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116课教案 清华版.doc

44页
  • 卖家[上传人]:e****s
  • 文档编号:267166044
  • 上传时间:2022-03-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9MB
  • / 4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1单元 初次相识〔第1-5课〕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了解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使用方法,在活动中感受为机器人编写程序的乐趣,在机器人活动中体会创造的成就和喜悦 本单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介绍了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模块为仿真机器人编写程序的方法,学生要在实践过程中熟悉流程图编辑环境和机器人仿真环境的应用二、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机器人,所以应先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机器人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启动VJC仿真软件为机器人编写程序以破除学生对机器人控制的神秘感三、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学生将逐渐了解并掌握:流程图程序的编辑、下载;仿真环境下程序的运行、仿真环境的退出;环境的新建、编辑、存储等利用第一个简单的“走直线〞任务,使学生了解仿真机器人任务实施的全过程该任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迁移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任务实施的一般规律 本单元通过机器人活动介绍了“执行器模块库〞中“直行〞、“转向〞、“启动电机〞、“停止电机〞、“延时等待〞、“发音〞、“显示〞和“设置眼睛〞模块的应用;为了实现机器人完成重复的动作还应用了“控制模块库〞中的“屡次循环〞模块;另外,为了完成一段程序的屡次调用,应用了“程序模块库〞中的“新建子程序〞模块;最后,本单元系统介绍了模块参数的设置方法。

      单元结束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重点的知识、技能,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经验的积累,并注意通过流程图编程方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熟悉流程图编程环境,学会用流程图编程的根本方法 2. 熟悉仿真环境,学会环境的新建、保存等根本操作 3. 学会使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模块、学会模块的参数设置方法 4. 体会流程图模块与程序代码的对应关系控制模块库〞中的“屡次循环〞模块的应用新建子程序〞模块的使用,掌握编辑子程序的方法教学难点:1.机器人转一个角度时,转向时间与转角的关系及调试2.机器人走弧线时,两轮速度与圆弧半径大小的关系及调试3.在仿真环境编辑机器人场地环境和保存、加载环境的操作4.理解循环控制的含义,会使用“屡次循环〞模块编写程序5.理解子程序的执行过程,会新建和编辑子程序五、学时安排本单元共5课,总计10学时,每课占用2学时 课题名称第一课 人类伙伴 ——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应用科  目信息技术年级九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一词的由来2.了解能力风暴机器人的分类3.通过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逐步学会机器人仿真系统的使用。

      教学重点1. 进入仿真系统2. 了解编程环境3. 了解仿真环境4. 了解模块编辑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1. 流程图模块拖入编辑区时流程线要与上一模块连接2. 右击模块进入模块编辑窗口后,通过改变功率大小和时间体会参数变化与机器人所走直线的关系3. 使学生学会整个操作过程,这一操作过程在今后的学习中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课堂教学分析机器人作为信息技术学习的新载体,会给学生带来神秘和好奇的感觉,教师先选择有利于学生了解机器人开展的视频资料短片,让学生观看,为学生简单介绍能力风暴机器人的功能与结构,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学习兴趣 ?人类伙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活动1〔一〕展示短片,激趣导入观看有关机器人开展的视频资料短片,由于学生自身的好奇心,所以会马上激发兴趣由视频情境引出本学期教学主题“机器人〞教学活动2 〔二〕问题启发,合作探究机器人的根本原理在分析能力风暴真实机器人结构时,要表达信息的处理过程,对照下表结合机器人讲解 我们知道机器人是信息技术的结晶,而机器人处理信息的装置就是完成信息处理的,信息处理与机器人的装置有以下关系:信息处理过程采用的信息技术对应的机器人装置信息的获取感测技术传感器信息的存储智能技术存储器信息的加工智能技术中央处理器信息的传递通信技术下载程序口信息的输出控制技术执行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各环节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的,信息技术中的 4项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通讯技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关系的表达如下列图所示。

      2.实践活动:教师下发能力风暴系列的AS-MII型活动机器人的相关材料学生学习资料,对机器人进行初步了解教学活动3 〔三〕归纳总结,畅谈收获学生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教师指导学生自我小结第二课时教学活动1〔一〕知识回忆,复习导入老师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引出VJC1.5仿真系统教学活动2 〔二〕问题启发,合作探究走直线〞的任务此任务本身虽然简单,但是表达了仿真机器人任务实施的全过程,是进一步学习的根底通过本课教材的学习,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揭开操控机器人的神秘面纱在教学中教师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以较好地完成教学设计: 〔1〕进入仿真系统双击桌面快捷方式进入仿真编辑环境;检查机器人的型号设置,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设置,退出系统后,重新进入系统后新的设置生效 〔2〕了解编程环境在完成机器人“走直线〞程序的过程中了解编辑环境中的各组成局部,利用以往知识的迁移掌握程序的存储方法 〔3〕了解仿真环境在调试机器人“走直线〞程序的过程中学会仿真环境的进入、程序的运行、行走轨迹的设置、初始角度的设置和仿真环境的退出〔4〕了解模块编辑的一般方法通过调试机器人的行走距离和行走速度了解利用鼠标右键进入模块编辑窗口的方法,学会“直行〞模块的编辑方法。

