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doc
9页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1.1声音是什么 一、自主先学活动1: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帽、一杯水、一个气球,怎样能使它们发出声音?比一比,那个小组方法多至少说出3种方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2: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你听到了什么?把两张课桌拉开再试一次,你又听到了什么?思考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3:我们在用聊天时,自己听到放出自己的声音总是怪怪的,可是其他同学都说这就是你的声音,为什么?发动你聪明的大脑猜一猜。
活动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吗?你知道哪些现象支持你的猜想二、合作助学1、同学们在活动1中想出了很多方法,再思考一下这些声音发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___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停止,声音______2、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请举出常见的一些声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想一想为什么拉开桌子,我们还能听见敲桌子的声音?钓鱼时为何我们不能大声讲话?你又是如何和同学们交流的?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通常情况下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____________;在水中的比在空气中快,速度约为1500m/s;在钢铁中传播速度更快,约为5200m/s你能解释一下为何在敲击足够长的钢管能听到______次声音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导学1、声音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但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呢?你知道哪些事实支持你的观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2、看课本第25页人耳构造图,人耳是由三部分组成,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一般来说,耳聋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听觉神经损坏引起的;一类是声音的传导发生障碍(如耳膜损坏)而引起的①你能说说贝多芬的故事吗?②你能再解释一下活动2吗?(选1个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介质不同,传声效果也不同 3、声音在空气传播时,会引起空气挤压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这种波动传入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从而使我们听到声音由此可见,声音是一种波,我们称它为______4、阅读课本第10页的生活物理社会,说明了声音具有______你还知道哪些实例支持这个观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检测促学1、判断题1)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2)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 )3)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一定可以被我们听到(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报报道“一宇航员在太空中远远看到星体的爆炸,感到声音震耳欲聋”,这篇报道是否真实?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装满水的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响声的次数是 ( )A、3次 B、2次 C、1次 D、无法确定5、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是波,它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C.“长啸一声,山谷应”指声波能传播很远D.声波能粉碎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6、“隔墙有耳”的意思是防止隔壁有人把耳朵贴在墙上偷听说话的声音,这说明声音是通过______和______传入人耳7、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五、反思悟学 在求生安全演练活动中,安全员告诉我们一旦我们被困在废墟中,不应大声呼救,而应当用石块或金属按照一定的节奏敲击。
你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1.2声音的特征 一、自主先学活动1:敲鼓时,怎样使鼓声更响?借助“转化法”验证你们组的鼓声更响鼓声的响度是否跟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2:试一试:请把歌曲《青藏高原》的最后一句能唱给大家听听再欣赏一下李娜的原唱歌词中的“高原”的“高”为什么唱不上去?李娜的声音比你的声音_________(高/低)活动3:放一些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你能猜出他们是谁吗?二、合作助学(一)响度信息快递:______________________响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幅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__________二)音调1)仔细辨别老师用卡片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比较两次发声的不同之处。
快速拨动时音调__________,慢速拨动时音调__________2)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拨动钢尺使其振动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钢尺振动快时音调__________,钢尺振动慢时音调__________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声音的高低跟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有关3)我们把声音的________叫音调,声音高的就是音调高,声音低的就是音调低注意与响度的区别)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单位是赫兹(Hz)4)结论:声音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________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高/低);声源振动的频率越________(高/低),声音的音调越低三)音色许多人讲话时,即使未看到人,我们也可以凭声音判断是谁不同乐器用相同的音调和响度去演奏同一首曲子,我们也能听出是什么乐器这是声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有关乐音是声源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可以用响度、音调、音色来描述它的特征三、拓展导学1、为什么老师在讲台上说话,前面的同学说响度大,后面的同学说响度小?人耳听到的响度除了与振幅之间的关系外,还与据声源的__________有关。
2、弦乐器音调的调节,请会弦乐器的同学介绍如何提高乐器的音调琴弦越______、______、______,音调就越高;琴弦越______、______、______,音调就越低3、由于声源的材料、结构各不相同,即便它们发声的响度和音调一样,音色也不相同人的听觉也有差异,所以听起来感觉也不一样,借助仪器更可以显示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波形图四、检测促学1、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锣,发声的________不同敲击后,锣声会逐渐减弱,这是因为锣面的________越来越小3、C调中1(duo)的频率为256Hz,小提琴发这个音时琴弦每秒振动________次如果琴弦每秒振动265次,发声的音调将________(变高 变低 不变)4、娃娃鱼的叫声很像小孩子啼哭,娃娃鱼由此得名娃娃鱼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和小孩子相似5、“引吭高歌”和“曲高和寡”两句成语中都有一个“高”字,前者指的是________后者指的是________6、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7、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______(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或“响度”)。
8、学生才艺展示时,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9、图中小明同学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他研究的是( ) A.音色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D.音调与振幅的关系10、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探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1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下列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