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5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考一模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刚**
  • 文档编号:600829371
  • 上传时间:2025-04-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24.01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地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年12月21日(冬至),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开园本届冰雪大世界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园区整体面积100万平方米,总用冰用雪量30万立方米园区设计和建设充分融入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元素,打造了一座更加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冰雪主题乐园2025届亚冬会将于2月7日在哈尔滨开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从冰雪大世界开园到亚冬会开幕期间,关于哈尔滨叙述正确的是( )A. 日出方位逐渐偏北 B. 昼夜时间差值逐渐变大C. 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变大 D. 正午树高与树影的比值变小2. 为打造冰雪世界,哈尔滨采冰人多选择在凌晨三四点开工,原因正确的是( )A. 夜间气温低,冰块易保存 B. 纬度高,冬季白昼短C. 夜间采冰,提高安全性 D. 抢占较好的采冰地点【答案】1. A 2. A【解析】【1题详解】从冬至(12月21日)到亚冬会开幕(2月7日),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日出方位由东南逐渐向正东偏移,整体呈现偏北趋势‌,A正确; ‌冬至后北半球昼长逐渐增加,昼夜差值缩小,而非增大,选项B错误‌;冬至时夹角最大(23.5°),此后随直射点北移而减小,选项C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影长缩短,树高与影长的比值应增大,选项D错误‌。

      故选A2题详解】凌晨气温最低,冰块硬度高、不易融化,便于切割和运输,确保冰雕质量‌, ‌A正确;哈尔滨冬季昼短夜长是客观条件,但与凌晨开工无直接因果关系,选项B不准确‌;夜间采冰可能因光线不足增加风险,选项C逻辑矛盾‌;采冰区域通常固定分配,无需抢占,选项D无关‌点睛】在赤道附近地区,无论经度如何变化,日出方位角始终约为正东方向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如欧洲、美洲等),在夏至时期日出方位角偏向东北方向,在冬至时期则偏向东南方向新疆伊犁地区位于中国天山西部,是新疆降水量最多的地区,被称为干旱大漠中的“湿岛”下图示意伊犁河谷地的位置及其年降水量和土壤冻结最大深度随海拔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与土壤温度、积雪、植被覆盖率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推测伊犁河谷自然环境特征,正确的是( )A. 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加剧冬季严寒 B. 伊犁河谷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大西洋C. 伊犁河自西向东流,径流量较大 D.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增加而增大4. 根据1200米至1800米处土壤最大冻结深度的变化,推测产生该变化的原因是随海拔增高( )①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强 ②积雪厚度增大③地形坡度大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答案】3. B 4. D【解析】【3题详解】伊犁河谷三面环山,西部开敞,利于西风携带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进入,形成丰沛降水,B正确; 冬季地形阻挡冷空气,河谷气温相对温和,而非加剧严寒‌,B错误;伊犁河自东向西流,注入巴尔喀什湖‌,C错误;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在海拔约1200m以上因积雪增厚等影响反而下降‌,D错误。

      故选B4题详解】随海拔升高,冬季积雪更厚,积雪的隔热作用减缓土壤热量散失,抑制冻结深度‌,②正确; ‌高海拔地区(如山地森林、草甸)植被覆盖较好,通过拦截积雪、调节地表温度等减少土壤冻结深度‌,④正确; 高海拔地区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可能更强,但积雪和植被的影响更显著,①错误;坡度大可能加速积雪融化或径流,但未直接关联冻结深度的变化机制‌,③错误②④正确,故选D点睛】伊犁河谷总面积约为5.6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位于中国新疆境内,小部分属于哈萨克斯坦伊犁河谷是天山山脉中最大的河谷之一,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中亚和中国内地的重要通道伊犁河谷地形独特,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水汽通道,带来了丰富的降水,被誉为“西域湿岛”和“塞外江南”小岗村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2024年11月15日入选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建立“大包干”纪念馆等展馆,向国外游客述说中国农村改革的艰苦历程和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下图为小岗村水稻生产转变情况及促成原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小岗村土地流转促成第二次转变,因为土地流转有利于( )A. 提高稻米质量 B. 开拓稻米市场 C. 实现农业机械化 D.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6. 乡村旅游的兴起,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有( )①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②加快城镇化的步伐③弘扬优秀乡土文化④改变当地经济结构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答案】5. C 6. B【解析】【5题详解】土地流转整合了原本分散的小块耕地,有助于将土地集中管理,为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提供基础条件‌,促进机械化程度,C正确;土地流转与稻米品质没有直接关联,质量提升更多依赖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A错误;市场开拓需依赖品牌建设和销售渠道,与土地流转无直接因果关系‌,B错误;生态改善需通过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土地流转主要作用于生产模式变革‌,D错误。

