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格”与汉语的介词.doc
5页日语的“格〞与汉语的介词 日语的格与汉语的介词 1.序言 日语中的格和汉语的介词有相通之处 何午、秦明明〔2022〕指出,格是说明名词项与谓语动词之间的语法概念,普遍存在于每一种语言中中文里的格由介词担当;而日语的格由格助词表示 仁田〔1995〕指出日语中格存在着摇摆现象我们认为,格的摇摆现象基于语义扩张而产生语义扩张也基于某一根底,这一根底就是该格的原型语义 在这里,我们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日语格助词「で」与汉语介词在的原型语义〔2〕它们的语义扩张过程〔3〕从语义扩张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异同之处 2.相关研究综述 2.1日语格助词「デ」的相关研究 菅井〔1997〕指出,格助词「で」有六种语义:〔1〕工具〔2〕原因〔3〕场所〔4〕时间〔5〕材料〔6〕样态但是,他并没有比照六种语义的由来,也没有说明它们的互相关系间渊〔2000〕主要通过通时研究法,考察了从室町时代至今的格助词「で」的语义扩张她指出,「デ」格的根本用法是场所格、手段格①、样态格现代日语中所看到的「デ」格表示的动作主格、原因格是近世以后开展而来的间渊不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デ」格的语义扩张,因此我们需要斟酌使用她提出的根本用法和基干意思这两个概念。
2.2汉语介词在的相关研究 郑〔2022〕先说明了介词在的语法化过程,然后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图示理论和隐喻理论研究在,并指出在所介引的表示处所、时间、范围、条件等意义的介词构造都可以用认知图示理论进展解释,而介词在介引的表示非空间意义来源于空间意象图示的隐喻他并未指出语义的扩张过程 2.3比照日语格助词「で」和汉语介词在的相关研究 李〔2022〕从句式的角度比照了汉语的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在字句和日语的相关句式,得出结论:在有关句式中,日语中VP不是表示存在意义的いる/いた时,汉语的在字句NP+PP+VP②与日语的NP+主格助词+NP+で+VP相对应而当PP是动作进展的处所及施动者所在的场所时,汉语的在字句PP+NP+VP与日语的NP+で〔处所〕+NP+主格+NP+を〔宾格〕+VP他并未深化研究日语格助词「で」和汉语介词在,只是简单提及其区别 何、秦〔2022〕对日语的格和汉语的介词从十种格③的角度进展统括性比照,得出格助词与介词不对称的结论他们并未指出词与词之间的差异 3.认知语言学 3.1认知语言学的定义认知语言学就是结合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从人类的心理层面说明意思解释这一行为的学科领域③。
3.2原型原型是认知范畴i的核心事例所有的范畴都有原型原型可能根据知识、经历等发生改变,但是范畴仍然以原型为中心,通过隐喻、换喻ii等认知方式不断向外扩展语义也是如此,以中心意义为根底不断发生扩张 3.3隐喻隐喻是人们刻意创造的相似性把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事物互相联络起来,从而使本质上有区别的事物联络起来隐喻是词汇演变的手段 4.日语格助词「で」的语义扩张 4.1日语格助词的一般意义 根据?大辞林?〔3.0〕的解释,格助词「で」是由格助词「に」后面附加「て」的「にて」转变而来我们结合间渊〔2000〕的观点,将格助词「で」的一般意义分为六类:①场所;②限定;③工具;④原因;⑤样态;⑥动作主体 4.2日语格助词「で」的原型语义及语义扩张过程 间渊〔2000〕通过通时研究法,概括了格助词「で」在各个时代的用法分布 表1各个时代的格助词「で」的分布 根据森山提出的「デ」和意象图示和间渊表1中列出的数据,我们在这里将场所作为格助词「で」的原型语义 刘〔2022〕根据认知语言学,对格助词「で」的语义扩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①从场所到工具时间原因和样态;②从场所的原型语义中,从场所到场面〔抽象意义〕、范围、限定,再到动作主;③在工具的语义范畴中,从手段、工具到材料、媒体、构成要素;④在原因的语义范畴中,从原因到理由、根据、目的;⑤在时间的语义范畴中,从时间、期间到时间的限定;⑥在样态的语义范畴中,从动作主到对象的样态和作用和事情的状态。
我们结合间渊〔2000〕和刘〔2022〕,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和隐喻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对语义扩张过程的看法:①格助词「で」的原型意思是场所,它是语义扩张的基矗②格助词「で」语义扩张都是基于隐喻理论③格助词「で」的语义扩张主要经过三个过程: A场所工具、方式、手段材料、要素原因 B场所动作主体 场所范围限定时间限定、数量限定、价格限定等 4.汉语介词在的语义扩张 4.1汉语介词在的一般意义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在有三种词性:副词、动词和介词其中介词有五种意义:①表示时间;②表示处所;③表示范围;④表示条件;⑤表示行为的主体 4.2汉语介词在的原型语义及其语义扩张过程 通过研读先行研究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表示处所的在和表示动词意义的在同时出现于先秦至魏晋时期根据以上调查,我们认为在作为介词出现时,它的原型语义是处所 我们通过阅读先行文献中用通时法举出的例句,概括出介词在的语义扩张过程 〔1〕先秦至晋代:出如今作为介词表示处所的意义 〔2〕晋代至明清时期:介词在表示处所的意义正式形式,并广泛使用并且在这个时期,介词在表示时间的意思形成,但是使用不普遍同时,介词在介引范围和条件的语义也开始出现。
〔3〕清末至今:介词在表示的范围、条件意义被广泛使用 因为缺少先行研究,所以我们并没有找到汉语介词在的意象图示但是,概括出了它的语义扩张过程:处所时间范围、条件行为主体 5.日语格助词「で」和汉语介词在的异同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和隐喻理论的角度分析日语格助词「で」和汉语介词在的语义扩张过程,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异同点 5.1一样点①原型语义有相通之处:日语格助词「で」的原型语义是场所,而汉语介词在的原型语义是处所因此,它们原型语义有相通之处②一般意义有相似之处:日语格助词「で」和汉语介词在都有表示场所、时间的语义③扩张趋势一致:日语格助词「で」和汉语介词在的扩张趋势都是从详细到抽象的过程 5.2不同点①扩张过程不同日语格助词「で」的扩张过程有三种: A场所工具、方式、手段材料、要素原因 B场所动作主体 场所范围限定时间限定、数量限定、价格限定等 而汉语介词在的扩张过程只有一种:处所时间范围、条件行为主体 ②扩张结果不同其一,日语格助词「で」是从格助词「にて」转变而来,语义的扩张也是在格助词的范围内,词性没有发生变化汉语介词在是从动词在扩展而来,它如今有动词、介词、副词三个词性,它从动词向介词转变,又从介词向副词转变。
其二,日语格助词从中世扩张到如今为止,已经有六种意义,而汉语介词在从魏晋时期开展至今只有五种意义 6.结语 本文通过研读先行研究,利用通时研究法,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和隐喻的角度阐述了日语格助词「で」和汉语介词在的语义扩张过程对其比照,得出它们相异点本文主要是采用先行研究中的例句进展研究,对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理解不是很透彻,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存在很多缺乏之处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认真学习认知语言学,继续利用通时研究法查找相关文献,证明更多日语格助词和汉语介词的异同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