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第四章 基本操作.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琴****
  • 文档编号:19471817
  • 上传时间:2017-1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4.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章 基本操作第一节• 培 养 基 的 制 备任何一种培养基都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 如每次配制培养基时现配现用,影响工作效率;为减少工作量,一般常将同类 药品扩大一定的倍数后,配制成浓缩液亦称母液,置冰箱中保存,可供多次使用 一、母液的配制• 母液的配制是把培养基中同一大类的成分按用量配制到一起,分为:• 大量元素母液• 微量元素母液• 铁盐母液• 有机物类母液• 也可将维生素和氨基酸类分别单独配制 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MS)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MS)铁盐的配制 有机化合物的配制生长调节物的配制• 生长调节物质的每一种均要单独配制绝大多数生长调节物质不溶于水,须加入酒精、盐酸或碱促溶生长素类• IAA 、NAA 溶于95%的乙醇• IBA 溶于50%的酒精• 2,4-D 溶于1N NaOH • GA3 溶于酒精细胞分裂素• KT、6-BA 溶于 1NHCl• Zt 溶于95%酒精 • 生长调节物质的用量极微,其浓度通常以 mg/mL 表示。

      一般配制成0.1-1.0mg/mL的溶液称量、溶解后定容至所需的容量,贴好标签,著名名称、浓度(mg/mL)、配制日期,存放于冰箱的冷藏室中,随用随取 二、培养基的配制• 糖• ∣• 琼脂 → 混合 →溶化 →定容→调PH值• ∣• 药(各种母液)• 1、 配制培养基时,先将已配好的各种母液从冰箱中取出,按顺序排好;准备好所需的烧杯、量筒等• 2、根据所配制的培养基配方及体积数,称取琼脂和蔗糖,用少量的蒸馏水溶化• 3、计算所需各种药品母液的用量,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生长调节• 物质母液的顺序依次吸取,混合在一起 4、将混合到一起的各种母液倒入已溶化的琼脂、糖溶液中,定容至所需的体积5、测定PH值,按培养的植物材料对PH值的要求,用1N HCl或   1N NaOH调节所需 的 PH值,在培养基凝固前,分装到培养瓶中并封口6、置高压灭菌锅中进行高压灭菌三、培养基配方的表达• MS+6-BA1.0+IBA0.1+糖3.0% ( PH 5.8 )• 含义:1、基本培养基为 MS• 2、 6-BA1.0 即: 每升培养基加入6-BA 1.0mg• 3、 IBA0.1 即: 每升培养基加入IBA0.1mg• 4、每升培养基加糖30g第二节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一、外植体的种类及选择• : (一)外植体的种类• 1、带芽的外植体• 2、分化的器官和组织• 3、胚• 4、花粉和花药• 5、球茎、鳞茎、块茎• 11/11/ 1特点:• 形态已基本建成,生长速度快;• 遗传性稳定;• 适于离体快繁;• 可获得脱毒苗。

      • 包括茎尖的顶芽、腋芽、根茎连接处的萌蘖等是组织培养中应用最多的取材部位2、分化的器官和组织• 包括:嫩茎、嫩叶、形成层、根、花瓣、花萼等二倍体组织 这些已经分化的组织经诱导后可以过渡到脱分化的状态,形成芽体或胚状体,得到完整的植株花卉中用叶、花• 瓣、花萼作为外植体的情况比较多• 特点:易发生遗传变异,不利于保持原种性;但可以扩大材料来源,提高繁殖率3、胚• 指自然状态下成熟胚和未成熟胚的培养可以使发育不完全的幼胚继续发育成植株,克服远缘杂交不育• 特点:带有极幼嫩的分生组织4、花粉和花药• 经诱导可形成单倍体植株• 从严格的组织培养的角度讲:花粉为单倍体(小孢子);花药中的药隔、药壁、花丝为二倍体(体细胞),应引起注意5、鳞茎、球茎、块茎• 鳞茎、球茎、块茎 是球根花卉组织培养中常采用的外植体二)外植体的选择• 1、母株的选择• 母株具有良好的观赏性状或特殊的基因型;最好选择在温室内栽培的母株 2、外植体的增殖能力• 木本观赏植物取幼龄植株一、二年生的枝条优于老枝条,芽的再生能力强;幼嫩的叶片比老叶片的再生能力强。

      3、外植体的大小• 培养效果是一个外植体细胞总体对各因子的反应;所以外植体的表面积、体积、细胞数目影响培养效果 • 外植体大,易成活,但易污染;外植体小,不易成活,污染率低4、取材的季节与时间• 休眠芽分化能力强;(1-3月份取芽), 当年形成的芽生长弱,影响分化具体应根据培养的对象确定最佳的取材时间 如百合鳞片外植体,春秋季取材培养易形成小鳞茎,而2-3月份或5-11月所取的外植体不易形成小鳞茎二、基本的灭菌方法• 组织培养为无菌操作和无菌条件下的培养,灭菌是日常工作• 灭菌方法:分为物理灭菌和化学灭菌一)物理灭菌 • 物理方法灭菌:• 利用高温、射线或滤膜过滤除菌等物理措施而实现除菌等目的1、高压蒸汽灭菌是将需灭菌的物品置高压灭菌锅内进行灭菌 常用于培养基、无菌水、接种工具、容器等的灭菌• 2、高温干热或灼烧灭菌干热灭菌:是利用烘箱加热到160-180℃ (2-3小时)的温度杀死微生物– 灼烧灭菌:– 是针对接种用具灭菌的–在接种操作前或在操作过程中,将操作工具与接种材料直接接触的部分,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至尖端部分烧红为止,可有效杀灭微生物。

