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定稿—40号李国芹“浅析河南豫剧的声腔特点”.doc
13页学校代码10753学 号 200805320140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析豫剧豫东调的声腔特点作 者 李国芹 院 系 音乐舞蹈系 班 级 2008级音乐学班 学科专业 音乐学 指导教师 马恒辉讲师 提交时间 二0 —二年五月 摘要豫剧是中国四大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省以及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 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豫东调”是河南豫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声腔流派 Z—,也是以区域特色为其特征的戏曲音乐文化豫东调的板式表现力强,富有变化,唱 腔声高音细,高亢激越,坚实粗犷,内容丰富生动,它是深厚历史文化与浓郁乡土民俗艺 术的结合产物2006年5月20 R,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键词:豫剧豫东调声腔特点AbstractOpera is one of the four operas in China, May 20, 2006, Opera was includ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ccurs mainly in parts of Henan Province and Shaanxi, Gansu, Shanxi, Hebei, Shandong, Jiangsu, Anhui, Hubei and other provinces. Yudong tune H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in Henan Opera Tune genr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pera music culture. Yudong tune the plate and strong performance, full of changes, singing sound treble fine, high-pitched and loud, solid and rugged, rich in content and vivid, real and touching, it is the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rich history and culture with a strong local folk art.Key words: Henan Opera; Yudong tune; tune characteristic目录摘要 I关键词 IAbstract IIKey words II一、 豫剧概述 1二、 豫东调的声腔分析 12. 1豫东调声腔的板式结构特点 22丄1二八板 22・2・2慢板 32. 2豫东调声腔的演唱风格特点 4221甩腔 52.2.2讴月空 5结语 6谢辞 7参考文献 8浅析豫剧豫东调的声腔特点一、 豫剧概述豫剧又称河南梆子,大约起源于北宋,诞生地是在河南开封和开封周围各县。
豫剧是 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 所以称之为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也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河南豫剧为 河南梆子戏它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在我国的湖北、安徽、江 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 豫剧团的分布豫剧按其声腔特点划分为三大流派:即豫东调、豫西调和现代调豫东调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主要流行在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地区,豫东 调繁衍于商丘这片平原上,其艺术门类也会受到这个地方的风俗地域、生产方式、宗教信 仰以及其他流派的影响,因此也叫“东路调”,代表剧H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白 蛇传》等豫西调又叫“西府调”,主要流行于郑州以西的大部分地区,在乡村山野演出吋都是 在靠山背坡搭台,因此也叫“靠山吼”,“靠山簧”或者“山梆子”等代表剧FI有《关公 拜寿》、《出五关》等现代调是建国后,整合豫剧其他声腔,形成的新唱腔通俗易懂、类似民族音乐, 欢畅明快代表剧FI有《朝阳沟》、《倒霉大叔的婚事》等二、 豫东调的声腔分析豫剧在我国戏曲四大声腔中属于梆子腔体系,梆子腔是板腔体的组织形式Z—。
