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稀鱼类的养殖技术.doc
28页第一章大口鲍:养殖第一章 第一章飒的养殖 飒的养殖(Siniperca chuatsi)概述蹶乂名桂花角、季花鱼,桂鱼、季鱼蹶是一种名贵鱼类,以肉嫩、味美而弛名中外蹶类的摄食习性十分奇特,自开食起终身以活鱼虾为食59年水生所对梁子湖的蹶鱼的生物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 调查研究;74年雷长春等进行了人工繁殖的研究,首次孵化 出鱼苗25万尾;8()年代前期,属试养和小规模养殖阶段80年代中后期至现在,飒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养殖面积和产量最大,单产达到了6000-15000kg/hao一、 外部形态属前形冃、脂科、蹶鱼属该属共7个种蹶属M (翘嘴蹶)大眼蹶斑蹶波纹蹶暗蹶高体蹶柳州蹶最常见养殖品种为蹶,即翘嘴解斑巍大眼巍蹶(翘嘴蹶三种蹶的比较形态特征比较部位蹶大眼蹶眼睛较小较大吻端至背鳍自吻端穿过眼部至背鳍基部 斜形褐色条纹下方有一斜形褐色条纹不达吻端体侧体两侧有一较宽的与体轴相无垂直的褐色斑条幽门垂132〜323 68-95二、 食性典盘的肉食性底层角类,终生以活角虾为食卵黄囊还没有完全消失前就开始摄食比较纤细的其它饵料鱼三、生长湖泊中当年达120g,二龄300g,三龄800gc人工养殖当年 个体为200〜600g左右。
三、繁殖雌性禾体二冬龄性成熟,雄性一冬龄性成熟属多次产卵 类型繁殖时间5〜8月,6月是盛期漂流性卵,比水重,稍具 粘性,有油球一、 繁殖场的基本条件场址选择同四大家鱼,不同的是需有相应的饵料鱼配套池、 蓄水池、过滤池、水塔等二、 亲鱼培育1、 亲角来源从天然水域捕捞或人工培育2、 亲角选择和培育年龄和配比:雄性1龄以上,雌性2龄以上雌雄配比:1: lo雌雄鉴别?三、 人工•催产及孵化1、 时间:5月中旬至6月底2、 催产亲角的选择挖卵检查法经验法3、 催产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注射次数PG (mg/kg) LRH-A (微克/kg) HCG (国际单位/kg)10 〜20300-5003000〜35006〜10 150-30050〜150 1000〜20004〜61500〜2500800-15002 〜4 50-100成熟度的判断催产剂使用参考剂量4、 产卵与受精5、 孵化1)设施孵化环道:放卵50〜60万粒/m孵化槽:70〜90万粒/m3O2) 孵化用水设施及处理A 孵化用水设施B 用水处理:在用水l()d前用生石灰消毒,或3d前用漂白粉消毒3) 孵化水质条件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水温20〜30C,最适25-27C oD.O大 J 5mg/lo自然产卵受精人工产卵授精1、进水口 2、第一道筛绢网3、过滤墙4、第二道筛绢网5、抽水处过滤池平面图1 23454) 孵化管理A、 鱼卵的收集与处理B、 防止提前破膜5-10rng/l的高镒酸钾浸泡。
C、 控制水流速度卵入池时,流速大于20cm/秒,随后保持20cm/秒;鱼卵开始脱膜,鳏和胸鳍尚未形成时,流速略大于20cm/秒;鱼苗平游后,流速小于20cm/秒D、 病害防治水霉用碳酸氢钠400mg/l+氯化钠400m g/1E、 低温预防可采用1.5〜3%的食盐溶液泼洒的方法蹶鱼的人工繁殖与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相比,在技术耍求上有哪些不同点?