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县高技能人才状况调查报告.doc
3页XX具高技能人才状况调0报告XX县高技能人才状况调杏报告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纟fl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 量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XX具技术创新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增强,是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i个时期,是我具推进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幸福XX,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技能人才 队伍建设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将愈加凸显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 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 劳动者索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构建幸福XX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了摸清我县高技能人才队伍状况,我们对县内9个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 一次抽样调杳,调研采取普遍发放调查表与访问相结合、面上分析与重点企业解剖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表100余份,实地调杳了 10多家中大型企业同时,我们还认 冀研究XX具“十二五"规划,研究和分析我具产业变化趋势和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广泛收集 外地先进地区的典型做法,形成了调研报告一、 XX具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基木做法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高、中、 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进一步趋于1合理,高技能人才队伍数量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逐步增加高技能人才为我具推动技术创 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作出了积极贡献现状:截止1=1前,从总量上看,全具企业在岗技术工人约185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650 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5%从等级结构上看,在全县企业高技能人才650人中,技师124 人,占19.1%;高级工526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80.9%从行业结构上看,在全具金业高技能 人才650人中,交通运输业277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42.6%;建筑行业229人,占高技 能人才总数的35.3%;其它行业约144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22」%从学历层次上看, 在全县高技能人才650人中,现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25人,人高技能人才总数的34.6%;中 专(含高中、职高)学历的252人,人高技能人才总数的38.8 %;初中及以下学历的173 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26.6%从年龄结构上看,在全具企业高技能人才650人中,35 岁及以下的71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10.9%; 36至45岁的191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 的29.4%; 46至60岁的3此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59.7%。
二、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形势近年来,我县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东莞(风岗)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已初具雏形,企 业总量不断增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升级不断加快,对我具高技能人才工作和队伍建 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据统计,全县企业在岗技术工人约185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50人,仅占技术工人总数 的3.5%,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数量更少,全具只有技师124人,且相当部分已不在一线 岗位从队伍建设整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规模总量不足目前,我具高 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为3.5% (全国平均比例为4.5%,西方发达国家现 超过35%),而据抽样调杏显示,企业的需求比例已达15%,供求2河存在较大差距二是 年龄结构不合理全具企业高技能人才中,35岁及以下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10.9%, 36至 45岁的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29.4%, 46至60岁的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59.7 %这是一个 倒“金字塔"结构,有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的危险三是文化素质偏低在全市高技能人才中, 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一高技能人才总数的34.6%,中专、高中(含职高)学历占一高技能人才总数 的3&8 %,初中及以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一高技能人才总数的26.6%o大专以上学历的技能 人才比例低于全省和全国11个百分点。
四是流失现象严重受待遇和发展前景等原因的影 响,企业改制后很多高技能人才未能得到合适安排而流失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两方血原因:一方面是历史背景和客观因素我具经济还不发达, 产业规模不大,城市化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合理,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吸纳高技能 人才的载体、空间和引力有限3另一方血,我们高技能人才工作木身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现行教育体制还一定稈度 上存在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的现象;二是部分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只使用、不 培养的做法则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工人的短缺;三是没有健全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机制; 四是社会及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必须清醉地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苹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 大,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面 临严峻挑战三、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对策高技能人才问题是关系我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从现在开始,我具要加快制度创新,完善配套政策,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高端带 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梯次发展,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 才队伍,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逐步完善以企业和行业为主 体、学校教冇与企业培训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充 分发挥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冇 和技能培训,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建立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和 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4养制度,加大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产业工人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勇于创新的青年高技能人 才,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I. 发挥企业行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血的主体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结合本行 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以及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做好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指导木行业开 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企业要增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依法建立职工培 训制度,广泛开展职工技能提升行动,结合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符合企业实 际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鉴泄,制泄参加技能培训人员的薪 酬制度和激励办法,不断完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工资分配制度,实施优势产 业高技能人才支撑工程鼓励企业建立名师带徒制度和技师研修制度,依托车间班组,结合 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项目引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通 过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等形式,提高职工技术水平,促进职工在岗位实践中成才。
有条 件的企业每年组织职工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人数不少于技术岗位职工总数的16%,逐步建 立职工正常的职业资格等级晋升机制对在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方面成效显著的企业, 政府将给予一定的奖励2. 建立校企合作制度,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鼓励备类职业院校进一 步规范办学方向和培养日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的需求,确定和调 整备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采取灵活学制,增加实习实训5时间,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紧缺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大 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提升传统专业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企业聘用高技 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促进技术交流,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特别是实习指导教 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企业要结合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与职业院校联合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为其提供 实习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纟H•织学员参与技术攻关,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到企 业实践3. 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实施“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鼓励职T学习 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对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攻关项忖获得成果的,或在企业 岗位练兵、技术竞赛活动中成绩优秀的,可以作为破格晋升职业资格的中报条件。
职工参加 紧缺职业(工种)高级技能人才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资格的人员,企业可给予相应的培训和 鉴定补贴4. 大力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日标,继续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 培养工程根据我县工业企业以及其它优势产业、重点领域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情况,针对 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特点,有重点地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实 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重点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精湛技艺的技师、高级技师二)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竞赛选拔和技术交流机制 61.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T作,积极推行职业资格 证书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符合企业生产和服务岗位特点要求的业绩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突 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 业道徳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实 施办法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的质最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化职业技能鉴 定质量,建立职业资格证书网上杳询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