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5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七)语文答案.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手可****6
  • 文档编号:600889441
  • 上传时间:2025-04-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0.2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5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七)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 【解析】C项强加因果作者与读者之间文化对应关系的差异,典故常常造成读者读诗时的‘视境中断’”与“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虽喜欢用典,但中国古典诗论对于用典却多有讽刺贬斥”没有因果关系2.(3分)D 【解析】A项“但也能从中更多地体会到典故在诗中的象征意义与感情色彩”错误,误读典故的读者不懂得典故的涵义,是无法正确“从中更多地体会到典故在诗中的象征意义与感情色彩”的;B项“与陶、谢、东坡之诗相比稍逊色一些”错误,材料二中只是提出诗词有“隔”与“不隔”之分,并未对“隔”与“不隔”的诗词进行比较,也未指明这些诗词有高下之分;C项“必然”太绝对,在熟悉典故的那些读者的眼里,这种“视境中断”便不存在了3.(3分)B 【解析】根据上下文,材料一第四段主要通过录音机突然断电式的中止和交响乐曲谱中的暂时休止的区别来强调熟悉典故的读者因遐想而引起的暂时停顿与其他读者因不了解典故而引起的“视镜中断”是不同的因此划线处要与两种停顿的区别有关A选项中朱光潜强调了节奏与生理自然节奏相符会带来美感,不符合语境;B选项中阿恩海姆提到声音突然中止的死寂静止与充满生机的安静的区别,符合语境;C选项中瓦尔特·本雅明表达的观点是电影通过动态影像重构人类感知方式,静止图像无法传递运动本质,不符合语境;D选项中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提出的“和”与“韵”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论对艺术形式与内在和谐的高度关注,不符合语境。

      4.(4分)①看电影正看到赏心悦目时被迫中断;吃饭吃得正香时石头硌牙②熟悉典故的读者因遐想而引起的暂时停顿与其他读者因不了解典故而引起的“视镜中断”不同每点2分,答案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得分)5.(6分)①减少与作者之间文化对应关系的差异,理解典故的涵义《蜀相》中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以卓越的智慧、忠诚和治国才能闻名于世,被后世誉为“智慧的化身”他为恢复汉室,诸葛亮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因国力悬殊、粮草不济未竟全功②能从中体会到典故在诗中的象征意义与感情色彩《蜀相》中,诗人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典故,表达了对诸葛亮尽忠蜀汉、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精神的赞叹,也暗示了诗人想像诸葛丞相一般尽忠朝廷的志向;用“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一典故,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③能由典故联想用过这一典故的诗句,丰富诗句内涵和层次比如联想到陆游《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也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同时用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暗含了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每点2分,答案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3分)D 【解析】“她最终选择自焚”错误,原文是“手照落在地上,不知不觉地延烧了拖垂着的衣襟,等到她觉得周身火热才惊慌地呼喊时,一股毒烟冒进了她的口鼻,便昏厥过去家人听见叫喊的声音跑来,拿冷水泼在她的身上,因而便不救了假如当时用毡子裹住她,或想法撕去她的外衣,那么负伤的身至今还活着的吧她的死是意外,是失救,不是选择自焚7.(3分)C 【解析】A错误原文并未通过大篇幅的心理描写直接展现农家少女内心的心理变化,更多的是通过细节描写来暗示和反映其内心世界,且对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的揭示并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来完成;B“这样写让原本虚构的故事更强烈地激发了读者的同情”错误,原文有“让这故事中的真实偿补这损失吧”,这说明这个故事并非虚构;D.错误原文并未采用倒叙的手法,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也并非通过增强故事的悬念性来体现8.(4分)①嫁衣,本应是幸福婚姻的象征,如今却被锁在了一个荒诞无稽的古楼中,象征着堂姐被禁锢的青春、被扼杀的幸福和被消磨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②堂姐的嫁妆是给未来孩子的苎布、带子、衣被、花兜,还有替长辈戴孝的孝服,她的一生都困在了封建家庭和婚姻里日复一日奔忙,一生“为他人做嫁衣”。

