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职业健康培训教材剖析.docx

36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59113625
  • 上传时间:2022-09-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7.49K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焦作千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职业健康培训教材目录一、 概念及名词解释二、 我国法定职业病的类别三、 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四、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五、 煤尘六、 噪声的分类、危害及防护措施七、 职业禁忌症八、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附:职业健康试题及答案一、概念及名词解释(一) 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 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 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构成《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要件:1、 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营组织的劳动者;2、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 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 素而引起的,其中放射性物质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发出的 a 射线、B射线、丫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等电离辐射;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在上述四个要件中,缺少任何一个要件,都不属于本法所称的职业病二)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 种危害三)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那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 理、生物以及 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四) 职业病是如何发生的劳动者接触到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不一定就会发生职业病造成 职业病发生 必须具备一定的作用条件,同时受一定的个体危险因素的影响其中作用条件包括: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接触 的强度;个体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营养缺乏、其他疾病和精神因素、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或个人习惯五)职业有害因素的来源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 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条件或 要素,统称为职业有害因素职业有害因素是导致职业性损害的致病 原,其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有害因素的性质和接触强度等 职业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 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2) 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高 低气压等),噪 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 射频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a射线、B射线、丫射线、x射线、 中子射线等);⑶生物性有害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 真菌、寄生虫及某些植物性花粉等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职业心理紧张、 体内个别器官或系统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 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 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符合职业卫生 标准(如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在同一个车 间内)和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二、我国法定职业病的类别根据《中华人民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分十 大类115种疾病,具体如下:第一类、尘肺 (13种疾病)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 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 &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 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 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第二类、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 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7、 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 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 的其他放射性损伤第三类、职业中毒 (56种疾病)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6、铊及 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 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14、二氧化硫中毒15、光气中毒16、氨中毒17、偏 二甲基肼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0、二硫化 碳中毒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工业性氟病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26、有机锡 中毒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 正己烷中毒32、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 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 烯中毒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中毒43、甲醇中毒44、酚中毒45、五氯酚(钠)中毒 46、甲醛中 毒47、硫酸二甲酯中毒 48、丙烯酰胺中毒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50、有机磷农药中毒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52、杀虫脒中毒53、 溴甲烷中毒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 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 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第四类、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5种疾病)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 第五类、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疾病)1、炭疽2、森林脑炎3、布氏杆菌病第六类、职业性皮肤病(8种疾病)1、接触性皮炎2、光敏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 座疮6、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 &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 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第七类、职业性眼病 (3种疾病)1、化学性眼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 性白内障、 三硝基甲苯白内障)第八类、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3种疾病)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蚀病第九类、职业性肿瘤(8种疾病)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 血病4、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 肝血管肉瘤7、焦炉工人肺癌 &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第十类、其他职业病(5种疾病)1、金属烟热2、职业性哮喘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4、 棉尘病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三、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引用:GBZ 188-2013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7.1噪声7.1.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7.1.1.1 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a)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500Hz、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HL );b) 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双耳平均听阈》40 dBHL ;c) 任一耳传导性耳聋,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 dB7.1.1.2 检查内容:a) 症状询问:1) 有无中、外耳疾患史,如有无流脓、流水、耳鸣、耳聋、眩晕等症状;2) 可能影响听力的外伤史、爆震史;3) 药物史,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氮芥、卡伯、顺铂、利尿酸、水杨酸类、含砷剂、抗疟剂等;4) 中毒史,如一氧化碳等中毒;5) 感染史,如流脑、腮腺炎、耳带状疱疹、伤寒、猩红热、麻疹、风疹、梅毒等疾病史;6) 遗传史,如家庭直系亲属中有无耳聋等病史;7) 有无噪声接触史及个人防护情况。

      b) 体格检查:1) 内科常规检查;2) 耳科常规检查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 ALT、纯音听阈测试;2) 选检项目:声导抗、耳声发射7.1.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7.121 目标疾病:a) 职业病:职业性噪声聋(见 GBZ49 )b) 职业禁忌证:1) 除噪声外各种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500Hz、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HL );2) 任一耳传导性耳聋,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 dB ;3) 噪声敏感者(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纯音听力检查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dBHL ,但噪声作业1年之内,高频段3000Hz、4000Hz >6000Hz中任一耳,任一频率听阈》65dBHL )7.1.2.2 检查内容:a) 症状询问:同7.1.1.2 a)b) 体格检查:同7.1.1.2 b)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 必检项目:纯音气导听阈测试、心电图;2) 选检项目:纯音骨导听阈测试、声导抗、耳声发射、听觉诱发电 反应测听注:听力测试应在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 48小时后进行7.1.2.3 复查:下列情况需进行听力复查:a) 初测纯音听力结果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HL者;b) 听力损失以高频为主,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25dB者,听力损 失可能与噪声接触有关时;c) 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40dB者,怀疑听力损失中耳疾患所致;d) 听力损失曲线为水平样或近似直线者。

      7.124 健康检查周期:a) 作业场所噪声声级》85dB Leq(A/8h) , 1年1次;b) 作业场所噪声声级》80dB Leq(A/8h) , <85dB Leq(A/8h) , 2 年 1 次7.1.3 应急职业健康检查7.1.3.1 检查对象:因意外或事故工作场所易燃易爆化学品、 压力容器等发生爆炸时所产生的冲击波及强脉冲噪声可能致中耳、内耳或中耳及内耳混合性损伤,导致急性 听力损失或丧失的现场职业接触人群(包括参加事故抢救的人员)7.1.3.2 目标疾病:职业性爆震聋(见 GBZ/T238 )7.1.3.3 检查内容:a) 症状询问:如听力障碍、耳鸣、耳痛等b) 体格检查:1) 耳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外耳有无外伤;鼓膜有无破裂及出血, 听骨链有无断裂等;2) 合并眼、面部复合性损伤时,应针对性的进行相关医科常规检查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 必检项目:纯音气骨导听阈测试;2) 选检项目:声导抗(鼓膜无破裂者)、耳声发射、听觉诱发电反应测听、40Hz电反应测听d) 必要时进行作业场所现场调查e) 医学观察:1) 无鼓膜破裂或听骨脱位、听骨链断裂者应在接触爆震后开始动态 观察听力1〜3个月;2) 鼓膜修补、鼓室成形以及听骨链重建术者动态观察听力可延长至 6个月;3) 并发急慢性中耳炎患者听力观察至临床治愈 ;4) 合并继发性中耳胆脂瘤的患者听力观察至手术治疗后。

      7.1.4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7.141 目标疾病:职业性噪声聋7.142 检查内容:同 7.1.2.2四、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一)粉尘的危害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够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 颗粒电厂 的生产性粉尘主要产生于锅炉燃烧的煤尘、燃料运煤系 统、贮煤场及制粉系统、厂房内设备检修、清扫、保温材料、除灰系 统等我国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为 4mg/m3 (连续工作 8小时平均接触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为 3.5mg/m3,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为4mg/m3 在粉尘允许浓度的环 境场所工作,人体对吸入呼吸道的粉尘可自行清除,其清除方式为:沉积在呼吸道的粉尘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清除: 呼吸道的黏液纤毛系统和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气管壁上的纤毛在向咽喉方向摆动时, 可 将阻留在气道壁黏液层中的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