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军事理论复习资料.doc
13页军事理论复习资料第一章 中国国防1. 国防: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2. 国防的根本职能:维护国家安全利益3. 国防的主要任务: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4.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国防的职能:将各阶级维持在一定的“秩序”范围之内资本主义社会国防的职能:用军队保护和扩大商品生产与贸易,对外进行疯狂掠夺社会主义社会国防的职能:确保各民族的平等生存、发展,抵抗外来侵略和维护世界和平5. 国防的类型:(1)扩张型,如美国2)自卫型,如中国3)联盟型,分为扩张型和自卫型,根据联盟国家的关系,分一元联盟和多元联盟,前者如日本、韩国以美国为盟主建立的国防,后者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独立国家联合体4)中立型,如瑞士、瑞典、圣马力诺6. 国防的要素:(1)国防的主体: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2)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3)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4)国防的手段: 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①军事手段(主要手段,是斗争的最高形式)②政治手段(政治制度、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宣传等)③经济手段(国防经济活动、经济动员、经济战、经济制裁等)④外交手段(军事政治关系、军队关系、军事战略关系、军事科技关系、军事经济关系等)⑤与军事活动有关的科技、教育等7.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概念的内涵更丰富(2)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3)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4)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更密切8. 国防历史的启示:(1)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保持忧患意识是国防巩固发展的前提9. 国防建设: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
10. 国防建设内容:(1)武装力量建设(2)人员动员准备(3)战场准备(4)战略物资储备(5)国防事业建设(6)国防科学技术研究(7)对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11. 国防领导体制:国防领导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12. 我国的国防领导职权行使机构:(1)中共中央(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3)国家主席(4)国务院(5)中央军事委员会(6)国家安全委员会13. 国防政策: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和使用国防力量的准则分为总政策和具体政策,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政治与制度保证14.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现阶段中国国防的目标与任务:(1)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2)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4)维护世界和平稳定15. 武装力量:国家或政治集团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与非正规的武装组织构成16. 武装力量建设:为建立和加强国家武装力量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以军队建设为主体,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7. 武装力量建设的目的:提高武装力量的作战能力、为国家的根本利益服务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1)中国人民解放军:分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骨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主要力量。
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组成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3)中国民兵:不脱产的群众武装组织,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19. 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成就:(1)铸造了一支现代化人民军队(2)建立了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3)创建了国防科技工业体系(4)走出了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20. 国防动员: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军事威胁,采取非常措施将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使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而进行的准备、实施及其他相关活动是国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现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国防发展战略,是保持国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效增强国防能力,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重大举措21. 国防动员的内容:(1)武装力量动员:国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2)国民经济动员:国家为了保障战争的物资需求和稳定战时经济秩序,促使国家经济的有关部门和体制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转入为战争服务的轨道,调整经济资源配置,增加武器装备及其他军用物资生产所进行的活动3)政治动员:国家为进行战争而开展的宣传、教育、组织工作和外交活动。
4)交通战备动员:国家在战时控制各种交通运输线、设施和运输工具,进行人员、物资、装备运输的措施,是经济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5)人民防空动员:国家为了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发动和组织公民所采取的一切措施22. 国防动员的意义:(1)动员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2)动员是增强国防威慑力的有效手段(3)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23. 国防教育的地位与作用:(1)国防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途径(2)国防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3)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基础工程24. 国防教育组织与实施的方法:(1)利用大众媒体开展教育(2)利用国防教育场所开展教育(3)利用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教育(4)利用各种活动开展教育25. 国防法规: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是国家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国防立法、国防法律制度和国防法律的实施26. 国防法规体系:由各个层次、不同门类的国防法律规范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协调的有机整体27. 公民的国防权力:(1)国防建设建议权(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权(3)损失补偿权28. 公民的国防义务:(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的义务(2)履行兵役的义务(3)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4)支前参战的义务(5)保护军事设施的义务(6)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第二章 军事思想1. 军事思想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事科学体系中占指导地位。
它是研究军事科学体系中其他各门具体军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方法,对军事实践具有宏观的和根本的指导作用2. 军事思想: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民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3. 军事思想的分类:(1)按时代划分: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思想2)按阶级性质划分: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等3)按地域和国家划分:外国军事思想和中国军事思想4)按人物划分:孙子军事思想、拿破仑军事思想、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等4. 军事思想的内容:(1)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2)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5. 军事思想的特性:(1)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3)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6. 军事思想的作用:(1)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2)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3)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7. 毛泽东军事思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同时,它还从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8.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直接理论来源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和国防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升华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开放的体系9.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1)军事辩证法: ①如何正确的认识战争与对待战争的问题 ②如何认识与解决武装力量建设中各种矛盾关系的问题 ③如何认识运用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问题(2)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被压迫阶级和民族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人民战争的两个基本特点:战争的正义性和广泛的群众性3)人民军队建设思想:军事斗争包括力量的建设和力量的运用 ①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 ③民主制度与严格的纪律(4)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①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②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③军事战略的适时转变 ④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⑤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⑥实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 ⑦作战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10.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1)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2)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3)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建设全局(4)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11.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2)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3)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4)围绕“三个确保“时代课题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第三章 战略环境1. 战略:两层含义,一是“泛指关于全局性、高层次、长远的重大问题的方针和策略,如国家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等”,二是“军事战略的简称,是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和策略,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
2. 战略的特点:(1)全局性(首要特点)(2)对抗性(3)谋略性(4)相对稳定性3. 战略的基本要素:战略本质属性的集中反映,是战略内容和形式的具体展现1)战略目的:战略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2)战略方针: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是指导军事行动的纲领和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依据3)战略力量:战略的物质基础和支柱4)战略措施:为准备和进行战争而实行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保障,是战略决策机构根据战争的需要,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科学技术和战略领导与指挥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全局性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4. 战略环境:影响国家安全或者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1)国际战略环境: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研究和考察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