      故选C6题详解】旅游业为小岗村带来游客流量,直接拉动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收入增长,并通过关联产业(如农产品销售)促进经济发展,①正确;乡村旅游可能会带来一些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但并不意味着它会直接导致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镇化通常涉及到人口向城市或城镇地区的集中,以及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的转变乡村旅游更多地是强调农村的特色和文化,而不是推动其向城镇化方向发展,②错误;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让游客体验和学习当地的乡土文化,有助于保护和弘扬这些文化,使它们得以传承和发展因此,乡村旅游的兴起确实有助于弘扬小岗村的优秀乡土文化,③正确;乡村旅游的兴起部分传统的农业活动可能会逐渐被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所取代,往往意味着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不能直接改变经济结构,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点睛】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打工积极性上涨,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降低,导致农业种植面积降低,双季稻转变为单季稻随着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人均可耕种面积增加,单季稻转变为双季稻农作物南繁是指把北方种植一代的农作物育种材料,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即在南方、北方交替种植海南三亚南繁基地是中国农业新品种选育的“孵化器”,耕地资源非常宝贵。

      为保护耕地资源,海南探索建立“海南耕地电子身份证(二维码)”机制,全面推行耕地保护全社会监管通过扫描村庄的二维码,就能获取该村庄的耕地地理边界、总面积、分类、是否处于南繁保护区、南繁核心区等关键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关于海南南繁基地培育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最繁忙的时间在春秋两季 B. 主要在沿海滩涂培育杂交品种C. 能加快新品种的培育速度 D. 利用丰富生物资源培育新品种8. “海南耕地二维码”上线依托的是( )A. 重工业 B. 传统制造业 C. 高新技术产业 D. 服务业【答案】7. C 8. C【解析】【7题详解】根据材料“海南三亚南繁基地是中国农业新品种选育的‘孵化器’”可知,海南南繁基地能加快新的品种培育速度,C正确;南繁主要是利用海南温暖的气候条件,将夏季在北方种植的一代农作物育种材料,在秋冬季节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因此最繁忙的时间应在上一年秋季至来年春季期间,A错;沿海滩涂多盐碱地,不是杂交品种的主要种植区域,B错;海南作为农作物种子南繁基地,主要是利用其丰富的热量资源以及现代化农业技术培育新品种,D错8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及所学知识可知,“海南耕地电子身份证(二维码)”通过数字化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实现耕地信息管理,需要依赖高新技术产业,C正确;二维码的生成、数据存储与识别技术均属于高新技术领域,与重工业、传统制造业无关,服务业范畴过于宽泛,因此ABD不选。

      故选C点睛】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利用其优越的光、热、水条件,借助海南自贸港建设东风,发挥区域优势、科技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种业合作,使得海南三亚南繁育种基地不仅是中国农业科研的加速器和种子供给的常备库,也是全球粮食增长的重要引擎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同时也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经过不断的排放—传输—沉降过程,可以输入到偏远山区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跨境传输,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有关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 高原面积广,可沉降面积大,所以富集 B. 高原北部POPs含量峰值出现在冬季C. 气温低且降雪少,利于沉降 D. 输入方向比较单一10. 应对青藏高原地区POPs跨境转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A. 我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工程措施切断污染物输入B. 印度等污染物输出国禁止POPs等污染物排放C. 中亚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D. 多国开展合作,研发POPs的替代物【答案】9. B 10. D【解析】【9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POPs污染主要借助风力传播,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跨境传输,青藏高原气候受西风环流和南亚季风共同影响,季风(西南风)可以把印度地区的POPs吹往青藏地区,故青藏高原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在夏季;高原北部则受西风带影响,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西风带主要影响青藏地区主要在冬季,故青藏高原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在冬季,所以南北峰值出现时间不同,且为多方向输入,使青藏高原地区POPs数量较多,故B正确,D错误;加上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POPs进入高原后流动性变差,并伴随降雪逐步沉降,跟高原面积大小无关,A、C错误;所以选B。

      10题详解】根据前面分析可知,POPs污染主要借助风力传播,通过工程措施难以阻止,A错误;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过于绝对,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渐续性,B错误;中亚国家经济能力有限,且技术水平较低,排放的POPs较少,并不是青藏高原地区POPs跨境转移的主要源地,故让中亚国家负担不可行,C错误;青藏地区主要是跨境转移污染,故应多国开展合作,并积极研发POPs的替代物,才是有效手段,D正确点睛】POPs是英文(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的缩写,中文名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是一类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自然界中,相邻两个水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水系发展成为主水系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右图是左图方框处的分水岭变化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该分水岭由Ⅰ演化到Ⅲ的主要原因是( )A. 风化作用 B. 流水下蚀 C. 溯源侵蚀 D. 地壳运动12. 河流袭夺后,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11. C 12. C【解析】【11题详解】分水岭从Ⅰ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