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太平鼓.docx
3页京西太平鼓太平鼓是京郊门头沟地区老百姓打发农历腊月与正月农闲时间的一种自娱 自乐的民间舞蹈,同时藉此祈愿"求太平、追太平"太平鼓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清初,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清末,太平 鼓传入门头沟地区历史上门头沟很多村落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几乎都会击打太 平鼓,清代宫廷中旧历除夕也要击打太平鼓,取其"太平"之意,所以北京也称太 平鼓为"迎年鼓"太平鼓在每年的腊月和正月最为活跃,在当地的岁时民俗活动 中很吸引人,百姓们击打太平鼓更是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期盼打太平鼓不仅 可以烘托节日气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折射出北京地区的节庆习俗起源:太平鼓唐代已有,满族打击乐器,外形与团扇相似,多配合舞蹈动作敲击 太平鼓又称"单鼓",称为"猎鼓"用于祭祀、祈福的歌舞表演,以后用于民间欢 庆新春佳节娱乐活动旧历除夕、灯节时人们都击太平鼓并演唱、舞蹈,成为一 种叫做"太平鼓"的歌舞形式,以求"太平"之意 相传太平鼓在唐代武则天时 已有雏形,《燕京今古琐闻录》一书中记载了类似的传说;人们也从唐代墓穴出 土的文物中发现一种鼓,样式类似今天的太平鼓。
据考证,晋时,此种鼓就已形 成了一种舞蹈,被称为"革卑舞"发展:太平鼓流传于北京,最早的记载是明代,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 载:"童子挝鼓,傍夕向晓,曰太平鼓"这种日夜玩鼓的情形正是明代经济繁荣之 时清代兴盛于京城内外的太平鼓日趋成熟,乾隆盛世时,汪启淑的《水曹清暇 录》、钱载咏的《太平鼓》都描述了太平鼓在内外城的演出盛况太平鼓盛行于京西,还有一段传说门头沟大峪村有一处坟地,其主人是清 代京城的一位"九门提督",大峪村里有人在他城里的府上干活,学会了技高优美 的太平鼓,于是京城打鼓的技艺也融入了门头沟琉璃渠村老艺人彭松年说,其 外祖父樊宝善已是太平鼓第四代艺人,太平鼓在门头沟最少也有百年以上的历 史 传统的太平鼓舞蹈规模不大民国年间,玩鼓的多数是妇女,她们很 少走街串巷,只在自家的庭院和街巷里结伴玩耍,日伪时期,人民处在铁蹄之下, 太平鼓更是销声匿迹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为庆祝解放,太平鼓艺人走出庭 院,走出街巷,来到公路上,加入了游行的队伍,太平鼓从此才变得壮观起来, 据说当时的门头沟从圈门一直到东店,太平鼓的队伍排满了十三里长街1953 年,西店村老艺人樊宝善举办了两期太平鼓学习班,编排了舞蹈《和 平鼓》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了演出,从此太平鼓被搬上了舞台。
1983 年,太平鼓被收录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北京卷》《中国民间歌曲集•北 京卷》中特点:太平鼓是以鼓为道具的舞蹈,击打太平鼓是主要的伴奏手段太平鼓是一种 有柄,有环的单面鼓,圆形,鼓面是用羊皮或牛皮纸做的,鼓边上配几个红色绒 球,鼓柄下端拴几个闪亮的小铁环耍鼓时,左手持鼓,右手持鼓槌,边打边舞 "咚咚"的鼓声和"哗哗"的金属声清脆悦耳"铁环震响鼓蓬蓬、跳舞成群岁渐终, 见说太平都有象,衢歌声与壤歌同"表演者成双成对,一面击鼓抖环,一面腾挪跳跃小伙子跳起来,舒展挺拔, 鼓点打得上下翻飞,真是"人随鼓,鼓缠人"姑娘家的舞姿柔韧,轻巧,可以形 容她们扭起身驱似柳弯,扇鼓舞动肩带颤"很有点俏劲门头沟区的太平鼓有 舞蹈,有歌唱,一般是打一遍鼓,唱一遍词,民间艺人称之为"唱绳"他们唱花、 唱草、唱古代圣贤、也有唱衣食住行,岁时风俗的太平鼓的鼓点比较丰富、有 《大扇鼓》、《小扇鼓》、《追鼓》、《圆鼓》等流传区域:"太平鼓"作为门头沟区最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曾经近自门城镇、远至妙峰 山以及百花山下的黄塔、军响等地广为流传虽然经历了各种现代艺术形式的冲 击,但由于深受民众喜爱,太平鼓依然留存在门头沟地区。
目前,在门城镇、妙 峰山、琉璃渠、大峪、城子、圈门里、三家店、军庄、东辛房等地,还能寻访到 太平鼓的踪影传承意义:太平鼓植根于民间、成长于民间、繁茂于民间,老百姓对太平鼓的喜爱、老 艺人对太平鼓的执着使太平鼓得以延续,而民间太平鼓的发扬与创新将使民间艺 人们的生命充满活力从鼓在制作工艺到在舞蹈中发挥的竞技性、趣味性和即兴 表演的多成分作用,太平鼓已经超脱了作为乐器音响载体的单纯功能,而成为这 一地区具有强烈地域文化象征的器物,是当地老百姓文化认同的标志现状:多年来,门头沟区一直重视京西太平鼓的传承与弘扬,组织老艺人开班传艺, 培养传承人才区文化部门通过潜心整理、挖掘,将太平鼓这朵民间艺术奇葩, 从农家庭院的自娱自乐,搬上了广场表演舞台1990 年 9 月,京西太平鼓表演 团参加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团体表演;2006 年,京西太平鼓走出国门,参 加了北京文化周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展示巡演他们还将新桥路中学确立为京西太 平鼓艺术传承学校,把教授学习太平鼓列入学校艺术教学大纲,并制定了太平鼓 发展的五年规划作为典型的北京地区汉族民间舞,对太平鼓的发掘、抢救和保 护,将带动和促进整个北京地区民间舞蹈的弘扬。
发掘、抢救和保护太平鼓,对 丰富和完善北京民间文化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