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科举制的创立.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29675908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2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教材分析】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文化”的广义角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华文化中“最显凸的创发”本课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教学过程】从当前的考试导入(侧重于考试的功能)那么科举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一、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学生列表归纳)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①隋文帝:隋文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办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七月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 ②隋炀帝: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定十科举人,包括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臂力骁壮等,其中文才秀美科,当即进士科。

      放宽了录取标准,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提问:九品中正制与科举考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主要凭士子的名望和门弟开科考试录取标准是士子的考试的成绩,注重的是考生的才学和能力③唐太宗:唐太宗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唐太宗时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还增加了考试的人数例如,进士科考试,每年应试的人少则八九百人,多则一二千 人,而其中能及第的不过十余人以至三十人左右,录取比例不过百分之一二由于就举的人多,而录取的名额少,50岁能考中进士的人,还算是很年轻的了,仍被看作“少进士”,终身不第的人居多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正因如此,进士及弟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人称“登龙门”一旦考中就飞黄腾达,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④武则天:增加了考试科目殿试:武则天在宫殿亲自面试考生武举:考察武功和骑射⑤唐玄宗:诗赋成为主面的考试内容三、科举制的影响科举考试比以前的九品中正制有哪些进步?联系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可以通过下面的问题提示学生思考)①某单位招聘职员,有一百人要参加,而只能录取十个人,如果你是考官,你会考试哪些因素,进行哪些测试?——科举考试也是贯彻“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行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

      让有真才实学的人可以进入各级政府任职②如果没有考试,你会不会认真读书?——科举制把“读书-科举-做官”连为一体,所以要做官就得读书,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如果你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你会怎么做?——科举制十分重视读书人的基本功,特别是书法和文采读书人为了能取得好成绩,就得在这方面下功夫,所以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书法和文学)的发展总结: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出示两组材料: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讨论:这里的考试制度指的是什么?从这两则材料能反映出什么问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6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 树之歌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5 朱德的扁担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6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0 雪孩子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 小狗学叫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铁锈还是铁吗(含练习)》参考课件.pptx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含练习)》参考课件.pptx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地球人类的宝藏(含练习)》参考课件.pptx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金丝猴的家(含练习)》参考课件.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与例文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4 八角楼上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0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9 雾在哪里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