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实施效果.doc
4页儿科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实施效果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410008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 2014年10月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设立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 士、初级责任护士 3个层级,职责明确,实施干责任制建立层级考核培训制 度,改变护士排班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在采用分 层级管理实施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总体满意度93.3%实施前为 66.7%,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 在病室管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士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的评分 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C0.05结论在儿科病房实施护士分层 级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关键词:层级管理;护士;效果优质护理活动的开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把护理岗 位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层级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士的作用【1】 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和使用是现代医院护理事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广大护理 人员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需求【2】木科自2014年10月开展护士分层级 管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木科现有床位35张,护理人员21人,其中主管护师4 名,护师11名,护士 6名工龄1〜2年6名,2〜5年6名,5〜10年6名,10 年以上的3名,木科学历18名,大专3名1.2方法:1.2.1分层级根据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业务能力将护士分层级上 岗,设立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 3个层级设 立护理组长2名,高级责任护丄• 8名,初级护丄• 10名,每个层级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建立层级护士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责任组长协助护士长管理科室,带 领高级责任护士和初级责任护士处理疑难危重病例,执行技术难度较大的操作, 负责检査指导下级护士的工作;高级责任护士负责对初级责任护士的各项护理工 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等初级责任护士完成自己所分管患儿的工作责任 护士负责分管病人的全程护理,包括入院评估、各项治疗护理、护理文书、基础 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责任组长分管病人3人,高级责任护士分管6 人,初级责任护士分管4人;1.2.2护士排班模式病房分2大组,每组成员由1名组长,4名级高级 责任护士和5名初级责任护士组成,各自包干所分管的患儿晚夜班由1名高级 护士和1名初级护士组成。
工作吋间为白班8: 00〜16: 00,晚班16: 00〜0:00.夜班 0: 00〜8: 001.2.3绩效考核每月对两人组的基础护理、病室管理、护理文书、护理 差错缺陷、健康教育、病人满意度、消毒隔离以及掌握病人病情程度进行评价, 比较两组护士的工作,拿出奖金总额的5%对优胜组进行奖励13评价指标①采取医院护理部自制的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 价,包括10个方面的问题:您对分管的责任护士的熟悉程度,您对护士入院告 知的满意度,您对护理操作技术的满意度,护士对您做疾病相关的注意事项指导 的满意度,您对住院期间红灯呼叫时能及时得到帮助的满意度,您对住院期间生 活照顾或生活指导的满意度,护士积极主动帮您解决住院期间闲难的满意度,护 士耐心解答您提出问题的满意度,您对住院期间病室环境的满意度,护士对您隐 私和权利保护的满意度每个问题1〜10分评分,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8〜 10分为满意,6〜8分为一般,6分以下为不满意②对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前 后的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对比,包括病室管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 理文书、护士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百分制1.4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一般性统计 描述(均数、标准差、率与构成比等)、卡方检验等,检验水准α=0.05,如 无特殊说明,所有P值均取双侧概率。
2. 结果2.1患儿满意度的评价在采用分层级管理实施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明显提高,总体满意度93.3%实施前为66.7%,经统计学分析,具冇显著差异, 详见表1注:与实施前相比较,P<0.05o3. 讨论与成人病房相比,儿科的患儿病情变化快,大部分不能表达自己病情, 需要护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病情观察能力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根据 护理岗位履行不同的工作权限、职责与职能,责任明确,组员既分工又合作,增 加护理团队的凝聚力,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保质保量完成[3科 室年轻护士多,实行层级管理,低年资护士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下,业务能力大 幅度提高尤苏是夜班、节假日等护士长不在吋,年轻护士会产生无助感,根据 护士的层级制定小组制排班,每组均奋高层级和低层级护士,低层级护士遇到闲 难可随时请教高层级护士,减轻了低层级护士的心理压力[4】美国是最早提出并实施层级管理的国家,在实施层级管理的初期一度面 临发展停滞的局面,经过大量尝试研究及积极尝试后,层级管理逐渐成熟并显现 成效相比之下,我国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在护理层级作用管理的实施 较少体现临床护理人员的反馈作用,对护士自身发展的积极效果也未能体现。
本 次研宄结果在采用分层级管理实施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总体满意度 93.3%实施前为66.7%,说明采用层级管理能够冇效的改善医患的关系在实 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在病室管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士技能 操作的熟练程度的评分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5] 同时,组间竞争冇助于各小组认识到本小组的局限性,从而进行冇针对性地整改, 促进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6】本研究拿出奖金总额的5%用于鼓励综合考评 优秀的小组,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在儿科病房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 积极性,可以提尚护理质量,提尚忠儿家属满意度参考文献:[1] 汶阿妮,王辉君,冯斌.病房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实施效果与体会[门.吉林 医学.2013, 34 (3): 552.[2] 祝贺,白井双,田卫东等护理层级管理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门.护理研究,2014, 38: 3206.[3] 林海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门.护士进修杂志,2012, 27 (20): 1836.[4] 朱卉敏,蔡萍.ICU护士分层管理的实践与体会⑴.中国医药导报,2010, 7 (32): 87.[5] 刘婧英.李继平.中美护理层级管理研究进展[门.护理学报,2013, 20 (6):18-19.[6] 温文莲.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门.国 际护理学杂志,2 0 1 4, 3 3 (12): 3572-3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