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申论提出对策的几种常用方法.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17299526
  • 上传时间:2022-12-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4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申论提出对策的几种常用方法申论提出对策的几种常用方法(三 )经济手段 1.制定法律、法规、政策 2 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经济杠杆,加强宏观调控 3 .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差距、东西部地区差距 4 .熟悉 WTO 规则及有关经济法规,妥善应对经济纠纷 5.强化社会保障, 关注弱势群体 6、加强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7.加强工商管理,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8.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深化改革开放 9.按规定对有关方面实施经济处罚,经济赔偿 10.建立诚实守信的经济道德,社会道德 11.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 12.治理经济环境,政治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3.建立节约型社会 14.实行政府采购制,公开招标制 15.从实际出发,发展地方经济、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16.引入和建立全新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分配机制 17.认真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预算 18.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环境资源、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19.培育规范各种经济要素市场,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四)管理手段制记住四个核心词汇:计划 ---组织 ---领导---控制1.要掌握管理规律, 实现管理规范化、 制度化、 科学化 2.加强人流、 物流, 信息系统的管理 3.明确职责、权力,切实加强有关工作的管理 4.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搞好有关工作 5.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 6.树立 "人本 "意识,加强人性管理、属性管理,节约管理成本。

      7.加强协调沟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人际环境 8.探索先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管理规章 9.强律、法规、政策 教育公平问题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1、地区差别:教育差距加大 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据胡鞍钢等的研究, 90 年代中国 的地区差异比发达国 家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大值还要大而且, “八五”期间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 距同时呈 扩大的趋势: 各地人均 GDP 相对差距呈扩大趋势、 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 GDP 相对差距出现扩大趋 势、 各地区人均 GDP 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 GDP 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 1988 年,中国城乡人均收入的差距是 2.2:1, 1997 年这一差距为 2.5:1以地区差距论, 1997 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以中部 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 1.45: 1: 1.04;以农村居民收入论,以东部为 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 1:0.75:0.63 [ii] 这是认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的教育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

      以1998 年我国“普九”的人口覆盖率为例,一片地区 (东部 )达到 96.47% ;二片地区 (中部 )达到 81.87%,片地区(西部)仅达到 42.26%当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时, 西部地区则仍有 2/3 县未达到 85% 的普及初中标准,西部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则尚未普及初等教育据上海智力所的研究,我国义务教育的差异度,全国可分为五类地区,最发达的 A 类地区为北京、上 海、天 津; B 类地区为辽宁、江苏、浙江、广东;最差的 E 类地区包括宁夏、甘肃、云南、贵州、青海、 西藏1994年, A、B、E类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之比5.6: 2.9 : 1.0;当年小学生生均教育经费之比为3.0: 2.0: 1.0,与 1988 年(这一比率为 2.8: 1.5: 1.0)相比,呈加大趋势我国地区差距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仅各省区之间差距明显,在同一省内、以及地区之内县际差异同样很大 据上海智力所对县际差距变化的研究, Gini 系数由 1994年的 0.238下降为 1997年的 0.235,县际差 距在 总体上得到控制;但最低 10% 县的不利状况更加突出据对 1782 个县的统计分析,小学生和初中生生均经常性支出,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地区内 县际差距大 于地区间差距。

      比较而言,小学入学机会平等较令人满意;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初中入学率 差距比较突出,少数民族 自治县与非民族县的初中入学率组间差距也较明显由于初中教育的急剧发展, 初中教育投资增长滞后的矛盾突出2、城乡差别:农村教育问题仍然突出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我国城镇人口所占比例 26.23% ;1995年 1%人口抽样调查,该比例为 28.85% ,1997 年 10 月,该比例为 29.92% ,农村人口约占 70%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农村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体仍然落后,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 依然严重存 在城镇和农村之间适龄儿童的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在校生的比重差距明显,1995 年,农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占全国适龄儿童总数的 80% 以上,而在校生占全体总数的比例为小 学在校生占 70.5% ,初中在校生占 57.17% 以 1998 年我国城乡普通中学的状况看,农村学生拥有初中教 育份额约一半强,但 在高中阶段在校生仅占一成四城乡之间的差距,就高中教育而言, 1998 年比 1995 年扩大了 2 个百分点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率仍然较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农村辍学率偏高。

      1998 年全国初中在校生辍学 率 3.23%,达 167万人,比 1997年上升 0.09个百分点农村辍学率为 4.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97个百 分点有 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 10% 以上应当指出,就许多地方的实际观察,农村学生的流失辍学率, 比统计数字要高得多由于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全国目前现有危房约 1300 万平方米,集中在中西部农村虽然危房占 全国中小学 总校舍的比例不足 1% ,但在“二片地区” 、“三片地区” 比例较高,宁夏中学危房面积达 5.32% ,小学达 4.6% ;新疆中学危房达 4.05% ,小学占 3% ;青海中学占 3.16,小学占 4.33有的贫困县危房面积 高达 10%-15% 以上,如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小学危房率高达 28.3% 由于七八十年代解决校舍问题时经费不足、建筑质量差, 80 年代末兴建的校舍中有“豆腐渣”工程,使一些地区劣质房的 比例较 高,不足 10年的校舍成为危房,新危房出现率每年约为 2%-3% 大面积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仍然 没有根本解决 据全国教育工会 1999 年上半年调查,全国有 2/3省、自治区、直辖市拖欠教师工资。

