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x&modem技术培训.ppt
37页Modem培训专题,固网业务支持部 NGN项目组,学习目标,掌握/Modem数据配置方法 掌握T38调试方法 /Modem常见问题分类与处理 /Modem故障信息采集与问题定位方法,学习完本课程,您应该能够:,课程内容,,,,,第一部分 /Modem配置方法 第二部分 T38/T30协议介绍 第三部分 /Modem常见问题分类与处理 第四部分 /Modem故障信息采集与定位方法简介,,,常见的模式和Modem模式,透传 1、V2流程的透传模式 2、V3流程的透传模式 T38 1、V2流程的T38方式,RTP端口号+2 2、V3流程的T38方式,RTP端口号+0 3、V3流程的T38方式 Modem 1、透传,切换编解码算法为G.711A 2、透传,采用AG当前配置的编解码算法,,NGN中/modem数据配置方法,,ETG中/modem数据配置方法,ETG目前只支持透传和透传Modem 一、透传: 1、透传,切换编解码算法为G.711A 此时,在下发的MDCX中,强制编解码为G.711A,EC=ON,SS=ON 2、透传,采用AG当前配置的编解码算法 此时,在下发的MDCX中,强制编解码为G.711A,EC和SS采用当前模式 二、透传Modem 1、透传,切换编解码算法为G.711A 此时,在下发的MDCX中,强制编解码为G.711A,EC=OFF,SS=OFF 2、透传,采用AG当前配置的编解码算法 此时,在下发的MDCX中,强制编解码为G.711A,EC和SS采用当前模式,课程内容,,,,,第一部分 /Modem配置方法 第二部分 T38/T30协议介绍 第三部分 /Modem常见问题分类与处理 第四部分 /Modem故障信息采集与定位方法简介,,,T38模型,,T38概念,1、IP:指在没有服务质量保证(QOS)的分组交换IP网络上承载的三类业务,使用T38协议进行时依靠T38的冗余机制可以保证服务质量。
2、T.38是T.30的适应IP应用的补充协议,主要对T.30进行封装,以便适应IP 3、T.38没有独立的状态,完全依赖T.30的机制T30协议概念,T.30协议规定了一对三类终端在公共交换网上传输文件的规程包括人工、自动通信等整个传输过程分为信令和数据两个部分 信令部分采用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格式,V.21第二信道300bps调制信号;数据传输将使用终端协商的调制协议 协议是上层传输协议,协议本身通常不保证数据可靠传输数据的正确率和线路质量相关机的种类,1、低速--普通G3机 常见Canon-L系列,如200、250等,Pansonic KX系列,三星等, 2、高速--支持V.34协议 常见:Canon-L360/Panasonic UF-E1CN /LEGEND-M5400/SF-430,,常用的调制协议,V.17 14400 / 12000 / 9600 / 7200 (最常用) V.29 9600 / 7200 / 4800 / ※2400 (比较常用) V.27ter 4800 / 2400 V.21 300 v.34 2400 ~ 33600 (高速机特有,,T30协议的五个阶段,,T30阶段说明,阶段A - 呼叫建立:本阶段进行终端标识。
阶段B - 发送报文前的过程:本阶段进行能力协商和线路训练 阶段C - 发送报文的过程:本阶段进行报文传输,完成过程中的同步,误码纠 错,监测) 阶段D - 发送报文后的过程:本过程证实是单页还是多页,单页则结束 阶段E - 呼叫释放,,单页流程,,多页流程,,T30协议中常见消息说明,必要命令帧(mandatory frames ) DIS 数字标识信号 DCS 数字命令信号 CFR 接收证实(训练成功) FTT 训练失败 EOP 过程结束 MCF 报文证实 DCN 切断接续 可选命令帧(optional frames ) NSF NSC 非标准设备/命令 CIG CSI 主叫/被叫用户标识 TSI 发送用户标识 NSS 非标准建立,,T30阶段A,阶段A - 呼叫建立:本阶段进行终端标识 包含命令: CNG(待补充中文) CED(待补充中文),,T30阶段B,阶段B - 发送报文前的过程:本阶段进行能力协商和线路训练 NSF & NSC & NSS 非标准能力的协商 CSI & CIG & TSI 发送接受标识(※扩展用途,可传送号码等用户标识) DIS & DTC & DCS 能力协商(调制协议、编码、ECM) 接收方作最后决定,不可更改 TCF & FTT & CFR 全“0“ 1.5s ± 10% ※ 高速T4数据,,T30阶段C,阶段C - 发送报文的过程:本阶段进行报文传输,完成过程中的同步,误码纠 错,监测) T.4格式高速数据 DATA 以页为单位 EOL ECM 模式 HDLC 页-块-帧 帧 256/64 页内不可改变,页边界 PPS-EOM & EOR-EOM ※ 块 256 短块 Length Limit ※限制 HDLC模式3S 流程 CRC-MCF,,T30阶段D,阶段D - 发送报文后的过程:本过程证实是单页还是多页,单页则结束。