孵化出膜的角苗一>稚鱼(3cm以上、寸片、夏花)寸片—> 10cm —> 50〜100g角种一、 蹶仔鱼的摄食及行为二、 蹶仔鱼发育阶段的临界期已达开口摄食的解仔鱼如果在1〜2天内仍未摄取1尾饵料鱼苗时,其活动能力将骤然下降,感觉变得迟钝,慢慢地漂浮丁水的上层,这吋即时卸 嫌忝缭谧毂咲瞳 裁挥心芟i阂?它,最后终因饥饿而大批死亡“蹶鱼难过寸关”三、 饵料鱼1、 种类开U期:团头鲂、三角鲂、长春鲂、细鳞斜颌鯛、黄尾密鲍、草鱼、鲍、镰等开口期以后:草角、缱、備2、 配套生产的时间、数量开口期:根据蹶的催产效应时间、胚胎发育时间、胚后内源性营养时间到鑛仔鱼开U摄食的时间来安排饵料鱼 的催产时间生产上在推算时间内和前后24小时各 催产三批饵料鱼中后期:幼角每天摄食口身体长60%左右的角种约8尾。
四、 鱼苗培育方法1、 孵化环道(桶)培育注意在培育5〜7天后应选择晴天适时转环,防止环道内沉 积淤泥和腐殖质2、 网箱培育注意耍经常洗箱,定期更换网箱3、 水泥池培育4、 土池培育五、 鱼种培育1、 专池培育投饵量为解鱼总量的5〜10%;投饵间隔时间以5天较适宜2、 套养3、 网箱培育一、面积对投放夏花当年养成的,面积1〜3亩;大丁此规格的,(kg/尾)150〜250200-3000.15-0.450.4~0.6而积1〜5亩,水深2〜3im二、养殖模式放养时间密度成活率亩产(g)(尾/亩)(%)夏花6月上旬1000-150030〜50 7月上旬700-90050〜150 3月上旬500〜700规格(kg)60 〜8080 〜9090以上 250-350 0.6〜0.8三、 水质管理D.O>5mg/l,氨氮<0.025mg/l,透明度5()cm左右四、 饲养1、对饵料鱼的选择性鱼优丁•虾饵料鱼的优质排序:鮫、鳞、草鱼、团头鲂、鲍2、规格Y=0.6009X-1.0450o生产单位配套生产的饵料鱼为蹶体长的30〜50%3、 日粮与饵料系数口粮:蹶鱼每天所摄食的饵料鱼重量与蹶鱼体重Z间的白分比。
饵料系数:4〜6饱食法投喂饱食法投喂将饵料鱼分次投入蹶鱼养殖水体,每次投入均被 食光,一直投喂到不引起蹶龟的摄食反丿应,不来抢食 为止4、 投喂剩余法投喂剩余法投喂 不论皺鱼摄食多少,在养殖水体中始终有未吃完 的饵料鱼V六、捕捞 捕大留小五、疾病防治细菌性败血症、水霉病、白皮病、细菌性烂鲍病、 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锚头鳗病一、食性的研究1、 刘寅初,蹶仔角的日粮及摄食习性观察,内陆水产,1998, 6 试验设计:材料角:出膜72h后的蹶仔鱼投喂饵料:轮虫、熟鸡蛋黄、鲜猪肝、輪水花、稣水花、不投 (空白组)结果:53h后,唯有投喂活鱼苗的成活率超过5()%,喂其他饵 料或根木不喂的飒仔鱼53h后全部饿死同吋根据观察,投喂 鲤苗和躺苗的成活率都超过50%,具结果差异不大与通常 认识不一)?蹶仔鱼的日粮:根拯观察蹶仔鱼每天摄食最宜为5尾,而每天 为3尾的成活率较低,每天5〜8尾的成活率为95%O (注:该处日粮的概念有误)2、 梁旭方,1993年在麻城浮桥河水库利用鱼块和死鱼 进行网箱养蹶的试验文章:1994年水利渔业试验方法:网箱 2x1x1.5=2.4m3,每箱投15尾蹶鱼种,均重176克。
投喂新鲜死角、鱼块、对照(活饵料鱼),设三个平行,共9 个箱,饲养120天结果:饲料系数:4.9, 4.4,4.0,成活率100%o 鉴定:1993年11月由学部委员刘健康等组成的专家组验收鉴定,受 到一致好评,本阶段成果将使进一步利用冰鲜鱼大规模养殖商 品隸成为现实,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时间过去了十年,是 否得到了印证?)3、吴遵霖,蹶鱼配合饲料驯饲与养殖研究淡水渔业,1996,1在lm3的网箱中进行试验,驯饲方法:适口活鱼虾,不太活泼的角虾,新鲜死角虾、角块,手T或机制的配合饲料 5d左右驯饲成功率达90%以上,饲料系数1.43〜1.58, —般2以 