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古诗:雁门太守行优质.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1824****985
  • 文档编号:278460496
  • 上传时间:2022-04-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2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古诗:雁门太守行 初中古诗: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迎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向:向着,对着金鳞开:(铠甲) 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开:打开,铺开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表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临:逼近,到,临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报:报答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意:信任,重用 玉龙:宝剑的代称君:君王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作说法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年) 李贺的很多诗向称难解,这个首解者纷纭,却莫衷一是对于诗意的理解也异常分歧 这首短诗,后面写兵临易水、提剑誓死?其主题确与战斗相关 但前四句着重写景,除“甲花”、“角声”表明此处有兵士而外,围城、突围等等全无明确描写。

      所以,解说之分歧,多出于对“言外之意”的不同体会言”外之“意”虽在“言”外,仍然来自“言”一首诗积字成句,积句成篇,成为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这篇诗前四句 颇难碓解,后四句却比较显豁说清后四句,再反观前四句,通篇的 意义便不难领会 先看后四句半卷红旗临易水”,暗示“临易水”之前有一段 进军过程半卷红旗”是为减少阻力,是进军的特征,如“红旗半 卷出辕门”之类临”字也表现行军的动势那么,“临易水”之 后是否遇上敌军?如果遇到的话,力量对比如何?形势对谁有利?这 个切,后三句都未作正面描述,来说外之意却比较明晰:一、“临易水”表明前进受阻,又令人联想起《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二、击鼓为了进军,而“霜重鼓寒声不起”通 过自然条件的不利暗示出战争形势的严峻三、末尾两句,写主将提 剑上阵,誓作殊死战斗以报君恩,则大敌当前,已不言可知 首句于“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 “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 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 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始 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 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就是说己经杀出孤城,击败敌兵 一、二两句写围城与突围,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以下八句写乘胜 追杀,直至兵临易水,是又一个意义单位角”,古代军用乐器《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有“吹角收兵”的记载联系上下文看,“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正是以虚写实在读者想象中体现敌退我 追的壮阔场景塞上胭脂凝夜紫”中的“夜”字照应第一句中的“日”字,表明从突围至此,已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双方互有杀伤 “塞上胭脂”,旧注引《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解释,大致不错紧承“角声”、“秋色”描绘塞土赤紫,已令人想 见战血;于“紫”前加一“凝”字,更强化了这种联想 由“日”到“夜”,以至夜深“霜重”,追兵已临易水,敌军自 然先到易水追兵尾随,敌军倘要渡水,便可能全军覆役,因而只能 背水一战陷之死地而后生”,想到韩信的背水阵,就知道追兵面 临的形势何等严峻!鼓声不起,主将誓死,正是这种严峻形势的反映。

      至于快战的结果如何,却让读者去想象诗人使用特殊的艺术手法表 现独特的艺术想象,或用象征,或用暗示,或用烘托,或以虚见实、 以声显形、以部分代全体,给读者留下了过于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 读者的理解因人而异 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这是李贺诗 歌的突出特点在《雁门太守行》里,这些特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 体现仅以后两句为例,看看他如何注意设色和造型这两句写主将 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 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 于其上以延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玉龙”,唐人用以称剑黄金、白玉,其质地和色泽,都为世人所重龙”,是古代传 说中的高贵动物,“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惜为国捐躯的崇 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 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 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 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 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又一位颇享盛 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