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江西人编选.doc
8页明代江西人编选、出版的剧本江西 2007-02-13 16:42:20.0【文章字体:大 中 小】继元杂剧之后,明代的中国戏曲艺术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元末以来,南戏陆续衍生出余姚、弋阳、海盐、昆山等”四大声腔”,新腔竞鸣,剧作如林南戏取代了北杂剧的地位,风靡于世 江西文化继宋代鼎盛之后,至明代又出现了一个全盛时期明代文化中,江西的戏曲艺术占有重要地位南戏四人声腔,除余姚腔外,弋阳、海盐、昆山等腔在江西都很盛行明万历年间,经魏良辅(江西南昌人)、梁伯龙等改革的昆山腔勃兴于世,传到了江西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汤显祖辞官归家后所写诗篇中就有“吴伶”到临川演出”吴歙”(昆腔)的记载其乡友谢廷赞罢官后侨居扬州.曾带昆腔班由扬州至临川青来阁演出汤显祖写了《越柯以吴伶来,期之元夕,漫成二吕》,有云“解傍吴觎记烛巡”;《口号付小葛送山子广陵三首》有云:“青来水榭三层出,山子吴觎一部游 作为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产生于江西广信府(今属上饶地区)弋阳县它自明初以来流播南北各地,井衍生出徽州、青阳、四平、乐平、京腔等诸多高腔,戏曲史家习称“弋阳诸腔”,是四大声腔中流行地域最广、衍生支派最多的古老戏曲声腔。
弋阳诸腔与昆腔、海盐腔在演出场所、观众对象、演出风格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昆山腔、海盐腔“体局静好,以拍为之节”,比较典雅优美,并日趋雅化,越来越被士大夫阶层、豪富人家、文人墨客所喜好弋阳诸腔以锣鼓伴奏,一唱众和,曲牌格律不是很严格,可以人乡随俗,以当地语音演唱,甚至可以冲破曲牌格律限制,穿插滚白、滚唱和兼有滚白、滚唱的“滚调”,将文人传奇的深奥唱词进行诠释,化作较为通俗的唱词,极易在民间流传弋阳诸胶多在迎神赛会叫演出,庙宇、祠堂、旷野草台均可献艺,山民农夫、蒙馆师生亦可围鼓而歌,走的是通俗戏曲的发展道路,明代江西民间戏曲,流行的主要还是弋阳及其支派乐平、徽州、青阳等腔 弋阳诸腔的剧本,原来主要是艺人或蒙馆先生对民间流传的词话、传说或民间故事改编而成,后来更多的是对北杂剧、南戏其它声腔的剧目、文人传奇进行移植改编,即所谓“改调歌之”正因为弋阳诸腔所用剧本,多系词话、传本和文人传奇的改编本,一般只在戏班中流传,很少出版发行有些书商发现这些剧本予以刊行,也弄不清作者是谁,只有阙名因此,现存有不少无名氏的传奇剧本,是出自弋阳诸腔 江四是古老的戏曲之乡,又是弋阳腔的发源地和弋阳诸腔的盛行区域。
戏曲,尤其是弋阳诸腔在江西文化人心目中,有相当的地位因此,在明代的戏曲出版物中,江西有两项居于全国之首:一是由江西人编选的戏曲选本(尤其是弋阳诸腔剧本)数量最多;一是在南京经营的江西金溪人唐氏书坊山版的剧本数量量多这在我国出版史上是罕见的 一、明代江西人编选的戏曲选本数量最多 明代江两的戏曲剧本编选家是全国最多的现存明代传奇戏曲选本约二十余种,其中江西人编选的就有十种,另外还有由江西书商出版的一种共计十一种,约占半数现略述如下: 1、徐文昭编辑《新刊耀目冠场翟奇风月锦囊正杂两科全集》 该书现藏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近郊的皇家图书馆,由著名戏曲史家孙崇涛、黄仕忠先生笺校,2000年8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共见五处题署,卷首分署:“汝水云崖徐文昭编辑”、“书林詹氏进贤堂梓行”;续编《兰花记卷之一》卷首署有“书林詹氏仁智斋梓”;《苏武牧羊记十四卷》卷首又署有“江右龙峰詹子和校”,该书的编辑者徐文昭,字云崖,“汝水”,即抚河,由临川县流经进贤县、南昌县入鄱阳湖:徐氏自署“汝水”人,当是临川或进贤人,若是南昌县人则会署“南昌”或“豫章”的称谓校订者为“江右龙峰詹子和”,江右即江西,唐子和也是江西人。