      大量 代课教师的问题尚未得到 相应的重视和解决3、阶层差别: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学生80 年代以来, 我国社会阶层逐渐分化, 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成为我们观察公平问题的另一个重要视角 据李 强的研究, 1997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最高的 1/5 人口占全部收入的 51.4% ,次高的 1/5 人口占有 8.63% ,收入最低的 1/5 人口占有 4.06% ,高收入阶层占有总收入的比例是低 收入阶 层的 12.7 倍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 1979 年为 0.31,1988 年为 0.38,1994 年为 0.434, 1997 年 0.4577,已经超过国际上一般认为的适度范围,超过国际中等不平等程度的国家另据国家统计局 1999 年第三季度城 乡居民家庭收入的调查结果, 如果按户人均收入由低到高将全部调查户五等份分组,其 中 20%的高收入户占总收入 的 42.4% ;20% 的低收入户仅占总收入的 6.5% ,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的户人 均收入比为 8: 1,差距相当大按 1999年 8月份户人均收入计算的基尼系数达到 0.354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实际的教育收费不断增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实行收费,社会弱势群体的教 育权利受地 不同程度的影响,校园中的“贫困生”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对农村大量出现的流失 辍学的调查显示,贫困仍 然是使许多任上不起学的第一位的原因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当前许多地方出现 的令农民难以承受的教育负担,是由不 规范的乱集资、乱收费造成的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全国数千万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是被忽视的由于大学、中专等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实行收费,校园中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贫困生阶层据魏 新的研究, 即使是在前几年每年 1 千多元学费的条件下, 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中尚有 25% 左右的贫困学生 研究显示, 1997年 入学学生组对普通高等教育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1.095,这意味学费增加 10%时,约有 11% 的学生会因难以负担而放弃 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贫困阶层分为城市和农村两种情况,农村的是绝对贫困阶层;城市则是原先的中等收入阶层降下来的 失业者、退 休者等,心理压力和相对剥夺感更大,社会影响力也更大由于升学和进入好学校除了能力竞 争之外,越来越依赖家 长的社会关系、经济能力,弱势群体往往缺乏选择性,城市不同阶层对入学机会和 学校质量差距造成的不公平感受增 加一些调查显示,在城市的重点中学,以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存在明显差别。

      占人口90% 以上的体力劳动者的子女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考试竞争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 北京市招办统 计: 1990年北京市录取新生 17248人,其中干部、军人、职员子女 13474人,占 78% ;工农子女 3561人, 占 21% 北京市一所重点理工科大学 1998 年招收的新生, 其中出身干部家庭的占 27.0% 、知识分子占 9.4% 、 职员 占 3.6% 、军人占 2.1% ,工人占 26.4% 、农民占 18.7% 、其它占 12.2% 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和热门 专业,来 自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比重越来越高即便上大学,贫寒家庭的学生进入军校、师范、农 林及一些冷门专业 在城市的重点中学,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干部家庭的学生比例远 远超过其它阶层不同阶层在学业成功上的差异同样巨大,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学习失败、辍学留级、中途弃学的,主要 是家境贫 寒、社会地位较低的阶层的孩子4、女性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三、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方案 经持续二十年的发展,我国教育正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由于社会财富的普遍增长、贫富差距拉大,以 及公民权利 意识的高涨,公众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显著提高,此前在低水平下的均衡已被打 破。

      我国社会正在进入 一个关注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发展阶段积前二十年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力,当 前我们不但应该,而且也有可能更 多地关注、 更好地解决教育公平问题1、将教育公平问题作为与效率同样重要的价值目标 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和社会背景下,有必要深化对社会发展中公平 与效率的矛盾和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在我国多数农村和广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普及和发展教育,不仅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 作用,具有 最高的投资效益,而且最符合公平原则在这一阶段,公平与效率的目标是高度重合的在经 济和教育比较发达的地 区,则有可能更多地“兼顾公平” ,重视和发挥教育所具有的减少贫富差距、增进 社会公平的功能应当建立新的指 导思想: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教育公平的价值,视为 与效率同样重要的目标 处于不同的发展阶 段,教育公平的内容和重心是不同的:——在义务教育尚未普及的地区以继续普及教育 为主,通过普及教育、扩大教 育机会,使人人都能享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在已 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以“改善教育 品质、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通过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以人为 本的、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使人人平等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