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民工市民化障碍解析.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5658926
  • 上传时间:2018-06-1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15.77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民论坛 · 学术前沿人民论坛 · 学术前沿中国现阶段农民问题研究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新问题: 从被边缘化到自边缘化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中,我国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海外企业投资,民工荒却成为连年热议的话题近年来中西部多个以劳动力资源丰富著称的省份频繁出现招工难, 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招商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地方经济增长台湾宝成集团作为世界最大的鞋类生产企业, 2008 年落户湖北省流动人口大县黄石市阳新县,建设完成后用工规模将相当于阳新总人口的 1/4 宝成开出的工资待遇不低, 但 2009 年一期工程招工缺口超过 6000 人, 2010 年二期工程也一样招不满①与此同时, 农转非政策推行遇阻 2010 年广东推行积分制入户, 其与成都统一城乡户籍改革、 上海居住证人才入户并称为国内户籍改革三大新政, 政策推行一年来, 效果差强人意, 尤以指标空缺引人注目 这固然与运作不完善有关, 但申请人数不足也是不争事实 据广东省中山市流管办公布的数据,该市 33682 名流动人员参加积分制管理, 其中积分入户申请人数为 2315 名, 最终 2149 人进入公示, 入户指标空缺 851 个。

      ②过去,由于户籍制度及其衍生的隐性藩篱阻碍而导致农民工不能彻底市民化,成为游走在农村和城镇之间的边缘人 当前, 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依然热衷于外出务工, 却同时倾向于保留农业户口, 以农民工的身份在城镇工作与生活可以说,他们从前是“被边缘化”(Marginalization ) , 现在则是 “自边缘化”(Self-marginaliza-tion ) “被边缘化” 主要由个体/集体的排他机制导致③ 与之相比, 从表面看,“自边缘化” 主要由农民工基于有限理性的收益—成本判断甚至非理性导致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0 年上半年对武汉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声称希望获得非农业户口的进城农民工有 654 个但是, 当继续询问 “如果让您交出承包地,您是否还愿意转换户口” , 654 个样本中立即有182 人改变了主意, 另有 154 人声称没有承包地 此外, 声 称不希望获得非农业户口的 1004 个样本里, 291 人表示主要原因为 “城镇户口没有太大作用” , 263 人表示主要原因为 “想保留土地” , 181 人表示主要原因为 “农村生活压力小” 回顾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历程,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行为推进的转移下, 农民直接变为市民, 而在当前经济利益诱致的转移下,大部分农民只是变成农民工, 前者一步到位, 后者还需漫长的第二阶段转化。

      就经济利益诱致的市场型转移道路看,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第一步即从农民到农民工的转变已取得了很大成就, 至于第二步从农民工到市民的转变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不过按照趋势, 要彻底实现这一转变仍需很长时间农民工当前既不愿意留在家乡也不愿意彻底成为市民的 “自边缘化” 无疑使农村劳动力转移至下一阶段的任务弥艰农民工市民化受阻的深层次原因:市民化进程面临三大环节障碍从 “被边缘化” 到 “自边缘化” 实际反映的是, 尽管户籍改革已取得不少成就,户籍制度及其衍生的隐性藩篱却在某些方向上越来越坚固而不是相反 应当注意, 二元户籍制度下的歧视既针对农民也针对市民城中村的农民尤其害怕农转非, 因为一旦这样他们就会失去土地 对于许多转为非农业户口的人, 在城镇生活不如意, 户口想要转回却往往由于牵涉土地利益而比当初农转非更难改革多年, 户籍不仅没有淡出, 还继续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巨大影响从另一方面看, 农民工的 “自边缘化” 也是 “被边缘化” 的直接结果流向城镇的农民工大多年富力强, 部分具有一技之长和开拓创新精神, 是我国社会的底层精英,农民工市民化障碍解析刘传江董延芳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从被边缘化到自边缘化的新问题。

      二元户籍制度及 其导致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二元社会保障是农民工市民化受阻的根本原因 要逐步清除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各种制度障碍, 引导和帮助农民工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诚信资本的提高, 使农民工真正融入 城镇社会, 实现市民化422011/09/中 总第340 期责 编/范 文然而长期 “被边缘化” 让后悔效应 (Regret Effect )④、 失望效应 (Disappointment Effect )⑤出现, 使他们不倾向于农转非尽管户口还没有转, 农民工就业在次属劳动力市场,居住在城中村、 城乡结合部, 得到的结论和预期容易走向悲观另外,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 年轻的高学历城镇人口近年也陷于贫困与失业危机⑥“自边缘化” 与 “被边缘化”一脉相承,加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彻底的严重性归根结底, 经济利益诱致的市场型转移中, 农民工不能或不愿彻底市民化, 既有市场原因也有个人原因, 更有制度原因在农民工的农村退出环节中,农村实行期限较长的土地承包制度, 着眼点是维护农村稳定, 但流动性的缺乏限制了农民退出土地和农业 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 对转让或放弃承包权的补偿不合理,也使农民不能或不愿退出。

