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颁课程文件.doc
6页初中(7~9 年级)体育课,每周将增一节课福建省教育厅昨日消息,该省对《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中有关课程设置及比例进行了修订,将原来 1~2 年级体育课程由每周 3 个课时调整为 4 个课时;将原来 7~9 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由每周 2 个课时调整为 3 个课时;3~6 年级体育课程维持不变,仍为每周 3 个课时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的通知》,学校应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安排 25~30 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通知说,1~6 年级体育课程的课时,应全部用于体育实践课教学,7~9 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可结合相关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健康知识,但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福建省教育厅要求,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必修的活动课,1~8 年级每周安排 1课时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其中,1~6 年级每天的语文课中要安排 10 分钟的写字练习,3~6 年级每周安排 1 个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7~9 年级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的课时安排书法教育活动。
此外,学校要采用课程渗透和利用地方课程时间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并开展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演练活动安全教育课程每年不少于 12 个课时,其中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放寒暑假前一周必须安排 1 个课时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发表时间:2012-8-12 8:47:22 访问次数:5061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 神,确保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 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 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 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 科知识的内在关系,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 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 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 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 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 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 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 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自主开发 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各地应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 校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 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积极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一: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年 级 课思想 品德思想 品德思想 品德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 (或选择历史、地理)品德与生活科学科学 (或选择生物、物理、化学) 语文语文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语文语文语文 数学数学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数学数学数学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外语外语外语体育体育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体育与 健康体育与 健康体育与 健康 艺术 (或选择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程门类地方与学校课程表二: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年 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年课时 总计(比例)品德与 生活品德与 生活品德与 社会品德与 社会品德与 社会品德与 社会思想 品德思想 品德思想 品德7~9%历史与社会 (或选择历史、地 理)3~4%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或选择生物、 物理、化学)7~9%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 语文20~22% 数学教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 数学13~15% 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 外语6~8%体育体育体育体育体育体育体育 与健 康体育 与健 康体育 与健 康10~11%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9~11%综合实践活动6~8%课 程 门 类地方与学校课程10~12% 周总课 时数 (节)262630303030343434274学年总 课时910910105010501050105011901190 11229522(节) 表三: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年 级 年级周课时数 课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 年 总课时 (节)九 年 课时总计 (比例) 品德与生活33210 品德与社会 2233330 思想品德 2222007408%语 文886666655196021% 数 学444455555142514% 外 语 22224557608% 历 史 222206 地 理 221403464%科 学 3333420 物 理 23175 化 学 3105 生 物 221408408%体育(体育与健康)33333322284010% 音 乐222211111453 美 术2222111114539069%综合实践活动 地方与学校课程446666755170518%周课时总量(节)2626303030303434 34274学年总课时(节)910 910 10501050105010501190119011229522表四: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综合综合)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年 总课时 (节)九年课 时总计 (比例) 品德与生活33 品德与社会2233 思想品德2227408%历史与社会3333153% 科学33334448408% 语文886666655196021% 数学444455555142514% 外语22224557608% 体育333333 体育与健康22284010%艺术4444222229069%综合实践活动 地方与学校 课程446666666173619%周课时总量262630303030343434274 学年总课时910910 1050 1050 1050 1056 1190 1190 11229522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说明 1.表一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 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表三、表四是义务教育分科类和综 合类的课程计划实施表,供学校选择。
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时,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 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范围内作调整 2.每学年上课时间 35 周学校机动时间 2 周,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文化节、运动会、 远足等复习考试时间 2 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 2 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 日共 13 周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3.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共占课时总量的 16%—20%,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安排 6—8%,地方 与学校课程一般安排 10—12%,可以整合使用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主要包括:信息 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可以分散安排、 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 的体现,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综合本地人文、自然的优势和传统,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 分利用各类的课程资源开发地方与学校课程在课时的具体分配上要体现课程均衡性原则,其它学 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学科 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学校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小学、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 68 学时研究性学习按每周安排 2 课时,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每学年各一周,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可在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绿色证书”课程 课时 4.课程的设置既有分科课程,又有综合课程学校依据当地实际既可选择分科课程,也可选择综合 课程,或部分选择综合课程;七至九年级学校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 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有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进入新课程的县(市、区)应有部分学校开设综合课程,并逐年有所扩大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5.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各地根据我厅确定的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工作的目标 和步骤,加快推进本地区小学英语教育 初中阶段的外语课程一般为英语鼓励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第二外语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专题教育的内容如环境、健康、国防、 安全等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也可从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或班团队活动时间中安排。
五、积极改进义务教育课程教学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坚决摒弃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提倡启发式,重视激发和保 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的 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重视相互讨论,重视彼此交流,重视以合作的方式学习; 创造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倡导基于网络前提下的多媒体教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 用人文类学科的教学要努力改变概念化、教条化倾向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时代要求,引导学生 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形成认识,学会思考,学会辨别;要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加强 横向沟通,使学生在获得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形成综合能力自然科学类学科的教学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要使学生历经认识科学和科学探究的 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要改变“书本为主,实验为 辅,脱离生活”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密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真 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科学与人的关系积极探索综合课程的教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艺术、科学、历史与社会、 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是新设置的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的教学在内容上要体现“综合”特点,在方式 上以活动为主,突出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要积极开发和合理使用综合课 程的课程资源,密切联系社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力求学生在广泛的学习实践中获得体验,有所 收获重视课程评价改革课程评价应以尊重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