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
25页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生活于19世纪的奥地利,原是天主 教神父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菜地,种植 豌豆,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杂交 实验,其中豌豆杂交实验非常成功,通过 分析这实验结果发现了两条遗传基本规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2、豌豆花大,容易去雄和人工授粉,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性状:生物表现出来可以观测到的特征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相对性状常用一对“反义词”来描述如茎的“高矮”、“粗细”、果实的 “大小”,生长速度的“快慢”等1,2,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去雄,套袋,传粉,再套袋,,,,.,亲本:,,遗传学上的符号,,P,F1,F2,父本: 母本:,杂交:,,自交:,子一代:,子二代:,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F2,,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把在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把在F1中没有显现出来的 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概念,.,孟德尔发现在1064株F2中,高的787株,矮的为277株。
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F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3:1,.,,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孟德尔提出假说:, 显性遗传因子(D), 隐性遗传因子(d),(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纯合子:DD、dd,杂合子:Dd,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分析问题、提出假说,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三、孟德尔对一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遗传因子组合比=,性状类型比=,3显:1隐,1:2:1,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测交:让F1 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d,,,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发现问题,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基本步骤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测交实验,分离定律,.,分离定律(P7):,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发现问题,(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 所用亲本的性状表现如何? (2)Fl的性状表现是什么? 谁是显性? (3)F2出现了几种性状表现? 和亲体相比性状表现有何 异同?比例是多少?,(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就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比例如何?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15+108=423,粒形,圆粒皱粒,黄色绿色,101+32=133,粒色,315+101=416,108+32=140,31,31,结论:豌豆的粒形、粒色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二、提出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首先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那么,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如何表示?,黄色圆粒可用YYRR表示,绿色皱粒可用yyrr表示问:上述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又是如何表示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YyRr,黄色圆粒,.,2、孟德尔再假设: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 YR、 yR、 Yr、yr,数量比为1:1:1:1。
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F1配子,棋盘法,.,验证----测交实验,1、测交推理:,配子,,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YyRr,Yyrr,yyRr,yyrr,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杂种一代 双隐性类型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YyRr,yyrr,1 1 1 1,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说,.,F1黄色圆粒与双隐性类型绿色皱粒测交实验结果,测交实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证明解释是正确的从而证实了:,F1是杂合体,基因型为YyRr F1产生了YR、Yr、yR、yr四种 类型、比值相等的配子,2、进行实验,返回,.,自由组合定律内容,四、归纳综合、揭示规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决定 的遗传因子,互不干扰,彼此分离,自由组合同一性状,不同性状,.,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W.L.Johannsen把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gene);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与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