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df

21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1266058
  • 上传时间:2018-08-1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9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两首》、 《爬山虎的脚》、 《蟋蟀的住宅》是精读课文,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略读课文, 《语文园地二》是综合性训练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二、单元设计理想本单元教学设计,要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大胆地实践 “自主──合作──探究” 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注重体现语文课本身的特点,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三、教学目标 : 1.认识本组生字 , 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会背的地方3.理解古诗两首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6.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7.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9.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10.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1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12.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13.积累花名的歌谣, 了解几种花的特点, 并作适当拓展, 让学生仿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3.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4.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倡导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激励交际信心,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5.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6.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7.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五、教学措施: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时,还要充分注意“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六、课时安排:感受课 3 课时认识课 7课时熟悉课 1课时整理课 1课时评研课 2课时第二单元感受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 22 个生字,会写 28 个生字,正确读写“均匀、重叠、空隙、触角、引人注目、随遇而安”等44 个词语积累文中佳句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和自己喜欢的部分2. 通过自主阅读、认写本单元的生字生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讨论交流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在观察与发现中学习知识。

      激发学生的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全面有全面的了解,初步认读生字生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词语的理解以及疑难生字的认读教学过程:一、感受学习《古诗两首》(一) 1.板书课题学生尝试自读,理解两首诗1) 借助字典读准字音2)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一讲每首诗的意思3) 有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上课质疑4) 朗诵自己查找的课外古诗2.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3.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己读书的积极性二)根据理解朗诵两首古诗1.学生试读,注意把诗的节奏和对诗的理解读出来,师生评价2.采用齐诵、唱诵、表演诵、轮诵等方式读古诗三)读后理解、学生质疑1.读完后再说一说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可在学习中解决四)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1.看图想象,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3.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画出来,然后到讲台前作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4.师生共同评价,看学生是不是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

      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查阅的诗5. 老师小结二、感受学习《爬上虎的脚》(一)导入新课,交流图片、认识爬山虎(二)朗读课文、认字解词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2.默读课文、理清脉络3 .默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部分疑问,再梳理问题4. 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方面的内容不懂?有什么感受?教师巡视指导5.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点评6.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感受课)一、感受学习《蟋蟀的住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昆虫吗?你们捉过蟋蟀养过蟋蟀吗?你听到过蟋蟀的鸣叫吗?哪位同学能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一说一)自由读文、了解内容1.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在读课文时还要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词二)小组交流、集体修正1.利用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的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生词,也可把自己圈画出来的生字、词让小组的同学认读和理解,有争议的或不会得再问老师2.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3.选取两名同学汇报小组的交流所得,然后集体修正和补充三)小组交流并解决问题、老师归纳关键疑问1.小组交流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随时介入讨论,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2. 教师小结二、感受学习《世界地图溢出的发现》 :(一)导入新课: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 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3. 学生自由回答,师生点评4. 教师小结第三课时(感受课)一、感受学习《语文园地二》(一)出示《口语交际》1. 教师出示口语交际的题目,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2.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了解的感受观察带来的快乐,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二)感受学习“我的发现” 1.细读选取的三个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事物的2.指定两名同学读对话部分,并说一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3.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学习心得,学习方法三)感受学习“日积月累1.自己试读,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可查字典2.找出 12 种花名并写一写3.结合句子说说各种花的特点和自己了解的其他相关内容4.朗读歌谣,开展背诵比赛四)感受学习“成语故事”1.朗读短文,理解故事内容,声情并茂的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老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交流解决课后反思:5. 《古诗两首》认识课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 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难点: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课时安排2 课时知识链接:1. 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2.陆游( 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示儿》等,均为世人所传诵3.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题壁”是唐宋时期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唐宋时期虽然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但由于当时印刷能力很有限,还有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题壁”就成为一种“发表”诗作的最佳方式。

      题壁简单易行, 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 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见而读之,就可传播开来教学过程:一、导入1 .学生试读,注意把诗的节奏和对诗的理解读出来,师生评价2.采用齐诵、唱诵、表演诵、轮诵等方式读古诗二、读后理解、学生质疑1.读完后再说一说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可在学习中解决三、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1.看图想象,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3.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画出来,然后到讲台前作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4.师生共同评价,看学生是不是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四、朗读古诗、体验情感1.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五、默诵古诗、谈读后的感受1.谈读诵的方法和体会2.说对诗句内容的独到见解和感悟六、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查阅的诗1.小组交流苏轼和陆游的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2.摘抄其他同学找到的好诗七、学习《题西林壁》(一)设问置疑、思考哲理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可先让学生找出“横” “侧” “远” “近” “高” “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二)变换角色、交流认识1.扮演苏轼,可问其他同学“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2.做一次采访者,可问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诗?”3.老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同学和身边的事物呢?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八、学习《游山西村》(一)朗读古诗、升华情感1.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2.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二)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1.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子说一说三)配乐朗诵《题西林壁》 、 《游山西村》以及课外写景的诗老师范读、指名试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九、布置作业1.自己出一期手抄报要求:选取学过的两首写景古诗,为其配上合适的图画,同时还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手抄报上2.品析语言感悟方法练习运用十、学后反思,我来闯关: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题西林壁A 做题B 书写,题写C 题目(2)只缘身在此山中A 缘由B 缘分C 因为2.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 的意思正如俗语() 板书设计:题西林壁各不同远近高低不识原因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莫 笑疑无路欢悦富足丰、足又一村热情好客课后反思:6. 《爬山虎的脚》认识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流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