      是目前接种操作普遍采用的灭菌方法• 接种器械消毒器采用电加热灭菌,没有明火、安全、灭菌效果很好• 3、过滤灭菌– 包括空气过滤灭菌和液体过滤灭菌– 空气或液体通过过滤膜后,杂菌的细胞和孢子的直径大于滤膜孔径而被阻 液体过滤灭菌主要用于对高温、高压不稳定的物质的灭菌• 4、射线灭菌– 紫外线照射灭菌常用于接种室空气的杀菌– 射线灭菌直接、操作简便,但对人的眼睛和皮肤有伤害• (二)、化学灭菌 –利用具有杀菌作用的化学药剂配制成一定的浓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外植体材料、各种用具等进行灭菌处理 是目前组织培养外植体材料消毒的主要灭菌方法如,新洁尔灭、70%酒精等三)具体灭菌技术• 1、接种室、培养室的灭菌:• 接种室灭菌:采用紫外灯照射、化学药剂熏蒸;培养室灭菌:化学药剂熏蒸、 新洁尔灭擦洗、75%酒精喷雾2、培养基的灭菌• 多采用高温高压灭菌高压灭菌锅经加热,内锅压力达0.5kg/cm 2时,放出冷空气,关闭气阀,压力继续升至1.1kg/cm 2(120℃),保持20分钟,可达到灭菌的目的3、器皿及接种工具灭菌• 高压灭菌:清洗干净的器皿或接种用具用纸包好、包严,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灭菌。

      • 干热灭菌:将包好的器皿或接种工具置电热箱中,温度升至100℃时,,启动箱内鼓风机,使温度均匀当温度升至160℃时,定时控制1小时,达到灭菌目的4、特殊药品的灭菌• IAA、赤霉素、维生素类 等遇热易分解的化学药品需用过滤和抽滤灭菌• 过滤除菌是使溶液通过孔径为0·2-0·45的过滤网,而菌类的细胞和孢子不能通过,而达到除菌的作用抽滤除菌须有抽滤除菌装置三、无菌材料的建立• (一)外植体的污染途径• (二)外植体的消毒(一)外植体污染的途径• 1 、污染原因• 2、造成污染的菌类• 3、减少外植体带菌的措施1、引起污染的原因• a、外植体带菌• b、培养基及器皿灭菌不彻底c、接种工具灭菌不彻底d、超净工作台风力不够真菌污染的原因• 试材本身带有真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周围环境不清洁和空气污染造成;如接种室的空气不洁净、操净工作台过滤装置失效或操作时不慎使真菌孢子落入瓶内细菌污染的原因外植体灭菌或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接种工具消毒不彻底;操作人员的呼吸;操作人员的手触及培养器皿、接种工具.3、减少外植体带菌的措施• 温室生长的植株少于田间;• 当年形成的外植体少于经休眠的外植体;避免雨天从田间取材;晴天取材下午少于早晨;冬季少于夏季。

      二)外植体的灭菌• 组织培养所用的外植体多数取自于自然环境,因而带有大量的微生物,这是组织培养无菌要求的一大障碍也是组织培养成功必须逾越的第一关因此,取回的外植体必须首先进行消毒1、常用的消毒剂• 药品名称(消毒剂) 使用浓度(%) 消毒时间• • 酒精 70-75 15-30秒• 氯化汞 0.1-0.2 3-10分钟• 次氯酸钠 2-10 15-30分钟• 次氯酸钙 10-15 5-30分钟(漂白粉)• 过氧化氢 6-12 6-12分钟(H 2O2)• 吐温(80) 0.1 (杀菌兼湿润) 2、外植体的灭菌方法• 外植体 → 去除无用组织 → 洗涤剂清洗或浸泡 → 自来水冲洗0.5~1小时 →药剂消毒 → 无菌水冲洗5遍 → 接入培养基。

      3、材料的接种• (1)、无菌操作要求• a、接种室用紫外灯杀菌30分钟,紫外灯关闭后,工作人员方可进入;• b、接通超净工作台电源,开启台内的紫外灯或风机,15分钟后可关闭紫外灯进行操作;• c、操作人员用肥皂洗手,坐在操作台前用70%酒精棉擦拭双手和工作台面;• d、对接种用具进行消毒灭菌• (2)材料的分离、切取和接种• 一般接种较大的外植体直接在肉眼下用解剖刀或接种针进行分离或切割;切割下来的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中,并及时盖好瓶盖注明接种日期、材料名称或代号,接种完毕置培养室中进行培养• 4、初代培养•将从植物体分割下来的外植体进行的第一次培养,称为初代培养是培养成功与否的第一环节• 影响初代培养成功的因素:• 1、培养材料的基因型;• 2、培养材料的年龄和生理状态;• 3、取材时间; • 4、外植体部位及大小;• 5、外植体组织的受害程度;• 6、培养条件(温度、光照、培养基 成分)• 7、是否被污染•• 第三节• 外植体的生长与分化(继代培养)•• 获得了无菌的材料,初代培养成功后,还需要诱导外植体生长与分化,以便能增殖并继代繁殖下去。

      • 一、外植体发生的途径• 离体培养的器官和组织,最终是要植株再生,形成一棵完整的植株,其形成的途径必是下列途径之一• 植株再生:•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1、器官型• 原来是什么器官,培养出来的还是什么器官;新的器官是原来器官的连续,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芽生芽,即不定芽或丛生芽是观赏植物快速繁殖的最佳途径 繁殖系数适中,变异性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