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32张PPT).pptx

32页
  • 卖家[上传人]:公西
  • 文档编号:260201840
  • 上传时间:2022-02-28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2.59M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19课 辛亥革命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课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01020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ONTENTS目录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民族危机、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更加严重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史料一: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结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史料二: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史料三:1901年清政府宣布“新政”:训练新兵、奖励实业、废除科举,兴办新学、派留学生出国、改革官制等 (1)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2)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内容维护君上大权的就有14条,其条文中,对封建君主权力极力维护,内中规定的君主权力丝毫不下于封建专制,甚至更甚3)1911年,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结果: 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资产阶级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P108-109)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结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史料四(导言)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成立时间名称主要成员领导人成立地点1894年兴中会华侨、会党孙中山檀香山1904年华兴会留学生、学界黄兴、宋教仁湖南长沙1904年光复会留学生、学界蔡元培上海史料五:结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核心推翻满清政府统治(民族革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 解决土地问题(社会革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前提保障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中国人民要求民主权利中国人民要求发展经济性质:是当时最进步,最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作用: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局限:未明确反帝、无彻底的民权和土地纲领浙皖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结论: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军事基础史料六:结论: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武昌起义的导火索【课堂探究】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1)必然性: 时代背景: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社会矛盾尖锐 物质和阶级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 群众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得清朝统治危机步步加深,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军事基础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2)偶然性: 四川爆发保路运动武昌起义背景:清政府抽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为起义提供了机会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湖北军政府成立,推黎元洪为都督发展:武昌起义后,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辛亥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宋教仁起草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主权在民国民平等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01 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02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同天,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1.性质: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历史功绩(1)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2)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3)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4)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历史局限(1)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客观方面: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袁世凯手中的武装力量及反革命手腕;革命政府内的立宪派与旧官僚的趁机进攻2)主观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具体表现在:革命纲领中不敢明确提出反帝要求,革命过程中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发动、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革命政党内部成分复杂,组织涣散,对革命目标和对袁世凯的认识不清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清末新政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预备立宪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背景爆发结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手段过程功 绩: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局限性课堂检测 1.有学者认为,清帝逊位诏书不啻为一种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从某种意义上体现着“中 华人民”的政治智慧此处的“政治智慧”是指() A.以和平方式实现了政权转移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意识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是指不流血的革命。

      颁布清帝逊位诏书,以和平的方式结束了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中国民主近代化的进程,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项错误;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开端是戊戌变法,排除D项故选A项 2.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以象征汉族十八省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为国旗1912年1月,各省代表会议(代行参议院)正式议决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各省达成以五族共和为建国之本的共识这一变化表明辛亥革命() A.践行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思想B.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C.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D.实现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转型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中从“象征汉族十八省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到“五色旗”“达成以五族共和为建国之本的共识”的变化可知,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形成,故C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三民主义革命思想中的“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不是辛亥革命的功绩,排除B项;D项史实错误,排除 3.1912年6月,在上海出版的新世界第2期刊登了朱执信译述的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之学说,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基本内容。

      国内出版的多种报刊如民立报社会社会世界等也出现多篇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这说明辛亥革命()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C.提供了舆论自由的社会环境D.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A项错误;材料中社会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政治学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多篇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结合所学辛亥革命为资产阶级革命但还允许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存在,说明辛亥革命提供了舆论自由的社会环境,故本题答案选C项;D项说法错误,为中共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是辛亥革命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5.“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个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答案:C 解析:由“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想要表达的是C。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