      ③通过“锁”这一动作,暗示了封建礼教、家庭束缚对女性命运的桎梏,引发读者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④作者说“这楼中锁着我的堂姐的嫁衣”,不仅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更是对堂姐悲惨命运的深刻揭示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9.(6分)答案一:倾向于散文体裁①从题材选取上看,本文写的是堂姐出嫁前、后的家庭生活,表现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感受这种题材更贴近散文的特点,侧重于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而非小说那样通过虚构的情节和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②在结构安排上,本文虽然以叙述为主,但无完整情节,是以一种散文化的笔调,自由地展开叙述作者通过片段式的描写,将农家少女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下的情感和生活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了一种“形散神聚”的散文结构③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本文虽有中心人物,但并没有着力刻画形象,也没有像小说那样通过情节发展来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相反,作品中的农家少女更像是作者情感表达的载体,通过反映她的人生经历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答案二:倾向于小说体裁①从题材选取上看,作品中的情节和场景都具有一定的虚构性,而小说往往通过虚构的情节和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②在结构安排上,《嫁衣》虽然没有严格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网,但作品中的各个部分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呼应。

      作者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安排,使得作品中的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系这种结构安排更符合小说的特点③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嫁衣》中的人物形象虽然那么鲜明突出,但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刻画,使得这些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个性和特点这些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行为和言语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这使得作品更具有小说的特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文体特征及对作品赏析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对小说和散文的特征清楚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而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10.(3分)ABE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画波浪线部分的句意为“一会儿,马骥往回走,街市上的人看见他,吓得大声嚷叫着、跌跌撞撞地逃跑”,所以断句应为“无何,马归,街衢人望见之,噪奔跌蹶”,即ABE11.(3分)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词义、虚词用法、古代文化常识的准确掌握诸,兼词,之于”,正确荐诸国王”句意为“把马骥推荐给国王”;《兰亭集序》中“或取诸怀抱”句意为“有的人从胸怀抱负说起”两句中的“诸”字用法相同12.(3分)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村里人形貌长得与华夏人相近,他们都渐渐接近、并用酒食招待马骥”表述有误根据原文“然奇丑者望望即去,终不敢前其来者,口鼻位置,尚皆与中国同,共罗浆酒奉马”(但是那些长得奇丑的,看看他就离开了,始终不敢到跟前来那些来的人,五官的位置都与中国人大体相同,他们共同张罗酒菜招待马骥),可见村里人也有长得奇丑的,且始终不敢接近马骥13.(8分)(1)(4分)如果公然保持男子汉的本来面目去游逛都城,不吓得四散奔逃的人,大概几乎很少了2)(4分)于是和美丽不被容纳、丑陋却越加被看重这些事一样,同样遭到摈弃排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第(1)句中“须眉”译为“胡子眉毛”,或将“带须眉”意译为“保持男子汉的本来面目”(“须眉”指代男子,如“巾帼不让须眉”);“走”译为“逃跑”;“几”译为“几乎”;“希”通“稀”,译为“少”4个点各占1分第(2)句中“与”译为“和”,“见”译为“被”,“乃”译为“却”,“摈斥”译为“摈弃排斥”4个点各占1分14.(3分)绝大部分好奇但不敢接近官员们想增长见识,就邀马骥见面,可马骥总是吃闭门羹,官员及家眷只是从门缝里偷看议论,没人敢开门迎接马骥也有例外,执戟郎就把马骥奉为上宾,行主客之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分析、提炼、概括文意的能力根据原文“于是缙绅大夫,争欲一广见闻,遂令村人要马然每至一家,阁人辄阖户,丈夫女子窃窃自门隙中窥语一日,无敢延见者……郎果喜,揖为上宾乃具饮馔,修主客礼翼日,趋朝,荐诸国王”,可见罗刹国的缙绅大夫对马骥的态度,绝大部分好奇但不敢接近(观点1分);官员们想增长见识,就邀马骥见面,可马骥总是吃闭门羹,官员及家眷只是从门缝里偷看议论,没人敢开门迎接马骥(举例1分);也有例外,执戟郎就把马骥奉为上宾,行主客之礼(例外1分)15.(3分)A 【解析】A项中“透露出作者的归乡之喜,希望终老故乡”表述有误原文“天遣为农老故乡”中的“天遣”是归乡为农之由,言“遣”见出作者内心的愤抑不平,所以无法从“老故乡”中看出作者的归乡之喜16.(6分)①从语言风格上看,本诗用语平淡质朴,通俗易懂,虽有多处用典,但自然贴切与陶诗质朴实在、生动精妙、不加雕琢的语言风格相似②从情感抒发上看,本诗表现乡村美景及闲适自得生活的无限魅力,抒发的是回归田园之乐与陶渊明向往宁静闲适、自然质朴生活的诗歌主题相似,其中“桑麻长”更是直接化用陶诗③从表现手法上看,本诗用白描手法,就近设喻,把平凡普通的乡村景色写得清新秀丽,隽永自然。