      2.实践活动:学生自主练习,根据老师讲解,学生自己完成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教学活动3 〔三〕归纳总结,畅谈收获老师以“你学到了什么?〞的形式提问,请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教学活动4 〔四〕创作天地,稳固提高编写程序让机器人走一个正方形提示:尝试使用“转向〞模块 课题名称第二课 方圆之间 ——“转向〞模块与正多边形设计科  目信息技术年级九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转向〞模块,会调整转向角度2.学会使用“屡次循环〞控制模块,理解循环的作用3.通过活动工程进一步体会仿真机器人的操作过程4.观察程序代码与流程图模块的对应关系,逐步学会从程序代码中了解模块参数设置的方法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转向〞模块2.学会使用“屡次循环〞模块3.对循环控制功能理解教学难点1.转角的调试2.使学生理解循环的控制3.熟悉代码与模块的对应关系课堂教学分析本课是在第1课创作天地的根底上展开的,教师建议学生讨论第1课程序设计方法 ?方圆之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活动1〔一〕知识回忆,复习导入老师请学生展示第一课中“创作天地〞中机器人走正方形的任务教学活动2 〔二〕分析过程,学生展示。

      1. 教师请学生总结设计思路教师帮助归纳2. 完成机器人走正方形一条边的程序设计该活动包括走直线和转直角两个动作,需要在走直线程序的根底上增加一个“转向〞模块,经过反复调试找到适宜的机器人转90度的时间和速度 3.实践活动:教师请学生上机完成“单边〞程序设计教师对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教学活动3 〔三〕问题启发,合作探究1.在“单边〞程序的根底上引入机器人走正方形的任务通过四个重复动作的需求引入循环控制的含义,从而导入“屡次循环〞模块的使用〔教师演示〕2.实践活动:教师请学生上机完成“正方形〞程序设计教师对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教学活动4〔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学生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教师指导学生自我小结第二课时教学活动1〔一〕知识回忆,复习导入老师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引出正六边形的画法及正N边形的画法教学活动2 〔二〕问题启发,合作探究1. 通过增加边数引入正多边形任务通过讨论正多边形的特点引入机器人走正多边形需求,分析正多边形各内角的度数及与外角的关系,通过反复调试让机器人走出一个较为理想的正多边形随着边数的增加体会正多边形与圆形的关系下列图是“正六边形〞的参考流程图程序。

      难点强调:(1) 转角的调试转角大小的设置与转角的速度和时间有关,所以需要通过讨论、反复调试摸索总结出比拟好的转角调试方法:确定转速,调试转角时间利用二分法测算转角时间,逼近最正确调试角度利用估算法测算转角时间,逼近最正确调试角度〔2〕使学生理解循环的控制让学生理解循环的判断,即当循环次数小于控制次数〔设置的次数〕时执行循环,否那么退出循环 〔3〕熟悉代码与模块的对应关系用正四边形的流程图程序和正六边形的流程图程序比拟发现它们的外观是一样的,此时如果有代码显示窗口显示代码就可以不进入模块编辑状态看出模块的设置 2.实践活动:学生自主练习,根据老师讲解,学生自己完成机器人走正六边形的任务教学活动3 〔三〕归纳总结,畅谈收获老师以“你学到了什么?〞的形式提问,请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教学活动4 〔四〕创作天地,稳固提高当边数足够多,适当缩短“单边行走〞的距离,合理调整转弯的时间,你会发现机器人走正多边形的轨迹近似于圆编写机器人走正十五边形的程序 课题名称第三课 美图设计 ——循环嵌套与规那么图形设计科  目信息技术年级九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通过机器人走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循环嵌套的控制。

      2.在设计图形程序的过程中体会算法分析对程序设计的意义3. 逐步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发挥想象力编写出多种走图形的程序教学重点分析图形行走的算法教学难点分析添加每次循环的转角课堂教学分析通过观察机器人走“8个正方形〞的图形,并结合走正方形程序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剖析循环嵌套的结构和意义 ?美图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活动1〔一〕提出问题,激趣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机器人走“8个正方形〞的图形,并结合走正方形程序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机器人走“8个正方形〞的图形,可以考虑把正方形的程序循环8次实现2.实践活动:学生根据分析结果自主设计程序并测试效果教学活动2〔二〕问题启发,合作探究1.运行后观察结果会发现8个正方形重合为一个正方形分析运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每次循环前假设先让机器人转一个45度角再让机器人走正方形,就会得到工程要求的效果了2.实践活动:学生根据新结论再次调试程序〔结果显示:学生设计的程序会是由四个循环组成〕教学活动3 〔三〕问题分析,更新思路1.分析图形行走的算法采用由粗到细、逐步求精的方法〔1〕所谓粗,就是由问题引入循环嵌套的结构,如描述第一个活动为循环8次,每循环一次机器人走一个正方形,而每个正方形又是由一个边和转角90度循环4次得到的,所以采用循环嵌套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