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科学案例:《喷水壶里的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片断及反思.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8937032
  • 上传时间:2018-07-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科学课也可以这样上——《喷水壶里的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片断及反思《科学(3-6 年级)新课程标准》中这样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科学探究既是小学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和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相关情境和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放性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喷水壶里的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中,有位老师是这样做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科学探究的体现教学案例这是一个炎热的六月前一天,班里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装满水的喷水壶放在教室外面的窗台上忘了拿进来第二天,他发现喷水壶里的水位有点下降了咦,这是怎么回事呀?真是太奇怪了!科学课上,他问老师:“是不是有人把水壶里的水喝了?或是有人把他撒了?”这时,老师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学生们:“是呀,水跑到哪里去了?你们喝了吗?”在确定没人动过这个水壶后,老师来到窗台旁,随手拿掉了水壶盖,说:“真是个粗心的孩子,水壶怎么可以放在窗台上呢?”说完,老师把这个水壶放到了窗台下,然后宣布下课。

      似乎这个疑问依旧没解开,学生就这样带着疑问下课了隔天,细心一点的孩子发现水位又下降了不少这下,同学们的兴趣更浓了,心中的疑问也更深了这水究竟跑哪去了?这时候,老师建议大家把一个盛水槽放置在窗台上,每天测定和记录它的水位孩子们很快发现水位一直在不停地下降,只是每天降低的尺度不一样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不一样呢?经过讨论,学生看到晴天水位下降快,阴天比较慢,雨天下降就更慢了然后,学生一致通过:温度高时水就消失得快此后,老师又安排了两组实验:一组是盛水口径大小不同,如何决定水消失得快慢;另一组的实验是在盛水器口径同样大小的前提条件下,放一台电风扇在其中一个盛水器旁,观察水消失得快慢大约一周左右的时间,全班几乎每个同学都明白和理解了“蒸发”的概念及加速“蒸发”的三要素,即温度高、与空气接触面广和加快空气流动教学反思:1、注重实践,教学内容以动态的问题探究为主每个儿童具有天赋的探究欲望,表现为好动、好奇因此,他们完全能够胜任探究者的角色而教师,只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激发者和指导者教学中,老师没有对蒸发进行抽象的解释,而是指导儿童开展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所创立的发展阶段理论中,将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划分为感知运动、前操作、具体操作和抽象操作四个阶段。

      小学生一般处于认知发展的前操作和具体操作阶段,在具体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动手操作比用抽象的语言讲授课本知识更加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比较容易接受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犹如一群小科学家围绕问题开展了“做、观、思、议”等实践活动,逐渐明白了水是如何消失的,获得了关于“蒸发”的科学知识复杂的、不确定的问题情境被取代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主的、具体的学习中或者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中逐渐凸显出来2、重视儿童的体验,并将其与科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老师非常善于创设情境,诱导出学生种种错误的、原有的概念和想法,使其在思维的碰撞与交锋中产生创造性的再思考,由此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后继实验探究的主体性无论是学生带着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想法走进课堂,都需要在基于实验的探究过程中验证以儿童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和已经获得的生活经验为平台,老师首先果断地把问题转变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启发性的问题,然后巧妙的将儿童的体验转变成了引导儿童深入探究自然科学的“活”教材,具有机动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他把儿童提出的问题和直接经验纳入课程实施的过程,把儿童提出的问题和亲自体验与科学知识的学习联系起来,使儿童在充满趣味的、探索性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与自然科学知识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知识。

      同时,儿童也会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3、建立平等真实的合作、对话和交往当学生提出他在生活中偶尔发现的一个问题后,老师没有做正面的解释和回答,而是问孩子们:“水跑到哪里去了?”这一问题,立即激发了儿童的想象力和表现欲,激发了儿童的智慧活动,引发了儿童的探索欲望,同时不忘记给予儿童适时的指导和建议,为儿童学会利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师生通过全方面的对话、多维度的相互合作转变和创造了课程4、教学方式民主而自由这是一个自由而开放的课堂,学生可以提问、大胆发言和自由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在教学课例中,学生突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甚至在讨论时可能会离开教师要求的主题,认真地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他想说的话可见,学生并不是带着一个空空的脑子进课堂的学生生活于自然、社会环境中,长期的观察与思考使得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具备了不少的感性认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建立了独特的认识体系哪怕,这些体系中有些认识是不科学的,但同样是他们发展的基础尽管,这个问题可能是出人意料的,但是老师没有因为被突然中断教学内容而恼怒,而是果断地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转变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测,实施探究活动,最后得出科学结论。

      显然,这些教学步骤和教学具体行为都不是教师预先设计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和创造的教师绝不可能通过一次的讲解就可以达到“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强调让学生在反复的疑问、体验、思考中有序发展,螺旋上升由于孩子们都是积极的、主动的参与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儿童的天性和灵性在开发的课堂上可以自然释放,儿童的个性在非预设性的教学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张扬一个十几分钟就能解释清楚的科学知识,结果让老师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不可否认,学生经历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原来科学课也可以这样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