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
10页浙东北联盟(ZDB)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是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孩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
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时,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②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家的人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①“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②在《中庸》中,儒家德行“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那么“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了,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行③孔子践履“孝”这种德行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孔子思想的述者。
孔子践履德行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行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④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的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⑤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对“孝”的理解与柏拉图的早期作品《游叙弗伦》中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诘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孝”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基于对上帝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帝真正的“孝”对于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践行“孝”这一德行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寻真理⑥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但是每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研究哲学的方法不同。
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的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摘编自余纪元著,金小燕、韩燕丽译《“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材料三:①“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须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②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③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虽然说自己“述而不作”,但在传述古代文化遗产时,也“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后代儒家的人长期传承了这种精神。
B. “述而不作”中的“述”内涵非常丰富,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循”,而在现代汉语中则可解释为“叙述”“论述”等含义C. 儒家经典著作《中庸》记载:“夫孝者……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孝”的内涵与“述而不作”中的“述”是相同的D. “述而不作”的信条,后来成为儒家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后来的科举考试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一名教育家,孔子认为自己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在解释时必须严格遵循其原意,不得做出任何的更改B. 孔子认为,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所以父母死后孩子应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以表感恩,于是首先提出了“三年之丧”的礼制C. “孝”在儒家思想学说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看来,“孝”不限于父母,还体现在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传统的延续上D.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将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因为研究哲学的方法不同,所以他们对“孝”的理解也有差异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划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A. 上帝为每个人提供了选择的机会: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
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B.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其精神命脉C. 倘若没有天地,哪里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献上的一份崇高的敬意D.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4. 材料二第⑤段,作者引述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观点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5. 对于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你如何评价?请结合三个材料分别谈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娘契诃夫已是晚上十点钟,一轮满月照耀花园娜佳看见大厅摆好桌子,放上冷盘,祖母穿着华丽的绸衫在忙这忙那隔着窗子望过去,母亲在灯光下,显得很年轻花园里安静,凉爽,树影躺在地上人可以听见远处一片蛙声的鼓噪洋溢着五月的气息,可爱的五月啊!你深深地呼吸着,热切地想着:眼下,不在这儿,而在别的什么地方,在天空底下,在树木上方,远在城外,在田野上,在树林里,春天的生活正在展开,神秘、美丽、丰富、神圣她,娜佳,已经二十三岁从十六岁起,她就一心盼望着出嫁,现在终于成了安德烈·安德烈伊奇的未婚妻。
她喜欢他,婚期已经定在七月七日,可是内心却没有欢欣,夜夜睡不好觉,再也快活不起来……不知为什么她觉得生活将永远这样过下去,没有变化,没有尽头!这时有人从正房走出来,在门廊上站住这人是萨沙,他从莫斯科来到她们家里做客,是祖母的一个远亲,大家都说他是出色的画家我正坐在这儿,瞧着妈妈,”娜佳说,“从这儿看过去,她显得那么年轻!”“是的,她很好……”萨沙同意道,“可是……怎么跟您说好呢?这儿的人什么事都不做您母亲一天到晚走来走去,奶奶也什么事都不做,您也一样您的未婚夫也是什么事都不做这席话娜佳去年就听过,以前她觉得这些话很可笑,现在不知怎么她却感到不愉快两人朝大厅走去,大家已坐下吃晚饭祖母很胖,相貌难看,说话很响,凭她说话的声音和口气可以看出她是一家之长她的财产包括集市上好几排的商店和这所有圆柱和花园的旧式房子,可是她每天早晨祷告,求上帝保佑她别受穷娜佳的母亲,尼娜·伊万诺芙娜,金黄色头发,腰身束得很紧,戴着夹鼻眼镜,每个手指头上都戴着钻石戒指安德烈·安德烈伊奇,娜佳的未婚夫,是一个丰满而漂亮的青年他们三个人正在谈催眠术晚饭以后,安德烈·安德烈伊奇拉小提琴,尼娜·伊万诺芙娜弹钢琴为他伴奏十年以前,他在大学语文系毕业,可是从来没在任何地方做过事,也没有固定的工作。
后来,钟鼓十二下,大家起身告辞娜佳一觉醒来,大概已是两点,她坐在床上,开始想心事滴笃,滴笃,”守夜人懒洋洋地敲着梆子,“滴笃,滴笃……”“我的上帝,为什么我这样苦恼!也许每个新娘在婚前都有这种感受谁知道呢!或许是受了萨沙的影响?”时间过得很慢下午两点钟,午饭后,尼娜·伊凡诺夫娜又弹了一会儿钢琴,回房去了萨沙说:“亲爱的娜佳!您要出去念书才好!只有受过教育的、神圣的人才是有趣味的人,也只有他们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你们这种游手好闲的生活是多么不干净,多么不道德您、您的母亲,您的祖母,什么事也不做,那就是说,别人在为你们工作,你们在吞吃别人的生命,难道这样干净吗?不肮脏吗?”娜佳本想说:“不错,您这话是对的她还想说她自己也明白,可是眼泪涌上她的眼眶,她突然全身一阵瑟缩,回自己房间去了将近傍晚,安德烈·安德烈伊奇来了,照例拉了很久的小提琴如同昨天夜里,天刚刚亮,娜佳就醒了她睡不着,心神不宁她坐起来,把头抵在膝盖上,想到她的未婚夫,想到她的婚礼……她想起母亲并不爱她那已经去世的丈夫,现在她一无所有,完全靠她婆婆,也就是奶奶过活她其实是个普通的、平凡的、不幸的女人不过,还是不想的好,还是不想的好……”她小声说,“我不应该想这些。
滴笃,滴笃……”守夜人在远远的什么地方打更,“滴笃,滴笃……”时间过得很快昨天萨沙责备我什么事也不做,”安德烈·安德烈伊奇说,“他的话对极了!我什么事也不做,而且也做不了这是为什么?一想到有朝一日,我会戴一枚帽章去办公,我都会觉着那么厌恶,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一看见律师,或者拉丁语教师,或者市参议会委员,我就那么不自在?啊,俄罗斯母亲!啊,俄罗斯母亲,你至今还驮着多少游手好闲的、毫无益处的人啊!”他对他的无所事事作了概括,认为这是时代的特征娜佳心里觉着气愤,身子也不舒服早晨喝完茶以后,娜佳走进萨沙的房间我忍不下去了……”她说,“以前我怎么能一直在这儿生活下来的,我真不懂!我在这儿连一天也过不下去了明天我就离开这儿等到她在车厢里坐定,火车开动,过去就缩成了一小团,同时,以前她不大留意的广阔未来,却铺展开来欢乐忽然使她透不出气来:她想起她在走向自由,外出求学,这就跟许多年前大家所说的“出外做自由的哥萨克”一样一时间,她又笑,又哭五月间,考试完毕,娜佳动身回家去,精神饱满,兴致很高她从车站坐着马车回家,一路上觉着房子又小又扁,街上没有人所有的房子都像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