      与陶诗以田园风光为景简洁勾勒出一种疏淡清远、浑然天成的农村生活场景相似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题干要求学生分析本诗与陶诗风格相似之处,诗歌的风格可以从诗歌语言、情感、意境等角度进行分析语言风格上,陶诗语言平淡质朴,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等;本诗“天遣为农老故乡,山园三亩镜湖傍”“嫩莎经雨如秧绿,小蝶穿花似茧黄”同样通俗易懂因此,本诗与陶诗的语言风格相似情感表达上,陶诗的《归园田居》等诗以田园生活为主,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表达诗人对田园美景、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本诗既描写了乡村美景,叙述了乡村生活,还抒发了诗人归隐田园的乐趣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写农家生活,风调雨顺,收获丰盛,农民生活富足快乐相逢但喜桑麻长,欲话穷通已两忘”两句写作者的感受,描写自己沉醉于纯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忘怀了人生得失因此,本诗与陶诗的情感主题相似诗歌意境上,陶诗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等自然寻常的美景,用白描的手法简单勾勒出了疏淡、清远、静谧的生活场景,达到一种物我两忘、天然淡泊的美妙境界;本诗同样使用了白描手法,“嫩莎经雨如秧绿,小蝶穿花似茧黄”描写村居环境,既是简笔勾勒,又是就村居的常见景物进行比喻,勾画出乡村美好又充满生机的风光,营造了一种清新秀丽、隽永自然的意境。

      因此,本诗与陶诗的诗歌意境相似17.(6分)(1)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2)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漏字、多字该空不给分3)示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示例二: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示例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示例四: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漏字、多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18.(3分)A一望无际/无边无际/无边无垠/无边无涯B举目千里/极目远眺/纵目远眺 C游目骋怀/驰目骋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A此处与后句句式对称且内容相关,后文“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天空”的定语是“辽阔无边”,可填“辽阔无边”的近义词“一望无际”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B此处与后句“足以俯仰天地”句式对称,且与后文内容“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相关,可填与“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度(下)3月高三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福建省莆田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试卷(有答案).docx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地理试题.docx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政治试卷.docx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5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 英语试题(含答案含听力原文).docx 贵州省毕节市2025届高三年级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含答案.docx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五单元 圆 5.2 圆的周长.docx 江西省鹰潭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广东省江门市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七)数学答案.docx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1.5 倒数.docx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1.1 万以上数的认识.docx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度(下)3月高三联考政治答案.docx 2025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高中毕业班3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试题(含答案).docx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数学试卷.docx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一模考试试卷政治(原卷版).docx 贵州省铜仁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 2025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历史试卷.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