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2知识分享.ppt
46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以时间作为分配资源成本的依据,通过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对实际产能和作业单位时间的可靠估计,计算出作业的成本动因率,进而计算出该项作业应分摊的成本另外,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是以事件为基础的,反映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 第一步:估计单位时间产能成本 首先,管理人员根据经验和观察直接估计所提供资源的实际产能,而不是像传统作业成本法那样去调查员工在各作业中是如何耗费时间的 第一步:估计单位时间产能成本 二是因为调试、维护和修理机器设备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也可以根据历史水平,运用回归分析等方法来确定所提供资源的实际产能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如5%10%)当然,如果对实际产能的估计是错误的,那么随着作业的进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将会揭示这个错误第一步:估计单位时间产能成本 其次,用本部门的总成本除以员工的工作时间数(实际产能),可得到单位时间产能成本,即 单位时间产能成本部门总成本员工工作时间数例如,假设某公司的客户服务部门的总成本560000元,理想的产能为1000000分钟,管理人员根据经验估计得出实际的产能为理想产能的80%,那么管理人员据此计算出的单位时间产能成本为0.7元/分钟。
第一步:估计单位时间产能成本 虽然大多数资源的产能以时间形式进行计量,但是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也能以其他形式进行计量,比如一个仓库或者一个车间的容量可以按其提供的空间计量出每立方米资源成本,记忆存储能力可以按提供的字节计量出每兆字节资源成本等 第二步:估计作业单位时间数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调查、与员工交谈、计量等方法确定完成每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数,即作业单位时间数当然,在计算作业单位时间数时也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接上例,假设该公司的客户服务部门需要执行处理订单、客户咨询和信用核对三项作业管理人员通过与员工的交谈以及直接的观察得到以下数据:处理订单所耗用的时间为10分钟/次,客户咨询所耗用的时间为45分钟/次,信用核对所耗用的时间为50分钟/次第三步:计算成本动因率 成本动因率的经济含义为某项作业的单位作业成本,其计算公式为成本动因率=单位时间产能成本作业单位时间成本动因率一旦确定,就可以在作业发生时将作业成本计入产品,最后汇总计算出产品成本 依上例,对于该客户服务部门,管理人员计算出的处理订单、客户咨询以及信用核对的成本动因率依次为:0.7元/分钟 10分钟/次=7元/次;0.7元/分钟 45分钟/次=31.5元/次;0.7元/分钟 50分钟/次=35元/次。
第四步:分析和报告成本 通过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率,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报告部门各项作业的成本根据报告中的产能供给和产能使用之间的差异,管理人员能够回顾和分析未使用的产能成本,以决定是否在后期减少对未使用产能的供给以及如何减少未使用产能的供给 第四步:分析和报告成本 依上例,假设这三项作业的实际工作量依次为:42000次客户订单、2100次客户咨询和2500次信用核对将这三项作业的作业数量和相应的成本动因率相乘,管理人员计算出的处理订单、客户咨询、信用核对以及总耗用的成本分别为294000元、66150元、87500元和447650元根据总耗用产能(447650元)与总提供产能(560000元)之间的差异,管理人员可以回顾和分析未使用的产能成本,以决定在后期如何进行成本控制和提高产能利用率 第五步:更新模型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更新作业成本法模型是以事件为基础而不是以时间为基础,所以管理人员能够轻松地更新模型,并且能够更为精确的反映当前的情形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模型更新主要体现在成本动因率上第五步:更新模型 引起成本动因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被供给资源的价格变化,主要影响单位时间产能成本。
例如,假设原单位时间产能成本是0.6元/分钟,如果员工得到一项6的补偿额,那么新单位时间产能成本就会增加到0.636元/分钟;如果新机器取代原有机器或是增加到一个操作过程中,那么单位时间产能成本也将被修正第五步:更新模型 二是作业效率的变化,主要影响作业单位时间数操作流程的改进、员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或是新技术的引进等,都能减少作业耗用的时间或资源当这些改进永久、持续地发生时,管理人员就需要重新估算作业单位时间数例如,如果客户服务部门采用新的数据系统,那么员工执行作业的单位时间必将缩短为体现这一改进,不但作业单位时间数需要更改,成本动因率也需随之改变当然,管理人员要把购买新的数据系统的成本所产生的影响考虑在内(影响到单位时间成本)两种成本管理方法的对比分析 (1)资源成本的分摊 传统的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实施步骤是:建立作业字典、将资源成本通过资源成本动因分摊到各项作业上、明确作业成本动因、计算作业成本动因率、按作业成本动因率分摊成本到各个产品或客户上两种成本管理方法的对比分析 (1)资源成本的分摊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实施步骤是:估算单位时间、估算产能成本、估计作业单位时间数、计算成本发生因素的单位费用、成本分析报告和更新模型。
对于每一类资源,公司需要先估计出两个参数: 一是单位时间所投入的资源能力的成本,或者称为单位时间产能成本(cost per time unit of capacity,这个数字通常可以用一个部门的总费用除以员工的工作时间分钟数得到);两种成本管理方法的对比分析 (1)资源成本的分摊 二是产品、服务和客户在消耗资源时所占用的单位时间数,或者称为作业单位时间数(unit times of activities,管理人员通常凭借经验或者观察就可以得到)两个数字相乘,就可以得到完成某项作业的成本,即成本发生因素的单位费用(cost-driver rate) 或称之为成本动因分配率两种成本管理方法的对比分析 (1)资源成本的分摊 按照新的成本法,管理人员可直接估计每项事务、每个产品或客户所花费的资源,而不是先将资源成本通过资源成本动因分摊到各项作业上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是将传统作业成本法中的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进行了统一,用时间作为统一的度量工具,对成本进行分摊两种成本管理方法的对比分析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两者的区别还体现在:第一,传统ABC分摊资源成本采用的是时间比例,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是通过具体时间分摊。
