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次函数常见题型讲解(合集五篇)(可编辑).docx
14页二次函数常见题型讲解(合集五篇)第一篇:二次函数常见题型讲解 I 根据二次函数解析式分析基本元素, 主要包括: 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掌握要求:会判断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会写二次函数对称轴的表达式会写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 深入掌握:二次函数标准式中a,b,c 代表的意义 ★判断开口方向:a 大于0 表示开口方向向上 a 小于0 表示开口方向向下 ★判断开口的宽窄:a 越大开口越小 b:与a 共同决定二次函数的对称轴 c:表示二次函数与y 轴的交点纵坐标,同时也可以说成是二次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 a,b,c 共同决定二次函数的顶点横、纵坐标 II 二次函数性质的应用 ★已知一个函数是二次函数,且这个函数中的各项系数中含有未知数,求未知数的值 此种类型题只需要令①二次项系数不为零,②整个式子最高次数为2 即可,但要注意最终求值的取舍,要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在y 轴或者x 轴上(或者与一次函数交点在y 轴或x 轴上) 若此点在X 轴上,说明这个点的纵坐标为0;(与X 轴交点则y=0 若此点在Y 轴上,说明这个点的横坐标为0;(与Y 轴交点则x=0。
引申:如果说某条直线上的点横坐标都为0 或某常数C,则这条直线可以表示为X=0(即y 轴)或X=C 如果说某条直线上的点纵坐标都为0 或某常数C,则这条直线可以表示为Y=0(即x 轴)或Y=C III平移问题 有关平移的问题可以看做是对称轴的平移带动整个抛物线移动,那么在解答平移问题时一定要先配方配方后进行“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左右移动是针对对称轴而言的,因此要在配方后的完全平方式下,在“x”后进行加减上下移动式针对顶点而言的,因此在配方后要在常数项上进行加减 平移问题有以下几种类型: ★直接平移求结果 ★已知抛物线平移方式以及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求平 移前的函数解析式 此种类型题可以用“逆向移动”的方法进行求解,即把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看做是原始解析式,将平移方向全部变成相反的方向进行平移,移动后所得的解析式即为所求 ★已知抛物线先“平移”,再“上下翻转”后的抛物线解析式,求平移前的函数解析式 “上下翻转”:由于抛物线的形状不变,只是上下翻转,因此只是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改变了,因此翻转即意味着“a,b,c”的符号变为相反的即可 ★已知平移前和平移后的解析式,但平移方向未知,求解平移方向。
此种类型题要先将平移前后的解析式分别配方,找到平移方式后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 IV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总结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 一般式(标准式):y=ax2+bx+c(a≠0)顶点式: y=a(x+h)2+k(a≠0) 交点式: y=a(x-x1)(x-x2)(a≠0)说明:三种解析式形式的用法:一般式: 在已知三个点坐标的情况下,将3个点的坐标带入一般式中,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得到a,b,c 在无从用其他两种表达形式的情况下,设一般式来解题 顶点式:知道顶点,或者顶点的相关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能够求出顶点,或者知道最值的情况下使用顶点式交点式:在知道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横坐标的情况下利用交点式解题比较简便 具体使用何种方法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逐渐积累,才能将三种方法使用的游刃有余 V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二篇:高中常见分段函数题型归纳 提高兴趣 增强自信 对接高考 分层教学 总结规律 规范答题 分段函数常见题型及解法 分段函数是指自变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范围内,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 它是一个函数,非几个函数;它的定义域是各段函数定义域的并集,其值域也是各段函数值域的并集. 与分段函数有关的类型题的求解,在教材中只出现了由分段函数作出其图象的题型,并未作深入说明,因此,对于分段函数类型的求解不少同学感到困难较多,现举例说明其求解方法. 1.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例1.求函数ì2x+2xÎ[-1,0];ïf(x)=í-1xÎ(0,2);2xï3xÎ[2,+¥);î的定义域、值域. 解析:作图, 利用“数形结合”易知f(x)的定义域为[-1,+¥), 值域为(-1,2]U{3}. 例2.求函数的值域. 解析:因为当x≥0时,x2+1≥1;当x0)的反函数是y=1-x(x6)例3.已知f(x)= í ,若记fî 3x-6(x≤6) (x)为f(x)的反函数,且 a=f-11(),9则f(a+4)=__________. 7.判断分段函数的奇偶性 ìx2(x-1)(x³0)ïf(x)=í2ïî-x(x+1)(x<0)的奇偶性. 例1.判断函数 22f(-x)=-(-x)(-x+1)=x(x-1)=f(x), 当x=0时, x>0-x<0解析:当时, , 5 提高兴趣 增强自信 对接高考 分层教学 总结规律 规范答题 f(-0)=f(0)=0, 当x<0, -x>0, f(-x)=(-x)2(-x-1)=-x2(x+1)=f(x)因此, 对于任意xÎR都有f(-x)=f(x), 所以f(x)为偶函数. 注:分段函数奇偶性必须对x值分类,从而比较f(-x)与f(x)的关系,得出f(x)是否是奇偶函数结论. 8.判断分段函数的单调性 3ìïx+x(x³0)f(x)=í2(x<0)ïî-x例1.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解一: 分析:由于x∈R,所以对于设x1>x2必须分成三类: 1.当x1>x2>0时,则f(x1)-f(x2)= 2.当0>x1>x2时,则 3.当x1>0>x2时,则 综上所述:x∈R,且x1>x2时,有f(x1)-f(x2)>0。
所以函数f(x)是增函数. 注:分段函数的单调性的讨论必须对自变量的值分类讨论. 解二:显然f(x)连续. 当x³0时, f(x)=3x+1³1恒成立, 所以f(x)是单调递增函数, 当'x<0时, f(x)=-2x>0恒成立, f(x)也是单调递增函数, 所以f(x)在R上是单调递增函数; '2=(x1-x2)(x1+x2)>0; ; 或画图易知f(x)在R上是单调递增函数. 例2.写出函数f(x)=|1+2x|+|2-x|的单调减区间. 解析:9.解分段函数的方程 ì-3x+1(x£-12)ïf(x)=í3+x(-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