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第三版答案.doc
13页第二章1. 为什么GDP既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收入,又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支出?答:GDP能够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又能够衡量对经济中商品和劳务产出的总支出之所以能够同时衡量这两个量,是因为这两者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同时二者都等于产出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一笔收入一定对应着相等的一笔支出总收入从总供给的角度衡量总产出;总支出从总需求的角度衡量总产出,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经济总量的度量正如收入流量循环图所显示的,总收入和总支出是计量经济体系中收入流量的、可以相互替代的、均等的两种方法2. 消费价格指数(CPI)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用来衡量经济中的什么?答: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标衡量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物品和服务总费用的变化,反映了消费者的生活费用水平CPI衡量的是居民购买的一篮子产品的价格这一篮子物品的清单是由统计部门根据对典型的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有选择地选取固定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种类,找出一个典型消费者商品篮子内各种物品的购买价格的变化,来构造消费价格指数CPI有拉斯派尔指数和帕舍指数之分。
区分这两个指数的关键是所确定的一篮子物品是否可变拉斯派尔指数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计算的价格指数,倾向于高估生活费用的上升;帕舍指数一篮子可变物品计算的价格指数,倾向于低估生活费用的增加3. 失业率是如何测算出来的?我们可以把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归入哪三种类型?答: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即: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100%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可以归于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者三种类型4. 解释度量失业程度的两种方法答:度量失业程度的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的获得,实际中可以用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两种方法5. 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为什么?应计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中的哪一项?①史密斯为自己购买了一所具有100年历史的维多利亚式房子②琼斯为自己建造了一所全新的现代房屋③约翰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购买琼斯200万美元的IBM股票④政府向灾区发放1000万美元的救灾款⑤一个五星级酒店的著名厨师在家里为家人烹制了美味菜肴⑥波音公司向美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⑦波音公司向美国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⑧波音公司向中国航公司出售一架飞机⑨波音公司向某富豪出售一架私人飞机⑩波音公司制造了一架下一年出售的飞机。
答:①史密斯为自己购买了一所具有100年历史的维多利亚式房子不计入GDP,因为房子不是当年建造的,房屋的价值不应当计入GDP,但是有关房屋交易发生的佣金等交易费用则应该计入②琼斯为自己建造了一所全新的现代房屋应该计入当期的GDP,属于投资③约翰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购买琼斯200万美元的IBM股票不计入GDP,私人购买股票和债券在经济学上不属于投资,而是一种储蓄④政府向灾区发放1000万美元的救灾款不应该计入GDP,属于政府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不能单独计入GDP的⑤一个五星级酒店的著名厨师在家里为家人烹制了美味菜肴不计入GDP因为GDP是计算市场交易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家务劳动产出的价值,所以不计入GDP⑥波音公司向美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计入GDP,属于政府购买⑦波音公司向美国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计入GDP,属于投资⑧波音公司向中国航公司出售一架飞机计入GDP,属于净出口⑨波音公司向某富豪出售一架私人飞机计入GDP, 属于消费⑩波音公司制造了一架下一年出售的飞机计入GDP,属于投资项目中的存货投资6. 下列哪一项经济变量是流量?为什么?①政府债务;②个人财富;③失业者人数;④政府预算赤字。
答:①政府债务是存量政府债务是指一国政府在某个时点上,累积的内债和外债的总和,所以是存量;②个人财富是存量个人财富是指个人或家庭在某个时点上,累及的包括实物资产和各种流动性资产(货币资产)的财富总和,所以是存量;③失业者人数是存量失业者人数是指在某个时点上,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愿望而找不到工作的人数,所以是存量;④政府预算赤字是流量政府预算字是指在某个财政年度内,政府的财政支出大于其财政收入的部分,是在一个给定的时期内形成的,所以是流量7. 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PDI这五项中的哪项有影响?为什么?答:社会保险税是企业为本公司员工参加社会保险缴纳保险金时,政府部门按比例征收的一种税社会保险税在由狭义的国民收入(NI)到个人收入(PI)这一计算步骤扣除由于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所以它的增加不影响GNP、NNP、NI,只会影响PI和PDI如果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PI,也导致个人可支配收入PDI减少8. 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两国合并,实际产出没有变化,如果不考虑关税等影响因素,GDP总和也不应该有变化。
