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精卫填海【慕课堂版教案】.docx
7页13 精卫填海教学目标1.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读准“少”这个多音字2.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3.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4.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5.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教学重点1.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1.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2.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的生字词较少,而且识记起来较为容易要求会写的生字有5个,在识字教学中,注意提示生字的写法,如“帝”中间的部分是“冖”,不是“宀”;“曰”和“日”相仿,但是“曰”要扁而宽2.阅读理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古文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可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等方式,让学生能读通句子,并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意3.学会表达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外,还要锻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意思学会用“这个故事讲的是……”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达学前准备1.课前预习(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认读、理解生字2)借助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3)查阅资料书或上网搜集有关《山海经》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读准“少”这个多音字2.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学过程一、旧知导入1.同学们,下面的文章,你熟悉吗?来,让我们大声诵读一遍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2.设问:大家发现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之处?3.小结:大家说的很对,都是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它们的语言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4.出示课件《精卫填海》,齐读课题设问: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文言文,大家想知道什么呢?过渡:精卫是谁?它为什么填海?结果怎样?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领略神话故事的美妙吧二、出示资料袋,获取信息1.课件出示《山海经》的相关信息,与学生交流《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现存18篇,保存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还是我国第一部描绘山川与物产、风俗与民情的大部头地理著作,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
其中有关矿物的记录,更是世界上这一类文献中最古老的类似记录2. 看图认识精卫鸟: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最,红色的脚3.了解单元语文要素: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二是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三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学生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读准:溺nì,鼻音;堙 yīn,前鼻音2)出示多音字:少少年 少女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多少 少数冬天,出海捕鱼的人少了上面的词语和句子中的多音字,你会读吗?一齐读一读吧 (3)出示本课会写的字,重点指导:帝 曰 溺 衔注意:“帝”,中间的部分是“冖”,不是“宀”;“曰”和“日”相仿,但是“曰”要扁而宽,写的时候要注意看清字形;“溺”和“衔”的笔画较多,请大家跟老师一起书空写在田字格中时,注意各笔画之间写紧凑3.读通课文,读准节奏1)学生试读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用“/”画出停顿3)课件出示难句,教师领读,学生练读炎帝/之/少女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4)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四、朗读课文,读得流利跟着课文的录音,多诵读几遍 五、借助注释,读懂大意1.出示课件,理解: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由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2.看图认识炎帝:炎帝,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首领尊称,号称“神龙氏”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曾亲尝百草,发明刀耕火种和两种翻土的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还亲自教导先民制造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3.课件出示:少女、故,理解古今不同意思少女 古义 小女儿 今义 年轻女孩故 古义 因此 今义 旧4.课件出示理解文言文语句的方法:原文 女娃 游 于 东海注释 女娃 游玩 在 东海意思:女娃在东海游玩方法:根据意思调整词语顺 运用上面的方法说说:以堙于东海5.连起来说说文言文大意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去填塞东海6.分清故事的原因和经过:故事的原因: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为了不让别人也丧失生命,她化为精卫鸟,要去填平大海故事的经过: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去填塞东海7.设疑:为什么这个故事没有结果呢?你有什么见解?这个神话故事用三十多个字就讲清了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体现了文言文语言精炼的特点。
文章的结尾留白,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六、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2.收集有关中国古代神话的四字成语第2课时一、复习旧知识1.听写词语1)请同学们准备好纸和笔,听清楚,写规范:炎帝 名曰女娃 溺水 往返 衔接(2)你写对了吗?请认真核对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而亡它不想让大海夺取其他人的生命,就化成精卫鸟,精卫去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头,要把东海填平二、品味语言,感悟形象1.读课文,哪句话哪个词语感动了你?课件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与东海2.引导理解:“常衔”你认为什么是常衔?)“常衔”是很多次衔着通过这个词,可以读出精卫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的精神3.创造情景,角色体验:听精卫说要填大海,大海冷笑着说:你这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你怎么可能把我填平我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精卫认真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精卫在填海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发挥想象说一说一是可能路途遥远,迢迢千里 ;二是可能天气恶劣,苦不堪言;三是工作单调重复,容易生厌;四是工作量,需要很多木石;五是可能遭遇凶险,吉凶难料。
面对这些,精卫放弃了吗?是的,她没有因此而放弃请有感情地读一读 5.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当狂风刮起时,海面上波涛汹涌,精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狂风刮起暴雨来临,周围电闪雷鸣,精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到了,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精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卫毫不动摇,丝毫不惧劳累,一直在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头,然后把它们填入东海,这是一只怎样的精卫鸟?板书:锲而不舍、 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永不服输不达目的绝不罢休56.在我们的记忆中,还有哪些人物也具有精卫填海的精神?移山的愚公 补天的女娲 悬梁的孙敬 刺骨的苏秦7.总结:人们通常用精卫填海来形容那些不畏艰难,努力奋斗的人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锲而不舍的毅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三、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发挥想象,讲好故事1.提供讲故事的方法要把故事讲得完整,曲折生动,有哪些好办法呢?(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用自己的话讲清原因、经过,还可以给故事加上一个结尾。
2)借助注释讲述故事,把注释变成自己的语言如,讲到炎帝,可以这样说:传说,远古的炎帝十分了得,他牛首人身,是部落里最有威望的首领,曾经尝百草,会造陶器人们十分敬佩他讲到女娃,可以这样添加:女娃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又正直善良,见到身边的不平事总要管一管炎帝十分喜欢她,部落的人也当她是天使讲到精卫,可以这样描述:她的魂魄化作精卫鸟这只精卫长得有点像乌鸦,不过比乌鸦漂亮多了你看,她有着红色的脚,白色的嘴,头上还有好看的花纹3)借助图画,想象场景讲故事的时候,要抓住变化来讲如,大海先前是什么样子?投进石子后又是什么样子?大海发怒呢?可以用下面的词语来描述:无边无际平静的大海 大海起了波澜 大海裹挟着狂风 卷起巨浪(4)想象角色的对话、动作、态度等 2.相互交流故事,听故事五、拓展阅读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愚公移山》,并说说自己感悟到什么愚公与精卫的形象具有相同之处:它们都是敢于挑战大自然的英雄,都反映出人类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顽强精神和乐观态度六、总结全文中国古代神话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为了战胜自然灾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生命何等脆弱《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只有发扬精卫填海的精神,锲而不舍,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山海经》中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大家都读读,从中你会收获很多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家长听3.收集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记下来,讲给同学或家长听附: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