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系统设计20个名词解释.doc
2页教学系统设计20个名词解释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本质上是一种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包括一套相关的教与学的原理、 指导原则和创新性做法2、 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学习者绩效现状与教学目标Z间存在的差距3、 学习者绩效:学习者绩效是其通过学习后的表现,主要指所形成的态度、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与业绩4、 内部的需要评估:内部的需要评估是将学习者的绩效现状与组织机构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或工作规范) 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5、 外部的需要评估:外部的需耍评估以社会(或实际工作岗位)的当前和未来的耍求为冃标,对照学习 者绩效情况,找出两者Z间的差距6、 学习者风格:学习风格指对学习者感知坏境、与学习环境互动、并在感情上做出反应等方面起决定作 用的所有心理特质,诸如焦虑、习性、对视觉或听觉学习的偏爱等7、 认知方式:认知方式是指学习者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加工的过程中表现出來的个别差异,形成知觉、 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特征8、 控制点:是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一般分为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9、 焦虑: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体对某种预期会对他的自尊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 应倾向。
10、 言语信息:言语信息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能够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时 间、定义、对事物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表述出来口、 智力技能:智力技能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互动的能力12、 认知策略:加涅所谓的认识策略是“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 过程的技能”在某种意义上,认知策略是“对内使用的”,是学习者“使用脑子”管理或操作自己学 习过程的方式13、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对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内容顺序、教学环节、教学组织形式、教 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14、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安 排的教学活动的方式15、 教学信息:教学信息是指为了改变或强化学习者某种态度,提高其认知能力或掌握某种技能而设计的 传播符号(如文字、画面等)16、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己经取得的)或潜在的(尚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做岀判断,以期达到教学价值增值的过 程。
17、 诊断性评价:也称前置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体力等状 况进行摸底测试,以便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准备状况,判断其是否具有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所必需的 基本条件,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使教学活动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18、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 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吋反馈、及吋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19、 总结性评价:又称后置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用于教学的总结性评价一般指学期或学年末各门学科的考试和考核,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 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20、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在完成特定任务的活动中,为了满足或超越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 对各种相关知识、技能和技术的运用21、 注意策略:课堂教学前的注意策略:引导学生注意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的注意策略:(一)知觉唤醒(唤起感知)1)设置悬念,激发好奇心(给学生提供选择那 些能满足其好奇心和探索需要的题目及任务的机会)2)情境创设策略:创设情境,吸引注意力3) 挑战学生的知道感 (二)探究态度(唤起探究):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三)变化力:善变策略,维持学生的兴趣1)变换信息的呈现方式,来保持学生的注意(信息技术提供新颖的学习资源和多元化的信息资料呈 现方式) 2)增加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来维持学生的兴趣(交替进行学生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切身性策略(相关性策略)1)与 学习者己有的学习经验相联系 2)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互助合作创造条件3)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获得熟悉感 4)榜样切身性策略自信策略1)合理的设置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 2)交给学生设置白身目标,鼓励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评价 3)提供多样化的挑战任务,鼓励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评价 4)制定计划,保证成功 5)帮助学生将成功进行正确的归因,维持成功(过程性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成长记录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