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ppt

58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50776528
  • 上传时间:2018-08-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4MB
  • / 5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目的要求• (一)掌握《金匮要略》发病基本原理与 相应的预防方法、治未病等治疗原则 • (二)熟悉熟悉病因致病的三种途径 • (三)了解本篇为全书的总纲及篇名含义 、病因病机特点、四诊要领脏腑经络先后病”的含义:经络 脏腑先后是杂病的总称 1、本篇属于全书概论性质,具纲领性意义 2、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含义: (1)一脏有病,可传变它脏;经络受邪,可 传入脏腑; (2)“先后”二字提示需注意脏腑经络先后病 的传变规律 (3)临床可根据病人脉证,推断脏腑病变及 预后转归概述3、内容:包括对杂病产生的病因病机、辨证方法、治疗原则、预防、护理和预后 概述金匮教研室原文讲解金匮教研室原文讲解一、发病、病因病机及预防[条文](2) :夫人禀五常,……以此详之,病 由都尽若人能养慎……文理也[提要]说明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分类疾 病的预防措施及早期治疗 1.正常气候能养人,不正常气候能致病 人因风气生长——风气 春温夏热 促进万物 正常 气候秋凉冬寒 生长收藏 应温反凉 异常 气候应凉反温 亦能害 万物如 水 能浮 亦能覆舟[释义]2.正虚是发病主因,邪气是致病条件。

      健康——正气战胜邪气——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疾病——邪气战胜正气——客气邪风,中人多病3.发病原因:内因:经络受邪入脏腑,内所因也外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不内不外:房室、金刃、虫兽所伤杂病的发病机理-天人合一·邪 客气邪风 ·正 五脏元真通畅中人多死 人即安和讲 解经络 正气不足 脏腑-(脏腑病变)邪气 (为深为内)皮肤 正气尚可 血脉-(四肢九窍壅塞不通 )(为浅为外)病因三条讲 解内因: 经络受邪—————入脏腑;(内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外因: 邪气侵犯人体,仅在血脉间传注——导致四肢九窍壅塞不通 (外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其它: 房室、金刃、虫兽 仲景三条与无择三因之别仲景三条无择三因主要内容内因经络受邪入脏腑内伤七情外因四肢九窍血脉 相传壅塞不通外感六淫不内外因房室金刃虫兽 所伤房室金刃虫兽 饮食跌仆脏腑经络分内外 客气邪风为主因内伤外感分内外 三因无主次之分立论依据 内养正气-房室勿令竭乏,饮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

      预防 外慎风寒-不令邪风干忤经络,衣服 养生 适寒温 防病 避免外伤-无犯王法,虫兽灾伤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早治 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1、养慎以祛病,早治以杜渐2.“腠理”为抗御病邪的主要屏障腠理为三焦所主,与皮肤脏腑关系密切 ,具有渗泄体液,流通气血的作用,有抗御 外邪内侵的功能[条文](8) [提要]论述节令与气候应该相适应, 太过不及,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未至而至-未得甲子,天因温和 • 至而太过-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 • 五六月时 • 至而不至-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 • 至而不去-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反常气候变化太过不及从上可知,疾病发生的原因:反常气候(六淫)+正气虚弱→疾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条文](13)下段:[提要]五邪的特性及伤人的规律 类别 特性 法度 病变特征 风 大邪(泛散) 中表,中于前 令脉浮 寒 小邪(紧迫) 中里,中于暮 令脉急 雾 清邪(轻清) 居上,伤于上 伤皮腠 湿 浊邪(重浊) 居下,伤于下 流关节 宿食 谷饪之邪 从口入,伤于中 损脾胃 金匮教研室原文讲解二、病机 [条文](10):[提要]通过论述厥阳独行的病机,说明阴 阳失去平衡是杂病发生的基本病机。

      相互资生二者相互消长正常阳上行,有阴以潜则升极而降升降 动态平衡 阴下行,有阳以煦则降极而升阴气衰竭-无阴 肝阳上亢,面赤眩晕跌倒厥阳 异常 产妇出血过多,大汗昏倒独行阳气失去依附-有阳 吐衄下血过多,大汗昏倒厥阳独行” -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阴阳失调是 杂病的基本病机阴阳平衡阳上行,有阴以吸之故升极 而降 阴下行,有阳以煦之故降极 而升金匮教研室原文讲解三、诊断 [条文](3):[提要]通过望鼻面部气色诊察疾病和判 断预后一)望诊(条文3、5、6)1.望鼻头腹中痛-肝木乘脾土青 鼻头色 苦冷者死-脾阳衰败,阴寒内盛微黑-有水气(水胜侮土) 2.望面部:胸上有寒(脾虚饮停不化)-其色淡黄。