第二,在确定花费在各项活动上的时间时,传统ABC 采用的是调查的方法,而新的成本法主要通过经理人的估算两种成本管理方法的对比分析 (2)应对复杂运营的解决方式 在传统的作业成本分析中存在着一个将问题简单化的重要假设:某一特定类型的所有订单或者所有事务处理均毫无差异,在处理时所需要的时间都一样当面对复杂运营所带来的问题时,管理人员不得不将流程的每一变化都作为一种特殊的作业来处理,以便记录下不同事务处理活动所需的时间两种成本管理方法的对比分析 (2)应对复杂运营的解决方式 而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分析中,以上假设被抛开,嵌入了一些计算时间的等式来解决复杂运营所带来的问题,从而能够反映出订单和企业活动的不同特点所导致的处理时间差异,简化了数据估测过程,能够提供相当于原模型准确度高得多的成本分析作业成本管理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 某商业银行支行营业部,其中各个作业有:帐户管理(开户或销户)、现金业务(现金存取或代缴费)、转账业务、咨询业务(如信息检查)等 四项作业的工作量分别为10800个、38700笔、20700笔和15300个,根据调查,员工在帐户管理、现金业务、转帐业务、咨询业务上的处理时间分别为20%,40%,30%和10%,营业部员工共有10人,1个季度其总费用支出(包括工资、福利、各项费用成本)为250000,每月工作22天(假设周六、周日不上班),每位员工1天的法定工作时间是8小时。
作业成本管理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 传统作业成本法对该银行的成本核算步骤如下: 成本分摊资源总成本各项工作投入时间比例 单位成本成本分摊作业量作业成本管理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帐户管理: 成本分摊25000020%50000元 单位成本50000108004.6元现金业务: 成本分摊25000040%100000元 单位成本100000387002.6元转账业务: 成本分摊25000030%75000元 单位成本75000207003.6元咨询业务: 成本分摊25000010%25000元 单位成本25000153001.6元作业成本管理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作业成本管理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 这种核算方法在衡量单个部门成本时,在简单的业务环境中效果非常好,但是如果试图推广到这个银行,并要求不断发挥作用是,作业成本法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 作业成本管理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 首先,银行规模大,业务复杂,以一家中等规模商业银行省级为例,包括500多个分支机构和2万名员工,如果需要提交工作时间分配数据,仅仅数据收集和处理就需要50位全职员工完成可见要建立这一方法成本极大作业成本管理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 其二,银行业务活动发展很快,如不断有新的产品出现,引发不同的业务活动,同时由于流程改造、新技术引进,业务活动的效率也不断变化,不同业务活动在投入时间比例上也常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对模型进行不断修改,对于员工的投入时间调查也要长年累月的运行,模型的复杂性不断增加,要维护系统的投入成本也将不断上升。
作业成本管理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 第三,这一方法还有更为严重的问题,这是因为所有基础数据是来源于向员工的调查当员工估计各项工作投入的时间时,他们报告的百分比加总后,总是会等于100%,很少有人会汇报自己有时间没有工作或充分利用,因此最后计算单位费用是,总是基于一个假设:银行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但经验告诉我们,银行的产能不可能是100%得到了利用,这就意味着单位费用被高估了如是,运用传统的作业成本法的话,就会造成一大笔被高估的成本费用,这对于一个商业化的银行而言是极其不利的,会造成整个盈利的下滑时间驱动作业成本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 单位时间产能成本=资源成本总额员工工作时间数 但此处的工作时间数并非是以每位员工1天的法定工作时间是8小时计入核算的,而是要考虑到员工不会时时都处于工作状态,他们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休息、上下班准备和互相沟通时间,因而在计算总工作时间时,需要对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行调查,将员工用于工作的实际时间进行估算,可以简单假设实际工作时间为法定工作时间的80,而后乘以员工人数和工作天数,就可以计算出总工作时间了上例中员工一季度的工作时间数(860)80%10223=253440分钟单位时间产能成本 250000253400 0.99 元/分钟时间驱动作业成本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 成本动因分配率 单位时间产能成本作业单位时间数 这里的作用单位时间是指每项业务活动需要的单位时间量,如办理一份帐户开立业务的时间。
可以通过向员工了解,或者直接观察来确定但实际上这一单位时间可以是银行所要求员工上岗必须达到技能要求下的达标时间假设各项作业平均所耗用员工时间分别为:3.5分钟、1.8分钟、2.5分钟、3分钟帐户管理成本动因分配率0.993.53.465元 4.6元现金业务成本动因分配率0.991.81.782元 2.6元转账业务成本动因分配率0.992.52.475元 3.6元咨询业务成本动因分配率0.9932.97元 1.6元时间驱动作业成本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成本对象的总成本耗用作业总数量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帐户管理的总位成本108003.46537422元现金业务的总位成本387001.78268963元转账业务的总位成本207002.47551233元咨询业务的总位成本153002.9745441元时间驱动作业成本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 从上述计算可以看到,运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核算出的四项作业的成本分别为3.465元、1.782元、2.475元、2.97元,而传统成本作业法测算是4.6元、2.3元、3.6元、2.5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