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出版视角看新城新区建设的文化保育——以雄安新区为例.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8888127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7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出版视角看新城新区建设的文化保育 一一以雄安新区为例中国传媒大学摘要:新城新区建设在促进城市扩张更新和跃迁发展的同时,由于相对忽视所在地的 文化保育与文化接续等问题,往往造成城乡风貌与建筑格局、产业形态与生活方 式、民俗文化与地方方言、乡村礼仪与非遗技艺等各种原有文化形态的崩解甚至 消亡雄安新IX的建设可能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新城新区所在地历史悠久,文 化资源丰厚,出版行业有责任及时采取行动,通过出版方志与村史、报告与著 述、小说与诗文,以及通过数字出版和提供知识服务,系统盘存传统文化资源, 动态记录文化变迁同时依托前沿的数字信息技术,实现虚拟空间的文化复兴, 通过跨界合作延仲产业链,探索资源价值的创造性开发,进而为历史传统文化 的保育与传承发挥应有的价值作用关键词:新城新区;民俗;非遗;出版;文化保育;雄安新区;新城新区是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要是为了疏解大城市的人口 压力和资源负荷、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化发展而建设的相对独立的城市空间单元 作为一种规划形式,新城新IX不同于依靠自然优势和资源禀赋发展起来的自然 城镇,其外部推动因素比较明显,具有较强的人为规划干预主义色彩m新城 新区通常以重建或再造一座新的城市或区划为愿景,其规划和建设往往更着眼 于未来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而相对忽视新城新区与原 所在地的文化保育与文化接续等问题。

      因此,很多新城新区虽然在塑造城市新景 观、培育经济新引擎、均衡产业新格局等方面卓有成效,但与此同时,城区千城 一面、缺少特性个性、缺乏文化积淀等问题也十分普遍随着新城新区的建设发 展,许多丰富多彩的在地文化逐渐被后人遗忘直至消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 遗憾2017年4月,一个名叫“雄安”的新区在华北平原横空出世,成为继上海浦东 和深圳特区之后又一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将以“千年大计、 国家大事”的战略高度,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地投入建设由于现冇开发程 度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弱、发展空间比较充裕,雄安新区被喻为“一张0纸”, 但实际上雄安所辖的雄县、容城和安新三县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规划内区域共 辖20镇9乡557个行政村,现有常住人口 104万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产业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使得这片区域已经形成较为定型的发展面貌这里很 快将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现有的建筑、产业、居民、文化等很可能将会成为 历史为避免留下文化遗憾,雄安新区在建设初期就体现文化先行理念,在整体规划 尚未正式出台就已启动多项文物保护与考占勘探工作,将文化建设摆在新区建 设的重耍位置对新城新区建设而言,在地历史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既是一项庞 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抢救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出版是不 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是记录历史、传承文脉、弘扬精神、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

      如何借助出版力量推动新城新区的文化保育,或可以雄安新区为例稍作探析一、新城建设:面临消失的四种文化形态不同于以大学城、高新区、工业园区等为代表的单一功能城市化区域,新城新区 大多是在原来的农村地区兴建,空间上独立于母城之外,融合了产业、商业、居 住、休闲等各种城市功能的综合型城市中心m新城新区的建设意味着以全新 的发展理念摈弃原有的乡村或郊野景观并进行再造和重塑,这一过程既能够促 进城市的扩张更新和跃迁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使各种原有的文化形态崩解甚至 走向消亡这些文化形态主要也括以下四个方面1. 城乡风貌与建筑格局现阶段的新城新区大都将宜居、生态、低碳、智能作为规划B标,为了实现这一 目标,新城新区需要对交通路网、管廊设施、房屋楼宇、公共景观等进行全方位 的建设或改造,以构筑更符合未来人居生态和产业发展的城市环境,这势必对 新城新区所在地原先的外在风貌和内在肌理带来极大的改变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范围内的安新县圈头乡圈头村地处白洋淀内部,是一个四 面环水的纯水区村庄,该村在2016年入选住建部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 荣”村落内部以环形布局,巷道如同迷宫一般,曲里拐弯,蜿蜒狭窄,村内多 为具有水乡特色的传统砖木结构建筑,青砖墙面,木牖柴扉,虽然裸露砖石和 屋舍老宅稍显衰败荒芜,却也完好地保留了村落生态古朴原始的自然风貌。