      色黄 便难(湿热互结,脾气郁滞)-其色鲜明亡血(色不荣于面)-面色苍白色白 面色 微赤(阴虚阳浮欲脱)-死色黑(下元亏损)-为劳色青(血脉凝滞)-为痛色赤(风热上扰)-为风色鲜明者(水饮上泛于面)-有留饮 其目正圆者(风热强盛,脏气已绝)——痉,不治3.望目:[条文](5):[提要]观察呼吸与形态来辨别病情、病位实-心中坚(实邪壅塞在胸,肺气不宣)摇肩呼吸 虚-肺肾两虚,肾不纳气引胸中上气者-咳(痰阻气道,肺气不宣)-实证张口短气-肺痿唾沫(肺痿证:咳吐浊唾涎沫)-虚证[提要]从呼吸形态来辨别病位的上中下,病情的虚实和预后实证-当下之则愈吸而微数-病在中焦虚证不治-邪实正虚,不任攻下吸气 吸促 -上焦-肺气虚衰呼吸 皆难治吸远 -下焦-肾气虚衰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虚弱已甚,气盛而形衰,形气不能相保的危候 [条文](6):(二)闻诊[条文](4):[提要]闻诊的临床应用。

      病位-骨节间病寂寂然喜惊呼 病理-肝肾不足,感受风寒湿邪,流注筋骨关节,不动则痛微而声寂然,动则痛剧而惊呼 病位-心膈间病语声 喑喑然不彻 病理-痰饮停于胸膈,阻塞气道,语 声低而不能畅达病位-头中病啾啾然细而长 病理-头痛恶闻巨响,高声则震动愈剧三)切诊(条文9、7)[条文](9):[提要]同一脉象,所见部位不同,主病亦异寸 寸脉浮(寸属阳主表)-病邪在表口 脉 尺脉浮(尺主里当沉)-肾精亏损,肾阳外浮:腰痛背强不能行(肾虚精髓不充),必短气而极也(肾不纳气) [条文](7):[提要]切脉、望色应与四时结合春-肝旺脉弦-色青四时色脉与 夏-心旺脉洪-色赤气候相合 秋-肺旺脉毛-色白冬-肾旺脉沉-色黑 春-应弦反毛-色青反白 非其四时色脉与 夏-应洪反沉-色赤反黑 时色 气候不相合 秋-应毛反洪-色白反赤 脉皆(相克) 冬-应沉反缓-色黑反黄 当病 正常无病(四)预后(条文11、12)[条文](11): [提要]论述卒厥的病机及预后。

      1.卒厥的病机和转归: 2.何谓“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沉-血实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脉 大-邪盛 《素问·调经论》 证候 滑-气实卒厥-实气相搏,逆乱于上唇口青-邪气内闭,气血凝滞 入脏 死(预后差) 身冷-阳气涣散预后身和-气还血行入腑 邪气外泄-愈汗自出(微汗出)-阳气外达 [条文](12):[提要]承上条论脉说,以浸淫疮为例,说明 “入脏即死,入腑即愈”的道理入脏-正气不返-死 卒厥-脉脱(邪闭更甚)入腑-气闭复通-愈预后 从口流向四肢(向表)-病在外-可治 “非为 浸淫疮 (向表) 一病, 从四肢流来入口-病入里-不可治 百病皆(向里) 然。

      金匮教研室原文讲解四、论治[条文](1):[提要]从整体观念出发,论述杂病的 一般治疗原则五脏生理: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理论依据 五脏病理:相互影响,相互传变治 上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未 肝实脾虚 实脾虚可传变,宜治肝实脾,如逍遥散病 方 中工: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不解实脾,法 惟治肝也肝实脾不虚:泻肝即可-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1.脏病邪实的治疗原则:治未病上工与中工的区别理论临床疗效上工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较好中工不晓相传 见肝之病 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较差中工缺乏动态的、发展的、 整体的医学观点2.杂病脏虚证的治疗原则补用酸-酸能养肝 此治肝补脾肝虚证 助用焦苦-(入心)子能令母实 之要妙也夫肝 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入脾)缓 肝虚则用此之病 肝和中。

      法 肝实证-实则不再用之可见,五脏虚证的治疗应当用补法,可 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以本脏之味药直接入本宫;二是根据子能令母实的道理,补益相生 的脏腑;三是调补相克的脏腑,使受克的脏腑功 能旺盛之后,间接补益本脏3.杂病总的治疗原则:不要“虚虚实实”, 应当“补不足,损有余”[条文](14):[提要]表里同病,急者先治的原则续得下利清谷不止-里气虚寒急当救里病(表证), 身体疼痛-表证不甚 医下之(误治) 后身体疼痛-表证仍在急当救表清便自调-里和 *表里同病的治法有三:①先表后里,为常法;②表里同治;③先里后表,为变法[条文](15):[提要]新旧同病,应先治新病的原则新病急,传变快,危险多当先治其卒病 急者治其标 痼疾+卒病久病缓,传变慢,危险少 后乃治其痼疾缓者治其本•新病影响旧病,治疗新病又当顾及旧病;•先治新病,用药时也要考虑旧病及病人体质[条文](17):[提要]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