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时事解读2010年12月10日.doc
29页马伦:美国防长下月访华【北京消息】据英国路透社 12 月 9 日报道,在日本做短暂停留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在东京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防部长盖茨下月将赴中国访 问中美关系现在的难点之一在于,两国之间缺乏军事接触和往来过去几年两国军方之间的关系时断时续,这对我们双方之中的任何一方都没好处路透社 评论说 ,盖茨 访华的时机,正值美中两国试图修复关系之际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关系连续遭受台湾问题和军演争吵的打击与此同时,中国宣布 中方一个军事代表团周四赴美官方媒体说这是常规防务对话,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将出席双边第 11 轮防务磋商自华盛顿宣布一项对台军售后,北 京就把与美国的军事关系冷冻了起来此后,美中防长直至今年 10 月才进行了首次会面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盖茨早就想访问中国了,但上次五角大楼筹划 的访问遭到了北京的回绝目前双方尝试让一切回到正常轨道,也是为了赶在中国领导人下月访美前修复双边关系此外,马伦 9 日在日本再次就朝鲜半岛问题向中国表达不满马伦说,“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比世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这也是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希望 (中国)注意到这个呼吁,并做出行动。
8 日,马伦在韩国时也不断重复说“中国的责任”、“中国要改变态度”,他的这一强硬表态被世界媒体广泛报道对 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 9 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指责中国的那些人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做了哪些积极努力?军事威慑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加剧地区的紧张局势 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是符合各方和长远利益的我们反对任何有损地区和平稳定的行为时事点评】在之前的点评中(有时在东亚部分讨论中、有时在焦点点评的讨论中),我们始终在强调一个观点,即: ●在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月的今天,我们仍然想提请大家注意“一种说法”围绕时“朝鲜炮击韩国军事目标”、以及美国以 “航母版黄海演习”来“口头”保卫韩国等所衍生的一系列最新发展(包括中欧俄美、以及日本、印度、朝鲜、韩 国等的正式反应),直到目前为止,还都是“排列与组合”层面的“东西”,都是为了后面的,更深层次的“排列与组合”做“局”,因此,我们并不急于下结论, 并请大家注意我们的这一说法在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月的今天,我们仍然想提请大家注意上述说法●在第三波排列与组合正处于关键点的时刻、马伦的这些话无疑具有“丰富的非军事意义” 在这个层面上,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在日本做短暂停留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在东京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防部长盖茨下月将赴中国访问。