      与圈 头村相隔不远的大淀头村是白洋淀连片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示范村,该村呈元 宝形布局,中间以水路相接,安宁祥和地深藏于白洋淀的碧波当中美丽乡村建 设行动对村里民宅道路进行统一翻新修缮,Q墙灰瓦与绿树红花相映衬,捕鱼 植苇与民俗旅游相融合,俨然己具“京南水乡第一村”的村落面貌雄安新区成 立后,和关机构将会启动全新规划,对所有村落进行重新布局无论是传统古村 落还是现代新农村,都将配合新区发展重新建设原来的河道流向、水路交通、 宅院街巷很可能将成为历史景观,男捕鱼女织苇的水乡村落日常生活景致也可 能将不复存在2. 产业形态与生活方式资源要素禀赋决定了区域产业形态,进而规约了地方居民生活方式新城新区建 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发展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 重要空间平台m,借助行政和市场的人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对生产效益 相对低下甚至闲置的土地和资源进行有效盘活,实现对大城市的减负疏导和对 周边区域经济的提振拉升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下,一些传统低端业态将 面临淘汰更替,与之相生相伴、经年累月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将走向衰亡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北最大的湖泊白洋淀孕育了众多依水而建的村庄, 淀区种植的12万亩芦苇是白洋淀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作物。

      与芦苇经济相 伴生的,是以水产养殖和淀区捕捞为核心的渔猎经济受淀区水质水量、水域面 积和捕养方式影响,淀区渔业发展逐年变化,目前已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鱼类、 珠蚌、河蟹、虾类等培育养殖方式,但传统捕鱼业依然是淀区村民的主业当地 人通常使用篓子、罩网、粘网和地笼捕鱼,偶尔也用苇秆、竹竿做的鱼竿垂钓,此 外还有更传统的鱼鹰(鸬鹚)捕鱼,但由于村民的技艺日渐生疏,现己基本成 为观赏性的表演在城镇化、现代化、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产生活 方式面临被淘汰的局面,雄安新区更是以打造绿色智慧新城、发展高端高新产业 为重点任务,当地包括水产业、手工业、低端制造业等在内的传统业态将在未来 的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新一轮的冲击倘若不采取保护措施,这些有着悠久历史 的职业很快将成为历史3. 民俗文化与地方方言文化的地域性差笄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因为所处经济、政 治、历史和地理等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了各自的区别性特征,其中以民俗文化和地 方方言为突出表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剧和多元价值观的产 生,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和地方方言开始出现融合和消隐,人U的迁移、生产生 活空间的改变又进一步加速这些民间记忆的消亡。

      雄安新区的建设将以村落拆迁 和村民房屋腾退为前提,民俗与方言面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隐忧雄安三县目前仍保留着很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习俗,譬如结婚时在水淀 上用彩船船队迎亲,丧葬时请当地音乐会奏唱圣乐,中元节在淀区放荷灯祈福, 端午节逛庙会烧香许愿……与此同时,冀中南的方言也反映了燕赵之地的历史 和文化,比如有些地名反映了当地的自然地形地貌(如采蒲台、芦庄乡、大河村 等),有些俗话反映了当地的农业农事生产(如“四北风,蟹脚痒,浪打芦苇 虾做墙” “鲶鱼抠鳃,鲤鱼拿头,泥鳅一抓一出溜”等),有些谚语诗句反映 了慷慨侠义等民间传统精祌(如“国多勇士根基因,家有英雄时代荣” “涉水 浅者得鱼虾,涉水深者得蚊龙”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民俗文化与地方方言是对某一自 然地理生活空间的文化凝练,在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中不断保存着人们的生产 生活实践经验、民间信仰和朴素情感,既有一定的集体性和稳定性,乂受制于空 间的地理依附和人的活态延续倘若离土又离乡,这些声音与记忆或将无所依 傍 4. 乡村礼仪与非遗技艺乡村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乡,是人伦道德、礼仪文明 的根基。

