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经济论文_2.docx
27页低碳经济论文第一篇:低碳经济论文 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低碳经济的概述 1.1提出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低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1.2内涵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延缓气候变暖,所以就能够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所谓低碳经济[1],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1.3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2.1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 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
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2.3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2.4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3.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建议 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些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3.1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制定规划,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生产率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 3.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避免重化工业过度发展带来能耗高、物耗高、碳排放高等问题,我国需要发展高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四是将低碳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则考虑和当前安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3.3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持续推进节能减 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这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能耗所占比例决定的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农林剩余物可综合利用作为饲料、肥料、菌类基料、工业原料和发电原料,减轻焚烧对城市和机场周边的环境污染;加快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既增加农村能源供应,又改善农民的卫生状况,保障食品安全 3.4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 尽管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依靠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完成工业化,但面对气候变暖的现实,各国已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投资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并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我国也应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利用成本,切实解决新能源发电上网难题;加快研发先进技术和设备,推进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3.5厉行节约,鼓励消费的同时反对浪费 鼓励选择高效利用能源和交通资源、少排放污染物、有益健康的出行方式,鼓励使用自行车、城铁(轻轨、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鼓励发展快餐业,推进以中央厨房为主的集中生产、统一配送,建立健全餐饮服务标准等行规行约,鼓励剩菜打包,减少浪费 3.6制定相关政策,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过程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逐步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气候变化的应对水平 应对气候变化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近期将提高能源效率放在优先地位;进一步实施计划生育、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政策;中远期(如2030年、2050年)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特别是价格、排放权交易、自愿协议、能源服务公司等经济手段,形成长效机制 3.7加强国际合作,研发形成低碳技术体系 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我国既要秉承一贯的原则立场,又要用好国际社会已达成的公约和文件精神,对可持续发展、共同但有差别责任原则等要坚持且不能让步,姿态要积极但不能冒进,行动要主动而不能盲从,策略要灵活又与时俱进。
我国应当主张,发达国家必须强制减排,发展中国家自愿减排的成本必须由历史上过度排放的工业化国家承担,以树立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 推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温室气体的减排资金和技术通过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新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的国际标准、标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第二篇:低碳经济论文 2022301580333 水利水电学院 杨琦 浅谈低碳生活 近现代社会,随着几次工业革命,人类对世界改造的能力不断提高无止境的开发地球能源,日以继夜地排放工业废气,使得地球的生态环境已不堪重负就二氧化碳来说,近两百年的人类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古代进千年的排放量如何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来自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边陲小城———蒙自市我将以我的家乡为例,谈谈如何实现低碳零排放 一、 低碳的出行方式 交通运输是目前能源消耗量最大的行业统计显示,我国各类汽车平均每百公里油耗比发达国家高20%以上。
在我国,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中城市污染的来源,有不少大城市的汽车尾气排放已占排放总量的40%至75%尽可能减少交通运输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就必须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尽可能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运输方式 1,自行车零碳出行低碳交通”就是在日常出行中选择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方式,这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我的家乡来说,目前城市中的公共交通方式以公交、出租车为主,对于我的家乡这种小城市,建设地铁和轻轨是不现实的但自行车交通以其轻便、灵活、环保、舒适的特点,也成为小城市短途出行中不 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目前,蒙自市已经建立了几十个公共自行车租用网点,市民只要办一张卡,就可以在任意一个网点刷卡上车并在任意一个网点刷卡还车而且,如果租车时间低于1.5小时将不收租车费对于我们城市来说,1.5小时内完全可以骑自行车穿越整个城市,这意味着大多数情况下市民可以免费租用自行车所以,低碳交通应广泛推广在市内骑自行车出行,近距离最好步行,即实现了低碳零排放又锻炼了身体 2,构建低碳城市交通体系社会客车及出租车是城市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的主体,更是最大的碳排放源限制小汽车的不合理使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在减少交通负荷方面,最理想的办法,具体来讲可以从减少出行次数和减少出行距离两方面考虑比如,通过在家办公减少出行次数,将商店等生活设施设置在居住区附近减少出行距离因此,“低碳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3,远距离低碳出行从前,蒙自市市民想要远距离出行,首先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