      再者, 尽管一些外流劳动力集中的地区如湖北省从 20世纪 90 年代初就大力发展劳务派遣机构, 但农民退出农村的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跟不上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需要最后, 考察非理性和软制度, 绝大多数农民工来自中西部农村地区, 农民相较沿海地区更加守旧和传统, 恋土情结根深蒂固, 不愿轻易放弃土地承包权, 缺乏彻底断开人地脐带关系的决心和勇气在农民工城镇进入环节中, 从外部障碍看, 由二元户籍及其导致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二元社会保障都是促使农民工不能或不愿彻底转移的根本性原因 此外, 就人力资本看, 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 职业技能欠缺; 就社会资本看, 农民工找工作依然主要靠血缘、 亲缘、 地缘关系; 还有类似于发展经济学中 “路径依存Ⅱ” 的农民工诚信建设困难问题 这些看似内部障碍的因素, 实际也都由外部的软硬制度直接或间接导致至于当前最关键的农民工城镇融合环节,二元制度下, 农民工工作不稳定、 无保障、 收入低、 受教育水平低,社会地位明显低于制度内生存的人群,而且缺乏向上流动的机制和空间 大部分人没有加入农民协会、 农民工工会等组织, 利益诉求不畅, 也几乎没有参政议政的渠道这使得一方面, 政府没有与之充分沟通, 促进其彻底转移的政策有效性自然打折扣, 另一方面, 没有组织保障, 农民工遇到矛盾和利益纠纷时或退让妥协或激进冲突, 给城镇管理和社会安全带来隐患,也加重了他们的边缘化进而导致转移不彻底。

      同样地, 考察非理性和软制度, 农民工普遍受到城镇文化环境的约束和排斥,歧视和偏见使他们处于孤岛, 在主流生活之外形成亚文化 这种亚文化长期受压抑和排挤, 容易成为冲突的引爆阀, 造成农民工的各种短期机会行为, 加重歧视和偏见事实上, 这些歧视和偏见经常是相互的, 使农民工与市民交融困难, 许多农民工因此选择了回流根本出路: 破除制度障碍, 推进市民化进程发展经济学理论与国际经验表明,在农村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发展中,实现大多数农民工市民化是最终落脚点, 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最终出路当前,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既不愿意回到农村当农民,又不能或不愿在城镇安家成为市民, 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状态,成为所谓的 “两栖人” 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 会引起诸多社会问题, 危及社会稳定与和谐处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融入临界阶段的农民工, 面临着从被边缘化到自边缘化的新问题,要推进农村劳动力继续稳定转移, 就要在农村退出、 城镇进入和城镇融合三环节上,设法制定能够推进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 在农村退出环节, 重点是处理好农民工与家乡土地的关系与联系,设法割断他们与土地的脐带关系,剥离土地承担的社会保障功能, 促使农民工顺利退出农村。

      在城镇进入环节, 为保证农民工顺利进入城镇, 就要逐步清除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各种制度障碍, 同时结合政府、 企业、 社会多方面力量引导和帮助农民工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诚信资本的提高 最后, 在城镇融合环节, 重点考虑提升农民工的权利资本, 进一步推动制度融合、 文化融合、 社会融合以及心理融合, 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镇社会, 实现市民化特别是第二代农民工的彻底转移 (作者分别为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讲师;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农民工的代际分化、 行为选择与市民化研究” 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城镇化战略与农民工代际分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的部分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分别为: 70973092、10CJL035 )注释①陈新焱, 杜蕾:“ ‘民工荒’ 真相调查” ,《南方周末》 ,2011 年 3 月 3 日②陈美寿:“广东中山积分入户城区竞争激烈镇区指 标空缺” ,《深圳商报》 , 2010 年 6 月 18 日③刘传江:“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边缘化与市民化” , 《人口与计划生育》 , 2004 年第 11 期。

      ④Loomes G Sugden, R.Regret Theory, An Alter-nativeTheoryofRationalChoiceunderUncertainty,The Economic Journal, 1982, 92(368): 805-824.⑤Bell D.E.,Disappointment in Decision Making un-der Uncertainty,Operations Research, 1985, 33(1): 1-27.⑥廉思:《蚁族: 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 , 桂林: 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第 43~48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