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梅》优秀教学设计.docx
48页《墨梅》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墨梅》优秀教学设计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墨梅》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砚、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地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地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地高尚情操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
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3、朗读全诗 四、拓展训练: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五、回顾反思: “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墨梅》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2、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梅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傲冰斗雪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越重,他的清香越芬芳因此梅花历来都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这节课,我们读的就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 补充板书:墨 2、了解诗人 说到王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已经学过的课文《少年王冕》中我们就认识他了,谁可以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出示:王冕,字元章,号竹斋,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 3、如此爱梅的王冕,一生画过许多幅墨梅,他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诗,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王冕为这幅墨梅画所提的诗 4、解题 看着这幅画,想想诗题“墨梅”是什么意思?(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自读 我们知道,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请同学们试着准确而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 2、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释古诗 1、同学们能把古诗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真棒!现在请你联系古诗,想想、说说王冕笔下的这株梅花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生交流,出示:生长地点——洗砚池头 形态——个个花开 颜色——淡墨痕 气味——清气 交流提问: (1)王冕为什么要强调“吾家”呢?(骄傲自豪) 生读诗句 (2)出示墨梅图 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不俗气) (2)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 (3)请大家闭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个深呼吸,闻到那香气了吗? 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2、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呢? 板书:(素洁淡雅、高洁不俗、不要称赞、不计名利) 现在你可以联系古诗的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吗?(生说诗意) 3、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在不知不觉中都已经能把整首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了,而且还为我们大家解释了古诗中的一些字词。
但是老师觉得有两个词是值得提出来和大家重点说说的,出示“流”“满乾坤” 流:流溢满:弥漫 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4、自己试着联系诗句,说说你眼前的这株梅花 5、齐读古诗 让我们一起边读古诗边想象这株“色淡气清”的梅花 四、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1、同学们,王冕之所以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色谈气清吗?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来称赞王冕:(出示)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可以联系你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也可是借助老师提供的资料,同桌讨论讨论 色淡——清雅高洁 气清——淡泊清高、不计名利 2、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 3、读着王冕的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王冕写梅花色淡气清,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其实是在写自己品行高洁,不计名利) 4、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学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的品格,希望自己也能像梅花那样) 小结:对呀!(板书)王冕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这首诗表面是在写墨梅,其实讲述的是诗人自己的志趣,志向。
想想我们之前学习的《石灰吟》也是如此,像这一类的古诗就是就是“托物言志” 小结:一朵朵色淡气清的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的是一个个清雅高洁、淡泊清高、不计名利的人,我们喜欢梅花,就要学习梅花,像墨梅一样只流清气满乾坤!让我们记住“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最后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墨梅》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常听人说起岁寒三友这个词,谁愿意告诉老师岁寒三友具体指什么? 2、你们见过梅花吗?(出示图片) 3、都说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4、板书课题。
出示古诗) 二、初次朗读诗歌,解决生字新词 1、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讨论交流,自学字词 3、出示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三、熟读诗歌,理解诗文 1、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学生交流后老师点击重点问题学生读一遍) 2、好,带着这些疑问大声朗读诗歌 3,小组讨论古诗意思 4,汇报交流诗意 5、引导分析墨梅特点及精神 6、诗人真是光赞美梅花吗?他为什么要做这首诗呢?出示作者的资料,学生读一读交流做诗的原因及目的 7、认真欣赏图画,说说你对他的理解 8、再读诗歌,体会感情 四、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请学生说说“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积累与梅花有关的古诗 《墨梅》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养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习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习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 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 (3)、清气是什么? (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 指导朗读 (1)、学生自练 (2)、教师指导练习 (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背诵《墨梅》。
第二课时: 课前复习 背诵《墨梅》 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 回忆方法 讲读课文《竹石》、《石灰吟》 (一)、讲读《竹石》 听配音朗诵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讨论仍然没弄懂的质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 (2)、竹子为什么不生长在泥土里,而要立根于岩石中呢? (3)、东西南北风是什么风呢? 重点讨论,你觉得诗人写竹石是不是只为了写竹石呢?他其实是在写谁?为什么他不直接写呢? 指导朗读,背诵 (二)、讲读《石灰吟》 听指名朗读 根据注释,理解诗句 把仍未理解的诗句在小组中提出,共同解决 重点讨论: (1)、石灰在成为建筑材料之前经历了哪些考验? (2)、作者写石灰其实是想写谁?写什么品格? 指导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课前复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