EOM: 一个完整页结束,返回阶段B MPS: 一个完整页结束,确认后返回阶段C EOP: 一个完整页结束,无后继信号,确认后进入阶段E PRI - XXX 操作员介入,均返回阶段B PPS: 部分页结束,确认后返回阶段B或者阶段C EOR: 重传结束,确认后发下一块 RR: 准备好接收,用于询问接收方状态,,T30阶段E,阶段E - 呼叫释放 DCN: 标识阶段E的开始,即结束 DCN的作用:当在进行T38时,网关可以根据此信号作为结束,上报给软交换,控制主被叫网关切换回语音,完成到语音的切换功能,,T38包格式,UDP方式的T38包,亦称UDPTL包,分为6个部分: 1、序号:相同表示重发不处理,通常从0开始 (2个字节表示) 2、主IFP的长度:不包含本身这个字节 (1个字节表示) 3、主IFP 4、冗余包标志:缺省为0表示冗余方式,1表示非冗余方式 (1个字节表示) 5、冗余包个数:表示之后所带的冗余包数目 1个字节表示) 6、冗余包,,IFP包格式,1:Control控制位 (1个字节) 取值=C0,表示非末帧,取值=C8,表示末帧 2:IFP的有效字节长度 (1个字节) 取值=01,表示只有一个有效字节,取值=02,表示有多于两个有效字节 3:IFP的帧标识 (1个字节) 取值=80,表示控制帧; 取值=20,表示上一控制信令的结束帧,后面接结束帧或另外一个控制信令。
取值=10,表示控制信令的发送结束帧 4:该字段+1后表示IFP传送控制帧的有效长度 (2个字节) 取值=00 00,表示控制帧中只有一个有效字节 取值=00 02,表示控制帧中有3个有效字节,,IFP包格式,1:Control控制位 (1个字节) 取值=C0,表示非末帧,取值=C8,表示末帧 2:IFP的有效字节长度 (1个字节) 取值=01,表示只有一个有效字节,取值=02,表示有多于两个有效字节 3:IFP的帧标识 (1个字节) 取值=80,表示控制帧; 取值=20,表示上一控制信令的结束帧,后面接结束帧或另外一个控制信令 取值=10,表示控制信令的发送结束帧 4:该字段+1后表示IFP传送控制帧的有效长度 (2个字节) 取值=00 00,表示控制帧中只有一个有效字节 取值=00 02,表示控制帧中有3个有效字节,,常用T30信息在UDPTL包中的对应值,NO SIGNAL :00 CNG:02 CED: 04 v21_preamble:06 v21 hdlc_fcs_OK: C0 01 20 v21 hdlc_sig_end: C0 01 10,NSF:FF C0 04 ------------------------- CSI:FF C0 02 ------------------------- DIS: FF C8 01 ------------------------- TSI: FF C0 C2 -------------------------42 DCS:FF C8 C1 -------------------------41 CFR:FF C8 21 ------------------------- EOP:FF C8 F4 -------------------------74 MCF:FF C8 31 ------------------------- DCN:FF C8 DF -------------------------5F MPS:FF C8 F2 -------------------------72 RTP:FF C8 33 Retrain postive FTT: FF C8 22 Failure to train,,三个T38消息交互的实例,1、AMG5000经过TMG8010发送给PSTN,成功的过程,2、AMG5000经过ZTX的TG发送给PSTN,不成功的过程,,从MGCP/H248消息中看T38格式,MGCP 上报事件的形式: NTFY中ft; 软交换下发的MDCX带有t38,通知网关从语音切换到T38状态 H248 上报事件的形式: NTFY中V21flag;软交换下发MDIFY中带有t38,通知网关切换到T38状态,课程内容,,,,,第一部分 /Modem配置方法 第二部分 T38/T30协议介绍 第三部分 /Modem常见问题分类与处理 第四部分 /Modem故障信息采集与定位方法简介,,,数据配置导致不通,由于软交换对模式配置的多样性,AG、TG、IAD上都有是执行SX3000的V2流程还是V3流程的参数配置。
如果是V3流程,除了在SX3000上配置好各网关的数据(是否支持FAX 、T38、透传)外,AG、TG、IAD也应配置为V3流程,保持一致 如果各MG都选择V2流程,则其它与FAX相关的参数要一致,如, FAX可以配置为透传或T38模式,两端要保持一致,如果使用T38模式,两端的T38端口号(+0、+2)、训练方式(端到端训练、本地训练)也都要保持一致误检测导致不通,国际日本高速V34机9s后才上报V21,TMG缺省为10s检测,可以通过以下命令修改:TMG8010_2(config)#h248 fax time ? 在IAD的端口属性配置中,也有V21检测时间的修改项机问题导致不通,1、 发送机没有放纸或纸放得不好,导致机两端都是接收方,发送失败 2、 有些机没有纸、或墨盒用完、或某部件有故障时,这些机做接收方时,不会发起fax协商,也就不能接收,有些机会将接收到数据存储到memory中,但如果memory满时,机将不再接收 3、 机不能发送,机被设置成脉冲拨号方式,导致挂在AG下的机都打不了,更不用说发送,将脉冲拨号改为音频拨号方式,发送正常 4、 机不能接收,机设置了“拒绝接收”功能,导致机只能发不能收,去掉机的“拒绝接收”功能,接收正常。
5、 两款高速Fax对传时,有时发送方在听到音后马上按键(0.5s内),网关有可能检测不到事件,导致工作在透传模式 6、 有些国外很特殊的机从检测到Modem到检测到Fax的时间太长,导致上报Modem事件而不是Fax事件需要根据这时间相应增大Modem缓存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