詹子和可能就是“进贤堂”的主人,或与出版商“书林詹氏仁智斋”、“书林詹氏进贤堂”之詹氏是旗人詹氏进贤堂”之取名若与进贤县有关,则校订者詹子和可能是进贤县人尽管目前我还不能认定该书出版者是江西人,但至少我们已知道,该书的编选者、校订者都是江西人 《风月(全家)锦囊)卷终分署:“嘉靖癸丑秋月”、“詹氏进贤堂重刊”嘉靖癸丑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又系重刊,原刊本刻于何年,尚不清楚《风月(全家)锦囊》重刊之日,正是弋阳诸腔盛行于南北各地之时孙祟涛先生在《风月(全家)锦囊考释》一书15页说:“《风月(全家)锦囊》可以说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部戏曲摘汇选刻该书共收入戏曲剧三十八种,收入“杂曲”(包括剧曲、散曲、民间小曲、曲艺唱段)共三百七十余支该书有些剧本,可能是弋阳诸腔所用剧本,或在其出版后为弋阳诸腔所演唱据笔者粗略统计,该书所收三十八种剧本中,弋阳诸腔能演唱的有《荆钗记》、《刘智远》、《拜月亭》、《杀狗记》、《苏秦)、《琵琶记》等二十余种《风月(全家)锦囊》一书为江西人编选戏曲选本首开先河,是研究南戏、弋阳诸腔、江西戏曲史的珍贵史料 2、黄文华选辑《新刻京板青阳时调词林一枝》四卷 该书藏日本阁文库。
刊本首页署《新刻京板青阳时调词林一枝》卷一次行分署:“古临玄明黄文华选辑”;“古临赢宾郄绣甫令纂”“闽建书林叶志元梓”四卷终署“万历新岁孟冬月叶志元绣梓”古临,即江西临川该书编选者黄文华、郄赢宾皆为江西临川人是书出版于“万历新岁”,即明万历元年(1573)该书封面署“刻词林第一枝”,“海内时尚滚调”并附出版者叶志元题识:“千家摘锦坊刻颇多.选者俱用古套,悉未见其妙耳予特去故增新,得京传时兴新曲数折,载于篇首,知音律者幸鉴之”该书是“青阳时调”的第一部折子戏剧本选集,而且以“海内时尚滚调”为广告,说明“青阳时调”己出现了以“滚调”为标志的声腔特征,并已成了“京传时兴新曲”据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说,宜黄、临川一带在明嘉靖年巳盛传弋阳腔的支派乐平、徽州、青阳等腔,《词林一枝》所收剧本可能有不少是在宜黄、临川一带演出的剧目,该书共收剧目三十八种,折子戏五十二出,大都是弋阳诸腔常演剧目 3、黄文华精选《鼎雕昆池新调乐府八能奏锦》六卷 该书藏日本内阁文库刊本首页署《鼎雕昆池新调乐府八能奏锦》卷之上次行分署“汝川黄文华精选”,“书林蔡正河绣梓”三卷末署“爱日堂蔡正河梓行”此书亦刊于“皇明万历新岁”,亦即明万历元年,这是黄文华编选《词林一枝》时,同年编选的另一部戏曲折子戏剧本选集。
汝川”,与《风月锦囊》作者徐文昭所署“汝水”一样,都是指抚河,此处代指作者家乡临川所谓“昆池新调”,“昆”指昆山腔;“池”指“池州调”,实际是“青阳腔”,因青阳腔的发源地在安徽省池州府青阳县,故青阳腔又称“池州调”青阳腔当时称为“青阳时调”,此时的昆山腔是经过魏良辅、梁伯龙等改革的昆山腔,由粱伯龙编撰的《浣纱记》开始搬上舞台演出,所以亦称为“新调”《八能奏锦》收入了《浣纱记》的个别单折《八能奏锦》收入剧目四十六种,单折八十一出其中与《词林一枝》相同的剧目有三十一种,这些都应该是青阳腔剧目,其余十五种剧目中有些是昆山腔剧目,因昆山腔新出,剧目不多4、黄文华选辑《新锲精选古今乐府滚调新词玉树英》五卷 该书藏丹麦哥本哈根的皇家图书馆现收入(俄)李福清(中)李平编辑的《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该书卷首有《乐府玉树引》,文末署“皇明万历已亥季秋谷旦上浣之吉书于青云馆,古临玄明壮夫言”卷之一次行分署:“汝川黄文华选辑”、“书林余绍崖绣梓”万历已亥为二十七年(1599)这是黄文华在编选《词林―枝》、《八能奏锦》之后的二十六年编选的第三部戏曲折子戏剧本选集,书名署明是“滚调新词”,表明是“滚调戏曲”的新编或新改编的剧本。