但是 它及所属豫东调有着自己独特的板式结构,并由此构成的一整套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尤 为表现在其唱腔音乐的板式与演唱的风格上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豫东调形成了独特的艺 术规律唱腔曲调都是以小州音韵的豫东地区(开封、商丘为中心)的语言音韵和语调为基 础的,在演唱小多用假嗓(二本腔),具有声高音细,高亢激越,明快花俏,绚丽多姿,富 有变化的特点其发音与这个地区语言发音和群众的欣赏习惯息息相关:如唇音较多、吐 字较轻、行腔中喜加衬字豫东调作为一支独具特色的戏剧门派拥有自己的风格:高亢、挺拔、激越、奔放在 表演上以激情见长,这些特征都是i代又i代艺术家在豫东调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进 总结的结果,使豫东调逐渐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并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2.1豫东调声腔的板式结构特点板式是指唱腔音乐中的板眼形式,也是戏曲音乐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即节拍形式 依板(强拍)、眼(弱拍)形式的不同,分别称为一板三眼(四拍子)、-•板一眼(二拍子)、有 板无眼(一拍子)、无板无眼(散板)豫东调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其主要声腔板式有四种,即二八板、慢板、流 水板和飞板等下面以二八板和慢板为例进行分析2. 1. 1二八板二八板在豫东的四大板类小表现力最强,变化最丰富。
二八板也是豫剧中常用的一种 板眼,它的节拍是“一板一眼”,只是变化形式有用“有板有眼”或“无板无眼”的节拍, 二八板的上韵、下韵各有八板(八个小节),所以叫它“二八”代表曲冃有马金凤大师演 出的《穆桂英挂帅》,如下例:例1 •2 21 2 3 5 5 -5 6〃 「二—… 二TJL •外那r7 e 5 5 < 2 3 2 2 7 3三声5)6• •2JL同JLS.天疲府里A|(7A •走由来我(5 56 臣.5)■?I 头菽金(8、)6•缈誠討也•辿 7 6qhh (5)当年的佚6 6 S 6 2 5甲我又披上了(盪| 2_5 o 5律0>】諄天%、(•?)ft•氏崔5(5)莫.65^5 |料fl/6 2ft2762五 十三步]5 7 6^ | SS, |史■三 1WAJ2.(5)| 51■■22 ••字■ • • • •2223 里0 22222•丨I 2i0 )12dLW 5r0 < 5 )如云,75 6 ] 2^C |詮、c 16 a 13 <:5)1 2. aa 6斗* ・tt上"Uz写通过上例可以看岀二八板的结构是由上下韵所构成的基本段落,段与段相连构成大的唱 腔,二八的开始有大过门,唱腔中有很多小过门,上下韵之间没有较大的过门,过门小常 结合打击乐的特别多,所以,二八是一个旋律变化丰富多彩、具有较强表现力的板眼。
2.1.2慢板豫东调的慢板一般为4/4拍的三眼板,其丄下句唱腔起于中眼而落于板丄慢板的起 腔形式又分整板和散板两种整板起的称为“头句腔”,散板起的是将第一句唱“栽板” 或“大板起”,从第二句进入慢板慢板的收腔乂称“锁板”,基本结构与普通的下句相同, 只是收腔吋速度大多渐慢,并随着收腔尾音有一个简短的过门慢板的旋律优美动听,变 化多种多样,唱腔非常丰富,最适合表现各种抒情的场面,加上速度和强弱的变化,慢板 所能表现的情感面就更宽了,慢板的速度伸缩性较大,可以随其内容情绪的不同而用快、中、慢的速度其代表剧H有常香玉大师早期的剧H《白蛇传》如下例: 例2.(慢板IV| Ls 2i 75 Jt - 来• • ♦ •<1.2 53|5 i 7 6-)5J骂76 5海( 5 6 5 )(2-05 *55 3 2-5 2 1不如會6 -g es |6 -) 6・ 7 6 5俺,— 无有— •二还无有故.*7・7 兽.你6 6・ 亲(哪)•6> 7 6冷 |得(667 6 52>4 5 )4・ 5无 亲5 *4・ 5故■孤 苦6 无 卞、J — ・ ・3562176 奔投6^5伶5( 5 6 5 >■ ■ 仃.5 3 5 ( 5 5 65・3 哪1 ・ 2 3 5 2 1 7 6■ ■— ■ ■ ■ ■ ■ — — ■ 一 —| 号 i 7)5 5 仓才)恨上从例中可看出,此段典型的慢板,起于中眼,即“5”音丄,落到了第二个完全小节的第 一个音符”音上,即落于板上。
在收腔吋速度渐慢,并随着收腔尾音有一个简短的过 门2. 2豫东调声腔的演唱风格特点豫东调的发音与该地区语言发音和群众欣赏习惯有密切关系,如唇音较多,吐字较轻, 以商丘一带的语音为声腔的基础,较地方化、自由化,行腔小喜加衬字、叠字,显得轻巧 抒情,口语家常、俏皮诙谐,乡土气息浓郁多以本嗓唱字,假本音或小嗓放腔女生花腔 以明快、俏丽较多;男生则更见挺拔、昂奋,起初以本嗓“带喊儿”卩昌出,“河南讴”之 名也实际是由此出2. 2. 1甩腔“甩腔”又叫抛腔、拖腔它的特点是一字多音(腔)JL述例1,选自豫剧《穆桂英挂帅》,该剧写穆桂英53岁乂出征的故事余老太君命 杨文广进京探事,适逢宋王校场选帅,眼看帅印要落入兵部尚书王强之子王伦手中,文广 兄妹不服,下校场连中三兀九箭,王伦提出比武,杨文广刀劈王伦于马下,宋王盘问身世, 方知是杨门之后,遂蜴帅印穆桂英久离戎马不愿出征,经余太君劝慰激励,她53岁又 再次披挂率军出征这是穆桂英重新披挂,率兵出征的“蓄势”唱段,演唱此段吋要按照帅旦的行•当特点, 突出表现剧中人物山帼英雄、叱咤风云、威风凛凛的英雄气概,要唱的字韵铿锵,吐字要 真切,气口要饱满,昂奋激情。
其中“帅字旗”中的“旗”字一定要拖住,因为这是一个 长拖音,以旋律丄行四度跳进高音“空”的长拖音,来形容校场上千军万马、旌旗摇动的 壮丽场面唱的要强劲有力,有气势一些,要让人觉得似有一股穿云裂石之势,从而把穆 桂英重见帅旗时的激动感慨之情和她的豪情斗志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我五十三岁乂管 三军”的甩腔,要放的开,挺得住,洒脱,情到意到腔自然美在“谁料想”的“想”字 上收音,顿住,然后再以旋律JL行四度跳进高音“矗”,和强有力的切分音和结合的方法 甩腔、放声这里采用“一收一放”的唱法,充分表现了穆桂英“五十三岁不服老,两鬓 霜白乂领兵”的豪迈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演唱过程中一定要运用“豫东调”高亢、激 越、昂扬的唱法,表现穆桂英挂帅出征前的激动情绪马金凤在演唱此段吋,唱法上以小嗓为主,大小嗓结合的方法,最后既放得开,洒脱, 又突出演唱的高潮,营造其应有的艺术效果演唱的曲调也比较高亢,明快,昂奋,此段 唱腔是“豫东调”的代表同时这段唱腔以朴实、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