      越是古老的村落,越是完好地保留着中国传统的价值文明,以及在这些 传统文明浸润下世代传承的非遗技艺燕赵大地历史悠久,雄安三县文化底蕴深厚,文脉源远流长,名垂青史的“容 城三贤” 一一刘因、孙奇逢、杨继盛就诞生于此明朝嘉靖年间的容城北河照村 人杨继盛,为官不到六年,七易其职,六赴其任,五易其地其弹劾权奸严嵩, 舍生赤诚报国,留下刚直不阿、耿直廉明的历史美名杨氏家风亦代代相传,浩 然正气的英雄本色、重信尚义的人文传统也渐成容城民风、燕赵精神这种德行 兼备、止直俠义的精神在雄安非遗文化中亦可见一斑雄县鹰爪翻子拳强调自强 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匡扶正义的武艺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凝聚中华武魂;安新县圈 头音乐会、雄县亚古城音乐会守护民间圣乐的纯粹祌圣,百余年始终坚持U传心 授,始终抵御商业和功利的侵袭不过,与当前大多数非遗传承所面临的闲境类 似,乡村与城市的差距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乡务工,非遗技艺的艺术性与商 业性难以调和的矛盾让很多习艺者陷入抉择的两难境地,传承断代甚至后继无 人的问题在乡村円益严峻中国乡村正在凋敝消亡,这已是个不争的事实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曾经指出, 从2000年到2010年,短短十年间中国减少了 90万个村子,平均一天有将近300 个自然村消失,保守估计一天消亡的古村落在80—100个以1。

      村落的消失加速 丫乡村礼仪和传统文明秩序的衰落,植根于广袤田间地头和乡土民间的纷繁多 样的非遗,也失去了传承的根基二、言说古今:反抗消亡的类出版作品新城新区建设是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在这一过程中,立 与破并存,新城新区在推动经济増长、推动城镇化发展、解决大城市既 有问题、培冇城市新功能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因为采取较为生硬的发 展方式而消泯了乡土记忆,清除了文化遗存,切断了历史文脉,由此带来了不 可逆转的文化缺憾为了反抗文化消亡,图书出版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即将大规 模投入建设的新城新区,出版以下四类书籍或能对历史传统文化的保育和传承 发挥应有的价值与作用1. 追本溯源:方志与村史地方志是按照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地域在某一时期有关自然、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及特定历史事项的书籍文献,是一种地方性的多学科书籍, 浓缩了一个吋代、一定地域内的智慧集合和知识精华由于地方志具有历史系统 性、内容广博性、材料真实性和记述客观性,因此它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基础,可 以“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 [5]为新城新区编撰方志,是为了追本溯源,借助考据、文献、档案、校勘、辨伪、 辑佚等手段详细了解其前世今生,帮助后人从其历史发展脉络中去知兴替,从 其历史走向规律中预判未来。

      方志应通过客观的记和准确的述,记载该地的历 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事件等详情就雄安新区而言,目前三县 均有县志,但距上次修志时间均有二十余年之久,现时确有续修的必要;三县所 辖五百余村,风土人情各异,亦有启动编撰史志的价值这项工作应该提上记事 H程,结合新区建设规划,釆用分区域、分批次方式尽早启动展幵具体编撰内 容应涵盖村落的发展沿革、村名由来、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水陆交通、政党组 织、经济发展、主要姓氏宗族的家谱族规、民风民俗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和古今名 人传略等,全面梳理和留存各村落的历史资料2. 学术研宄:报告与著述述而不论的地方志为学术研宄提供了客观的资料性文献,而带有学理分析、价值 判断和思辨精神的研究报告与学术著述则是认真剖析对象、深度挖掘内涵、严肃 探讨问题的重要出版物研宄新城新区建设可能带來的文化消亡,这项工作既有 学术价值,也有抢救意义,同时还能为新城新区建设所面临的如何安置文明、传 承文脉、延续传统这些急迫性问题思考应有的对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