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节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ppt课件.ppt
72页第二讲第二讲 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1.掌握教育目的、教育功能、个体功能、个掌握教育目的、教育功能、个体功能、个体发展、社会功能的含义体发展、社会功能的含义2.2.我国教育目的解读我国教育目的解读3.3.理解教育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理解教育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 4.4.素质教育素质教育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概述二、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二、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三、对我国教育目的解读三、对我国教育目的解读四、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四、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2022/4/302教教育育目目的的的的涵涵义义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概述指教育要达指教育要达到的到的预期结预期结果果,反映对,反映对教育在教育在人的人的培养规格培养规格标标准、准、努力方努力方向向和和社会倾社会倾向性向性等方面等方面的要求广广义义狭狭义义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也有人称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2022/4/303 教育目的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教育方针、教教育目的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各育目标等构成。
育目的、培养目标、各育目标等构成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关系如下: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关系如下: 教育方针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 各育目标各育目标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 每次课的目标每次课的目标 2022/4/304 二二 教育目的的取向教育目的的取向(一)(一)“个人个人”与与“社会社会”人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本位的价值取向把人的价值看成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中夸美纽斯、卢梭、福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中夸美纽斯、卢梭、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子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子 )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当作教育的根本价值把满足社会需要当作教育的根本价值斯宾塞、涂尔干、孔德、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孔子)(二)(二)“现在现在”与与“未来未来”:从时间的维度来看,还有两种与:从时间的维度来看,还有两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目的论:准备说和适应说准备说强调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目的论:准备说和适应说准备说强调教育是为儿童的未来生活作准备的,适应说认为教育就是为教育是为儿童的未来生活作准备的,适应说认为教育就是为了儿童的当下生活的。
了儿童的当下生活的三)(三)“职业职业”与与“博雅博雅”:所谓:所谓“博雅博雅”,即,即“自由自由”(liberal)(liberal),即寻求精神自由,追求高尚人格,这种自由和,即寻求精神自由,追求高尚人格,这种自由和人格不受外物所役,不为物质生存所累;所谓人格不受外物所役,不为物质生存所累;所谓“职业职业”,也,也就是就是“专化专化”,即为了谋生或职业的目的即为了谋生或职业的目的2022/4/305三、对我国教育目的的解读三、对我国教育目的的解读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根据社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它是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的总方向,它是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结构应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育方针的结构应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育性质: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教育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和根本原则我国教育方针:我国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5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法2022/4/306四、教育目的实现的必然选择实施素质教育 审视应试教育审视应试教育1.1.应试教育的理解应试教育的理解应试教育是应试教育是一种一种“考什么、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的教育;它以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质量它以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质量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功能,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功能,是是“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的教育概念概念束缚了教育视野、束缚了教育视野、局限了思维;弱化局限了思维;弱化了学生能力、导致了学生能力、导致片面发展;影响了片面发展;影响了教育公平,加重教教育公平,加重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师与学生的教学危害危害【研究案例】【研究案例】应试教育在作怪,应试教育在作怪,5 5名学生险丧生名学生险丧生19981998年年5 5月月7 7日,西宁市某中学初二(日,西宁市某中学初二(2 2)班学)班学习较好的习较好的5 5名学生,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名学生,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思想包袱很重,心中闷闷不乐,下午,其中一思想包袱很重,心中闷闷不乐,下午,其中一名学生委托同班同学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医药商名学生委托同班同学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医药商店买来店买来170170片舒乐安定片,片舒乐安定片,5 5名学生集体吞服后名学生集体吞服后被发现,经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被发现,经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5 5名学名学生方脱险。
生方脱险 2. 2.应试教育的基础应试教育的基础首先,应试教育受到中国首先,应试教育受到中国传统考试制度的影响,有传统考试制度的影响,有文化传统的影响;文化传统的影响;其次,应试教育也是当前其次,应试教育也是当前生产力的不发达、就业岗生产力的不发达、就业岗位有限的产物;位有限的产物;再次再次,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教育机会竞争的激烈是其重教育机会竞争的激烈是其重要原因;要原因;最后,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最后,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偏差的产物思想和教育实践偏差的产物这就是这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 ” 批而批而不亡的原因不亡的原因 倡导素质教育倡导素质教育1.1.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根据: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以的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素质为目为目标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以个体标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以个体素质和全民素质的提高为基础的素质和全民素质的提高为基础的人的现代化,即在发展个性的基人的现代化,即在发展个性的基础上,础上,促进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现代化,以增强,以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改造个人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改造社会的创造能力。
社会的创造能力 第三届央视第三届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选手的选手的“经典经典”回答:回答:问:问: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三曹三曹”是指曹操和是指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他的两个儿子: A.A.曹丕、曹植曹丕、曹植 B.B.曹丕、曹冲曹丕、曹冲 C.C.曹植、曹冲曹植、曹冲选手选手答答A A,正确但当余秋雨先生追问她读过,正确但当余秋雨先生追问她读过“三曹三曹”的文学作品没有时,她居然落落大方地的文学作品没有时,她居然落落大方地说:说:“读过,读过,满江红满江红啊!啊!”全场哗然!全场哗然!问:问:“一日不见一日不见”请接下一句请接下一句选手选手:( (思索,抓耳挠腮,然后挤出三个字思索,抓耳挠腮,然后挤出三个字) )好好想你想你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辨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辨析第一,教育价值观不同第一,教育价值观不同应试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的继承应试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的继承性价值观影响;性价值观影响;素质教育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和素质教育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取向,是教育的外部谐发展为取向,是教育的外部价值和内部价值的辨证统一体价值和内部价值的辨证统一体第二,教育内容不同第二,教育内容不同。
应试教育的内容以应试和升应试教育的内容以应试和升学为中心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为中心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学内容;素质教育则着眼于学生素质素质教育则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整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第三,教育方法不同第三,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是应试教育是“授之以鱼授之以鱼”方方法,重视灌输,以注入式讲法,重视灌输,以注入式讲授为主;授为主;素质教育主张素质教育主张“授之以渔授之以渔”,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性和主动性传统教育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l素质教育的特征素质教育的特征全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全面性基础性基础性差异性差异性主体性主体性开放性开放性 四、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四、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的提出:素质教育的提出:改革开放初期,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出好人才”的战略指引下,这种培养的战略指引下,这种培养“人才人才”的取向客观上出现的取向客观上出现了了“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倾向,从而使教育偏重社会方面、偏离个人发的倾向,从而使教育偏重社会方面、偏离个人发展。
展1993年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明确提出:“中小学中小学要由要由应试教育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面向全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2006年年6月月,素质教育被写入修订后的,素质教育被写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标志着素质教育已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标志着素质教育已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2010年年7月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年)公布,把公布,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l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提出:“实施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意这意味着,味着,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是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组成一般认为,它是由组成一般认为,它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育构成知知识链识链接接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的思想渊源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思想欧文-全面发展的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