中美关系现在的难点之一在于,两国之间缺乏军事接触和往来过去几年两国军方之间的关系时断时续,这对我们双方之中的任何一方都没好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特殊的国 际形势,“中美高层军事交流”早就被赋予了中美关系“晴雨表”的“标记功能”,因此,在第三波排列与组合正处于关键点的 时刻(请大家注意这一条件),作为美国现役高层将领,马伦“选择日本”这个点、“亲自宣布”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下月将赴中国访问的消息,无疑具有“丰富的非 军事意义”对“已经休息了”的那位、特 别是“他的相关言论”仍然要提醒两句 而相比那位公开威胁“如果中国再次参加朝鲜战争,中国经济就准备退回 100 年”的、“已经休息了”的美军驻韩司令而言,这位美国现役高层将领的“这一次”无疑表现得“要识时务得多!”尽管如此,我们对 “已经休息了”的那位仍然要提醒两句:第一,你要“中国经济”准备退回 100 年,你“美国经济”又准备退回多少年?事实上,如果从这位“美国老兵”口中吐出的所谓“中国经济”、就其讲话的 “本意”而言,已经超出了经济范畴,那么,针对这种弱智的威胁,中国有一位将军早就“主动”地、以另一种方式给出了答案----“......中国准备牺 牲西安以东所有城市...... 但美国也得准备几百座城市被摧毁......”。
上述答案”给出了好几年了, 结果是“美军介入台湾论”就此慢慢淡出 第二,“上述答案”给出了好几年了,且是在 “美国极端鹰派人物(比如:美国前副总统切尼、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美国前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 等)”都在台上决策美国的时候给出的,可由这些人组成的“极端鹰派团队”的正式反应又是什么呢?就是曾经时刻挂在美国政客嘴边的、狂妄无比的“美军介入台 湾论”、就此慢慢淡出叶公好龙”的“中国威胁论”与美国媒体的“选择性耳聋”除了几个美国政客“气急败坏”了一番之外,曾经相信“美军有能力介入台海”、且当时成天鼓噪“中国威胁论”的美国媒体,其总体反应又是什么呢?就是在世界面前来了个“叶公好龙”,竟然“没有听见”这一实实在在的“中国威胁” 显然,通过上面这些历史、特别 是美国媒体对此事的“选择性耳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如果美国胆敢让中国倒退 100 年,最起码自己也得准备倒退 100年对此,对个热衷于“单边主义”的“美国极端鹰派团队”,是心知肚明的:上述答案”是建立在中国拥有可靠的战略核打击力量基础上的拉姆斯菲尔德 先生不是到中国西山战略指挥中心去看过虚实吗?我们也规劝“美国经济”一句第三,在某种程度上, 东方评论员也“愿意相信”,他讲话中“强调”的是“中国经济”,因此,我们不妨“也”可将其理解为“经济范畴”之内的一种警告。
如果是这样,这种 “警告”倒也有那么一点儿根据,而这,也恰好是我们之前曾经提出的一个观点,即:在经济层面上,朝鲜军事冲突失控的最坏结果,对中国而言,不就是“经济硬着陆”吗?不就是“全球经济硬着陆”吗? 而在“全球经济硬着陆”的背景下,假如以“实体生产”为主的中国经济都要倒退了 100 年,那么,主要由“虚拟经济”支撑的美国经济,由于经济、特别是金融更加地“积重难返”,相对而言,美国经济恐怕倒退 100 年都不止!显然,假如局势发 展至中国必须进行第二次“抗美援朝”,我们也规劝“美国经济”一句:美国经济“至少得准备倒退 101 年”!非常清楚,不论 100 年、还是 101 年,都不过是在“凭空掐算”,我们之所以强调“101”与“100”的数字比,在于我们更加相信:一旦局势发展到那一步,“美国经济将比中国经济受损更加严重”我们非常认同“前几天还非常强硬的马伦”在日本“吐露”的“心声” 而就“非军事层面”而言,如果跳出中美双 边的狭隘格局,在全球大国间博弈的广阔角度上去观察问题,我们倒非常认同“前几天还非常强硬的马伦”在日本“吐 露”的“........过去几年两国军方之间的关系时断时续,这对我们双方之中的任何一方都没好处......”之“心声”。
马伦的这份“心声”,其 “实质”恰恰是我们始终强调的一个观点事实上,撇除“中美高层军事交流 ”的“军事意义”,在“国际政治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马伦的这份“心声”,其“实质”恰恰是我们始终强调的一个观 点,即:在欧盟全球战略决心“更进一步”向中国全球战略“实质性战略靠近”之前,“中国东北亚政策”有必要保留一个高姿态,即:尽可能地给美国人保留一个 机会,让“美国东北亚政策”始终有“重新做人”的机会,这对中国的全球战略最为有利美国决策者也明白, “始终没有彻底拒绝”“重新做人”的选择项,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也最为有利反过来,站在美国的立场去观 察问题,如果我们从“美韩日”三国外长会议之后、“美日韩”之“三国同盟”整合进展“不如‘美’意”的背景下,如果从“上述 角度”去观察马伦的“这番心声”,也就不难看出,在北京直到今天都在保留着这个机会、且华盛顿也“未彻底拒绝”的背后,是美国决策者也明白,“始终没有彻 底拒绝”将来“重新做人”的选择项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也最为有利所谓的“丰富的非军事意义”显然,在上述内容的基 础上,我 们再回到前面的问题,即:作为美国现役高层将领,马伦“选择日本”这个点、“亲自宣布”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下月将赴中国访问的消息,无疑具有“丰富的非军事意义”。