即合并后国家的GDP等于原来甲国和乙国的GDP之和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作以下假定:假定甲乙两个国家之间有贸易往来,例如,甲国向乙国出口服装10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机器设备160万美元甲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的总和是1000万美元乙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的总和是1500万美元用支出法核算GDP,从甲国来看, GDP=C+I+G+(X-M)=1000+(100-160)=940万美元;从乙国来看, GDP= C+I+G+(X-M)=1500+(160-100)=1560万美元甲乙两国的GDP总和=940+1560=2500万美元,计入GDP的净出口价值总和为0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变成了两个地区之间的贸易甲地区销售给乙地区100万美元的服装,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160万美元的机器设备用支出法核算GDP,由于没有进出口,甲地区的GDP= C+I+G=1000万美元,其中包含购买乙地区机器设备的投资支出160万美元;乙地区的GDP= C+I+G=1500万美元,其中包含购买甲地区服装的消费支出100万美元这100万美元服装的价值(160万美元机器设备的价值),不能重复计算:如果计入了甲(乙)地区的销售收入,就不能再次计入乙地区的消费(甲地区的投资)。
因此,只要不考虑关税的影响,两国合并后,GDP 总和不会有变化如果认为甲乙两国合并后GDP总和会增加,是重复计算的错误结果9. 为什么居民购买的股票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不能称为投资?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等的行为,而居民购买的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实际上是股权在不同人手中的转移,不涉及实际生产和投资,不增加经济中资本资产存量,所以不能算作投资支出10. GDP平减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在反映物价水平上有何区别?答:CPI与GDP平减指数存在三点不同① CPI衡量价格时所涉及的是普通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和服务,并根据这一篮子物品中的不同种类的购买比重来确定权数而GDP平减指数是以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因此,企业和政府购买的产品的价格的上升将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而并不反映在CPI上② CPI衡量的是固定的一篮子商品的成本,商品篮子中的物品种类及其权数在不同时期内是不变的,因而CPI是拉斯派尔指数而GDP平减指数是所涉及的商品篮子每年都不同,它取决于每年在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某种产品的产量增加,它在GDP平减指数的计算中的权数就会变大。
所以,GDP平减指数是帕舍指数CPI衡量的是在长期内不变化的一篮子商品的成本正如前面提到的,CPI倾向于高估生活成本的上升,而GDP平减指数倾向于低估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带来的影响③ CPI直接包括进口品的价格,而平减指数仅仅包括在本国生产的商品的价格11. 假设一个保姆嫁给了原来雇佣她的男主人,婚后仍然向之前一样做家务,照顾丈夫思考结婚这种行为如何影响GDP?又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答:由于GDP核算只计算参与市场交易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自己的家务劳动不包括在内,所以,这种结婚行为减少了GDP,但是总体经济活动没有改变,经济福利也没有影响,甚至提高了福利水平(考虑到为自己家做事或许比为雇主做事更加尽职尽责)这正是GDP核算的缺陷之一12. 假设一个农民种植了1000公斤小麦,以2200元的价格卖给面粉厂;面粉厂把小麦加工成面粉,以2800元的价格卖给食品厂;食品厂把面粉加工成面包、蛋糕等出售,销售收入为4000元请分析每个环节的增加值是多少?GDP是多少?答:农民种小麦的环节增加值是2200元(假设不计算投入品);面粉加工环节的增加值是2800-2200=600元;食品加工环节的增加值是4000-2800=1200元。
各个环节的增加值之和为:2200+600+1200=4000元,正好等于这个经济体系中最终产品(面包、蛋糕等)的时市场价值400013.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I=S恒等式)的成立,是否意味着经济体系的收入流量循环一定处于均衡状态?答:不一定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没有被居民个人、政府部门等用于花费和支出的收入就是储蓄,而未归于居民个人、政府等部门的产品就是投资品(包括企业生产而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们在价值上一定是相等的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定义,无论实际经济运行状态如何,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例如在两部门经济中,总产值等于消费与投资之和,总收入等于消费和储蓄之和总产值与总收入相等,从而得到了储蓄——投资的恒等关系即使存在总产出过剩,产品积压,只要按照定义,把过剩的产品计入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恒等式仍然成立;如果总产出小于总需求,“非意愿存货投资”就为负可见,储蓄——投资恒等式是一种事后核算的恒等式,并一定意味着计划的储蓄等于计划的投资,经济运行不一定是总量均衡的在现实生活中,居民和社会各个部门会进行储蓄,企业和家庭会进行投资。
储蓄的主体和动机与投资动机的主体和动机都是不同的,这就会导致储蓄和投资在数量不一致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看,漏出项的总和未必等于注入项的总和,总需求未必等于总供给,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也不一定处于均衡状态只有满足计划的储蓄等于计划的投资,即收入流量循环中,漏出项的总和等于注入项的总和,经济才能实现总量均衡,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14. 假设某一经济社会有下列统计资料:①按收入法计算GNP;②按支出法计算GNP;③计算政府预算赤字;④计算储蓄额;⑤计算进出口盈亏解:①按收入法计算:GN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减津贴)+折旧=100+10+30+20+10=170(亿元)②按支出法计算:GNP=C+I+G+(EX-IM)=90+60+30+(60-70)=170(亿元)③政府预算赤字:BD=支出-收入=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税收=30+5-30-10=-5 (亿元)(预算赢余)④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GNP-税收+转移支付-消费=170-30-10+5-90=45(亿元)⑤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即贸易逆差10亿元15. 假设某一经济社会有下列统计资料:①国内净产值?②净出口?③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④可支配的个人收入?⑤个人储蓄?解:①国内净产值:NDP=GDP-折旧=GDP-(总投资-净投资)=60000-(800-200)=59400(亿元)②净出口:NX=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