下讨论:配合饲料饲养成功取决多种因索,水质、溶氧、透明度, 防病、日常管理等往往是驯饲成功率很高,很快,但因隸 角发病,造成中途死亡,或因环境不适,蹶鱼食欲不振,使 驯饲出现反复,影响生长配合饲料形状:长条形,软、加油二、病的研究1994年以來,广东省蹶养殖主产区,每年在5〜10月大规模 暴发一种流行性疾病,致使蹶大量死亡珠江所吴淑勤等, 在患病嫩的脾脏、肾脏和肝脏中检测到外源性核酸,并在病 色的脾脏中观察到一种截面呈六角形、直径约150nm的病毒, 从而确定该病的主耍病原为病毒,并将该病毒定名为憑鱼病 毒(SVC) o尔后,另有中山大学等相继进行了电镜观察分 析,流行病症状分析、离体病素养感染鱼和培养细胞的研究。
李新辉分析得知,SCV为双链DNA病毒,并建立了PCR检测 方法隸鱼暴发性传染病病原研究,水产学报,1997年、增刊吴淑勤等 巍鱼病毒传播途径的初步研究,水产学报200K 10吴淑勤等 水生所张奇亚等,1996年从广东空运病蹶研究,结呆为 280nm球形病毒文章:蹶角病毒病原的检出及组织病理分析,水生生物学报 1999,6 o将粗病毒液接种到培养细胞中,会引起细胞病变(EPC), 病毒通过人丁•感染健康隸,会引起鑛发病或死亡,对患病隸进 行解剖和组织病理观察,表明病蹶的5种器官(鲍、肝、脾、 心、肾)都发生了病变,从而认为所分离的蹶病毒是引起蹶流 行病的病原一、 蹶鱼的人工繁殖与四大家角的人工繁殖相比,技术上有哪些主耍不同点?二、 什么是蹶仔鱼发育阶段的临界期?三、在蹶鱼的苗种及成鱼养殖阶段,其饲养的技 术要求是什么?大口眾养殖大口舱养殖角类养殖第二章大口鲍养殖(silums meridionalis chen)概述大口鮭养殖、繁殖技术的研究始丁上世纪八十年代中 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是人们对长江鱼类资源开发利用的一 个极好实例大口鲍具有肉质细嫩、生长速度快、广温性、食性可 转变、抗病力强等特点。
尤具是生长速度在冃前所知的养 殖鱼类中,它是最快的人口绘的养殖现主要是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第一节生物学特性一、 形态特征 属鲍形目、鲍科土唸部位大口鲍土唸备注口裂口裂大,末端达到或超过口裂小,末端止于苗种阶段 大小眼中部的下方眼前缘下部不明显胸鳍棘无明显锯齿,仅有2~3排从2cm左右起具无论大小 前缘锯齿颗粒状突起明显锯齿均可区别尾形 上叶明显长于下叶 上下叶基本等长4cm以上可区分 大口鲍:与土鲍:的区别二、 分布主耍分布在长江干支流的中大口鲍苗种阶段常 与土鲍混合杂居三、 生活习性适温范围0〜38C,最适生长温度18〜32 C最适PH7.0〜8.4D.O低于2mg/l时角出现浮头,低于lmg/1窒息死亡营底栖生活,白天隐居,夜间四处觅食喜集群,易捕捞, 两网起捕率达90%左右三、 食性属凶猛肉食性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经驯化可吃配合饲料四、 生长1〜3龄生长最快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年鱼至年底体重可达1.5〜2.5kg,最大者可达6kg7K、繁殂4龄性成熟,3〜6月为产卵季节,繁殖最适水温20〜23 C, 在江河沙石底质的激流浅滩处产卵卵沉性,黃色,具粘性, 每公斤亲鱼可产卵1万粒左右。
受精卵在22〜23 C水温下,约 36~40h孵化出苗刚孵岀的仔鱼有一个很大的卵黄囊,侧卧于水底只能尾部 摆动,2〜3天后可自主游动并觅食雌雄鉴别牛殖乳突胸鳍胸鳍棘后缘内侧锯齿尾鳍叉雌末端圆钝为1/:锐仅长尖圆弱,鳍 端尖大椭细浅尾雄末较粗深,达尾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