该书所收剧目共五十四种,折子戏一百零六出 5、阮样宇《梨园会选古今传奇滚调新词乐府万象新》八卷 该书藏丹麦哥本哈根的皇家图书馆现收入(俄)李福清(中)李平编辑的《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上海古籍出版杜1993):前集卷之一次行分署:“安成阮祥宇编书林刘龄甫梓”安成,古郡名,在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境内可见编选者阮祥宇是江西吉安市安福县人虽因存书残缺,该刊本的刊行时间尚不清楚,但从该书的版式、内容来看,与《古今乐府滚调新词玉树英》当是同一时期的出版物该书与《玉树英》一样,都以“滚调新词”为号召,该书目录有剧目五十九种,折子戏一百一十七出与(玉树英》相同的剧目者竞达四十五种之多 6、《精刻汇编新声雅杂乐府大明天下春》 原刊本藏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图书馆现收入(俄)李福清(中)李平编辑的《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上海古籍出版杜L993)该书存本缺前三卷,因而编选者、出版者、出版年月都不清楚笔者考证,其编选者当是江西人,该书所收杂曲、民歌、歇后语,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其一,该书杂曲中收有《弋阳童声歌》十四首,其第一首有云“时人作事巧非常,歌儿巧改弋阳腔”,江西弋阳县是弋阳腔发源地,是古老的戏曲之乡。
当地戏班有将他种声腔的剧目改为弋阳腔演唱的传统此童声歌当流行在江西弋阳、上饶一带其二,该书杂曲收有《新增协韵耍鞋儿》,唱的是全国各地的“姐儿”、“小伙”,其中提到的一些小地名均与弋阳、上饶地区不远.如江西九江、建昌(今抚州市南城县),浙江金华、兰溪,甚至提到了与弋阳为邻的江西贵溪县上清镇,这是该民歌惟一提到的小镇名不是弋阳一带的民歌,不会提及这个小镇是亦可证该书编选者所收《新增协韵耍鞋儿》流行于上饶地区;其三,该书所收《通方俏语》(即歇后语),三处出现“鄱阳湖”:三人说话过鄱阳湖――胡说;鄱阳湖里翻厂船――感戴也不浅;鄱阳湖打篱笆――难为上饶地区西临鄱阳湖,此类歇后语盛行于上饶地区也是情理之中的上述三点地域特征,表明剧本的编选者极有可能是江西弋阳、上饶一带的人其编选时间虽不清楚,但从版式看与《玉树英》、《万象新》一样,书分三栏,上栏小于下栏,均刊载剧本,中栏竖行只排四个字,都是杂曲、小曲甚至省府州县名其刊印时间不会相差太远该书仅存剧日四十五种,折子戏九十七出,俗曲二百九十四首若前三卷能找到的话,估计所收折子戏可达一百五十种以上此书有滚调,但不多,也末以“滚调乐府”为书名,是“滚调”兴起不久的戏曲刊本。
从所收剧目和并不发达的滚调来看,可能略早于《玉树英》、《万象新》,估计是明万历十年(1582)前后出版的 7、吉州景居士《鼎锲精选增补演调时兴歌令玉谷调簧》五卷 该书藏日本内阁文库,封面题“玉谷调簧”书林刘廷礼梓行目录署“鼎镌玉谷调簧”,卷首题“鼎刻时兴滚调歌令玉谷新簧”次行分署:八景选辑,书林刘廷礼梓二卷首署“鼎镌精选增补滚调时兴歌令玉谷调黄”卷之上,次行分署“吉州景居士汇选”“书林刘次泉绣梓”又“鼎镌精选增补滚调时兴歌令玉谷新簧”卷之一,次行分署:“吉州景居士选辑”“书林刘廷礼绣梓”卷之二,末页署“万历庚戌年孟秋月梓行”刊印者刘廷礼,字次泉,刊行时间为明万历庚戊三十八年(1610)编选者景居土,吉州人,吉州.即今江西吉安市本书以”滚凋时兴歌令”为名,与前述吉安府安福县阮样字所编选的《滚调新词乐府》一样,都是“该调戏曲”,可见”滚调戏曲”在吉安地区非常盛行全书收剧目四十二种,折子戏六十五出,剧曲若干种与前述各种”滚调”剧目相同者居多 8、豫章饶安殷启圣《新锓天下时尚南北新调尧天乐》二卷 该书有中国书店燕石居梓本,与《精选天下时尚南北徽池雅调》(闽建书林熊稔寰汇辑、潭水燕石居主人刊梓)合刻,总题日:《秋夜月》。
卷首下层分署:“豫章饶安殷启圣汇辑”、“闽建书林熊稔寰绣梓”豫章饶安,当指江西余江县余江县,曾名安仁县,属饶州府所辖饶安”可能是“饶州府安仁县”的简称该书共收剧目四十四种,折子戏八十五出,剧目多与滚调剧目相同,估计也是明万历年间刊本 9、豫章刘君锡辑《新锲梨园摘锦乐府菁华》十二卷 该书刻于明万历庚子二十八年(1600)书林三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