非常清楚,这个所谓的“丰富的非 军事意义”,指的就是“美国东北亚政策”在东亚方向“转了一圈(天安舰事件、南海国际化问题、美韩持续军事挑衅导致“朝 鲜炮击韩国军事目标”、美韩航母版黄海军事演习、美日规模空前的联合军事演习等)”之后,在折腾效果“不如‘美’意”的无奈下,终于又开始“摆出一副” “我正在琢磨”是否“重新做人”的姿态了对此,我 们想强调 三点:既是“刻意提醒”、也是 “警告”相关国家:“不要逼我重新做人”!首先,对美国东北亚政策而言, 这只是在“摆”一副“姿态”、且是“刻意”地在“摆姿态”,显然,此举的真实意图,还没有到“真正地琢磨是否重新做人(重 回朝核六方会谈)”这一步,只是在“刻意提醒”、也就是“警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甚至某些南海国家注意:“不要逼我重新做人”!其次,对美国全球战略而言,这 也是在“摆”一副“姿态”、且是“刻意”地在“摆姿态”,显然,此举的真实意图,也还没有到“真正地琢磨是否重新做人(美 国整个东亚政策向中国进行战略妥协)”这一步,只是在“刻意提醒”、也就是“警告”欧盟与俄罗斯,甚至印度、日本等:“不要逼我重新做人”!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多次 强调美国悍然牺牲韩国几十条人命制造“天安号事件”的重大意图,它既在于:中断、至少是延缓欧盟(欧元)登陆朝鲜半岛的进 程,从而通过阻止“中欧”战略靠近、防止“中欧俄”在伊核问题的战略协调进一步强化,继而破坏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中东、欧盟方向寻求“在联合国框 架之外严厉制裁伊朗(实质是制裁中国经济、打击中国金融)”之统一战线的“努力”,也在于通过“天安舰事件”、外加美国一手挑起的“南海问题”等,在全球 范围内、特别是东亚方向寻求“在联合国框架之外严厉制裁朝鲜(实质是制裁中国经济、打击中国金融)”之统一战线。
而除此之外,美国要求 韩国李明博政府全力配合,在朝鲜半岛制造紧张气氛,还有一个“兼顾中东与南亚”的战略意图华盛顿在东北亚“这番折腾”之所以“不如‘美’意”的最关键原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以天安舰 事件、南海国际化问题、美韩持续军事挑衅导致“朝鲜炮击韩国军事目标”、美韩航母版黄海军事演习、美日规模空前的联合军事 演习等为“次序”,华盛顿在东北亚的“这番折腾”之所以“不如‘美’意”,最关键的原因并不在于日本、韩国、越南等的“不想配合”,而在于日本、韩国、越 南因“生存问题”,且“对美国存有信任问题”而“不敢不惜一切代价地”提供“美国所需的配合”在这个问题上,尽管韩国李明博政府的确在全力配合美国,在无奈其“国家核心利益(维持经济稳定、保持半岛和平)”所附着的“内部张力”太强(注:金大钟 与卢武铉的“阳光政策”也是有着极其浓厚现实意义与牢固基础的),终在“不惜一切代价”的问题上,其“全力”之余,仍与美国所期望的有巨大差距、且是“本 质差距”美国要求韩国李明博政府不惜以与朝鲜爆发一场有烈度军事冲突的决心为美国做一件事情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个所谓 的“本质差距”,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美国要求韩国李明博政府不惜以与朝鲜爆发一场有烈度军事冲突”的决心、为美国进行一 项主要针对中国、并准备将“测试报告”提供给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土耳其、伊朗、特别是巴基斯坦的“战略测试”,以实现三个目的:以“有烈度的朝鲜战争”的方式,全面、彻底地测试出“目前局势下在东北亚、甚至东亚方向承接战争的决心” 其一,是在“方方面面(特别是 对巴基斯坦、朝鲜、伊朗、土耳其等国家而言)”面前,以“有烈度的朝鲜半岛军事冲突”的方式,全面、彻底地测试出“中国在 东北亚、甚至整个东亚,总之是远离南亚这个重中之重的战略方向上,承接一场战争决心”,从而“非常技巧地”、以一种“近似失真”的测量方式,试图给出一份 对自己有利的“测试报告”。
显然, 这份测试报 告是不会强调“中国的重中之重在南亚”这一“条件”的,而只会刻意强调:这是一份全面、彻底、且最接近真实地测试报告,测试结果显示:中国对朝鲜的、以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