的剧本而与柏辽兹的标题戏剧交响曲不同的是,其目的不在于用音乐来描绘戏剧场面或故事情节,而在于表现某种的诗的意境或思想境界而用纯器乐形式来表现,柴科夫斯基还是创举二、文学性主题的音乐形象表达(一)结构安排与创作理念 柏辽兹将独唱、合唱加入交响曲中歌词为柏辽兹所亲拟,再由爱弥尔·雷祥改写成韵文全曲可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描写械斗、幽会和坟墓三个场面,共7个乐章内容未完全照原剧的顺序,只是把故事中的各种场面描写出来,故有重复、颠倒,或与原剧情节有出入全曲充满了敏锐的戏剧感觉,大胆的作曲手法,以及绚烂优异的管弦乐。

      [3]尽管这部作品终中常采用声乐,但声乐的作用,基本上只是为了让听众进入戏剧化场景做好准备;戏剧化场景的氛围和情绪还是通过管弦乐来表现的柏辽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个和序曲类似的引子,其内容与莎士比亚开场白相符,是一种扩展的序幕,描写了争斗、骚动、亲王的调解(即家族矛盾);在第二乐章通过合唱和二重唱将剧情的全过程预先告诉听众,对部分情节还加上评述中间的第三到第六乐章可看做是一首大型的四乐章交响曲,第七乐章为了表达语言上的说辞才用人声在这里让人想起交响曲传统的乐章布局:宏大的、带慢板引子的、有两个主题的第一乐章,柔板《爱情场景》,然后是谐谑曲《麦布仙后》,也是这部作品的核心部分,按交响乐结构设计了宏伟的终乐章显示出器乐语言的细腻精妙,它把器乐的戏剧化表现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最后一个场面两家和解,又绝无仅有的采用了歌剧形式或清唱剧形式从这一矛盾中也反映了这部作品已经跨越了类别的界限戏剧的主角不是那些正在演唱的演员,他们存在于器乐想象力的自由空间里柏辽兹说过:“音乐有宽阔的翅膀,在剧院的大墙内是无法展翅飞翔的”[4]柴科夫斯基的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结构上为奏鸣曲式,呈示部为三部曲式。

      f小调引子的开始是圣咏式的和弦进行,由单簧管和巴松管吹奏,它立即把人带进阴沉、严峻的中世纪中去引子第二次陈述时(长笛和双簧管),音乐色彩变的明亮些了,主题开始有些激动引子结束,速度和音响上起了变化,不同乐器组将主题内一个富有冲力的动机不断加以模进,音乐已成为紧张、戏剧性的了引子中的弦乐器上的一个既怀有期待又饱含哀怨的音调,它是抒情形象的预示,在后来副部主题中做了充分的发展后进入呈示部的主部主题:痉挛性的切分节奏,突发性的突击力量,不协和的和声组合,以及调性的频繁变换,这样的音乐形象显然与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个家族的械斗有关副部为表现爱情的主题展开部建立在主部和引子的主题上展开,达到悲剧的顶点副部爱情主题在再现部重新响起把音乐推向高潮,而“械斗”音乐又猛然袭来,残酷的摧毁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幸福和生命最后尾声使用了B大调的中板结束,在低音提琴和定音鼓配合形成的背景上,犹如凄凉的哭声一般结尾是丧葬的行列,哀痛的挽歌这时副部的爱情主题变奏再现,表示对二人爱情的追忆和惋惜最后,在八个强烈的和弦中全曲结束柴科夫斯基通过对这部悲剧性幻想序曲的刻画表达对封建思想的不满和抗议二)音乐主题形象表达 柴可夫斯基的这部作品被誉为他的最富有天才并且是用音乐来体现莎士比亚悲剧的最有力的作品之一。

      柴科夫斯基注重把人的思想体现在艺术形象里,这也决定了他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理解他的处理方式与柏辽兹不同,柏辽兹主要表现戏剧的剧情与场面,而柴科夫斯基更注重表现整体的乐思,擅长用音乐形象的戏剧性主题的对比来体现音乐内涵两部音乐作品都围绕三方面进行刻画描写——家族矛盾,甜蜜爱情,悲剧结局下面我将从这三个方面试析两部作品中主题形象的表现手法及风格之间的差异1. 作品中表现家族矛盾的音乐主题形象对比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戏剧性很强的文学作品,其矛盾主题贯穿作品始终,是作品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柏辽兹的戏剧交响曲中,将家族仇恨放在序曲部分描述,以b小调的节奏明快的赋格曲,2/2拍,描写家族斗争的主题由中提琴solo的断奏快速强力度的(2~4小节)进入主题,呈下行摸进关系的旋律,并加入和弦外音与颤音,第5小节形成对位的矛盾主题后加入铜管乐器,突显出剧烈的矛盾冲突前四小节为第一乐句,为序曲中的“固定观念”,即(柏辽兹的音乐作品中一个传统主题)该乐句的节奏型几乎贯穿了整个矛盾斗争的部分为ABA’的结构以下谱例皆为原总谱的钢琴缩谱 谱例(1).柏辽兹的矛盾主题:柴科夫斯基的幻想序曲为奏鸣曲式,矛盾冲突的主题为呈示部的主部主题。

      结构为三部曲式速度较快,节奏为规整的4/4拍建立在b小调上的以强烈的重音、紧张的切分和附点节奏、不协和的和声以及调性的不停转换,使这个充满火药味的矛盾主题显得尤为骚动不安仿佛可以听到刀剑互碰和决斗的喊叫声,描写了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个家族的兵戎相见巴拉基列夫曾要求柴科夫斯基让这首序曲开门见山便是“一个马刀撞击、凶残厮杀的allegro”[5]不难看出这部作品中巴拉基列夫所提出的建议被采纳了 谱例(2).柴科夫斯基的矛盾主题:论述:由以上两个谱例可以看出,柏辽兹和柴科夫斯基选择了惊人的调性统一,都是b小调,对于这样一个矛盾主题的描述,它的共同点是调性相同,速度一样,塑造的紧张的氛围是一样的,都抓住了戏剧主题的本质而区别在于:①曲式结构不同柏辽兹采用赋格曲的结构,柴科夫斯基则用了奏鸣曲式结构,他的矛盾主题为序曲的主要主题②节拍不同柏辽兹使用的是2/2拍,柴科夫斯基用的是4/4拍③和声织体不同柏辽兹的旋律律动性强,采用复调题材创作而柴科夫斯基是以主调的形式表达,旋律和声化进行,以连续的和弦进行强调主题的斗争性④选用乐器的音色不同,前者采用中提琴的强奏,音域中音偏低的断奏表现戏剧化矛盾,均匀的八度律动,而柴科夫斯基的矛盾主题不再是均匀的八分律动,而是节奏感非常突出的极具战斗性的音乐形象。

      使用的是管弦乐的齐奏,气势宏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