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pdf
4页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版本 1)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竣 (血字旁 )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版本 2)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谓之不道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版本 3)【注释】(1)含德之厚,比于赤字:含有深厚的 "德 "的人,比得上初生的婴儿赤子,指初生的婴儿老子经常用婴儿的概念,比喻人的品性复归自然,达到纯真浑朴的状态2)毒虫不螫:毒虫,王弼本作 "蜂虿虺蛇 "河上公本、景福本、李约本、陈希声本、司马光本、苏辙本、林希逸本等众多古本皆作 "毒虫 "毒虫,正是指蜂、蝎、毒蛇之类螫,毒虫用尾端刺人3)据:兽类用足爪抓物4)攫鸟:用脚爪取物如鹰隼一类的鸟 "攫 "字的用法与 "毒虫 "的 "毒 "的用法一样,形容凶恶的物类。
下面 " 猛兽 "的 "猛 "亦如此5)搏:鹰隼用爪和翅击物6)握固:把握得很牢固7)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牝牡之合,指男女的交合,全作,王弼本如是,帛书甲本作 "腹怒"、乙本作 "朘作 " 朘,婴孩的生殖器;作,挺举、勃起,这句的意思是,婴孩不知道什么是男女交合,但他的小生殖器常常勃起8)嘎:哑河上公本作 "哑 "9)和:指阴阳调和人的身体,阴阳调和才能健康,阴盛则生寒疾,阳盛则生热疾10)常:人类天性的自然规律11)益生:纵欲贪生12)祥:古时用作吉祥,有时也用作妖祥、不祥这里即为后者,指灾祸、妖孽13)心使气:欲望支配精气14)强:逞强,暴15)壮:强壮16)已:完结、死亡译文】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 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 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 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 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 “ 常 ” ,知道 “ 常 ” 的叫做 “ 明 ” 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 “ 道 ” ,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译文 1)含 “ 德 ” 浓厚的人,比得上初生的婴儿毒虫不去刺伤他,猛兽不去伤害他,凶鸟不去搏击他他筋骨柔弱,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还不懂得男女交合,但小生殖器却常常勃起,这是精气充足的缘故 他整天号哭,但声音却不会沙哑,这是他身体谐和的缘故认识到谐和的道理叫 “ 常 ” ,认识到 “ 常 ” 叫做 “ 明 ” 纵欲贪生叫做灾殃,欲望支配精气叫做逞强过分强壮就会趋于衰老,这叫做不合于 “ 道 ” ,不合于 ” 道 ” ,很快就会死亡 (译文 2)具有先天智慧的人物,好比子宫中的婴儿,需要倍加庇护,才不会遭到毒虫的叮咬,猛兽的侵袭和鸷鸟的搏击 虽然筋骨还很柔弱, 但拳头却能握得紧 虽然还不知道两性的媾合是怎么回事时, 但生殖器就自然会脖起来虽然整天哭个不停,但声音不会嘶哑 这些均是人体和谐的本能反应自然界相协和的原理,就叫做基本的常理,了解了一些普遍的常理,就可以说是明智人 有益于人类生存的称之为吉祥, 能用意志支配行动的人, 就称之为强者万物发育到最旺盛时, 就会走向衰老, 好象是违背了道的无限性法则, 但这种现象已经很早了 (译文 3)德行修养深厚的人, 好比是才出生、 毫无心机的婴儿。
一切凶险的毒虫猛兽都不能把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 筋骨柔软然而元气却极为充足, 生命的根本很牢固, 不懂得两性的交合而小鸟常常挺翘,先天的精气极为充足; 整天哭叫喉咙始终不嘶哑,那是因为和气极为充足懂得保守和修养和气就叫做认识了生命的规律, 认识到这个规律就叫做成就了大智慧 有益于培养生机的事情叫做吉祥, ** 肆恣任性妄为就会招致灭亡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 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 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 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 心使气曰强德行修养深厚的人, 好比是才出生、 毫无心机的婴儿 一切凶险的毒虫猛兽都不能把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 筋骨柔软然而元气却极为充足, 生命的根本很牢固, 不懂得两性的交合而小鸟常常挺翘,先天的精气极为充足; 整天哭叫喉咙始终不嘶哑,那是因为和气极为充足懂得保守和修养和气就叫做认识了生命的规律, 认识到这个规律就叫做成就了大智慧 有益于培养生机的事情叫做吉祥,纵欲肆恣任性妄为就会招致灭亡 (译文 4)“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 含德之厚 ” 其实说的就是善于修养、保守道德的人 《易经》中 “ 坤 ” 卦有 “ 厚德载物 ” 的意思,“ 坤 ” 卦中最符合 “ 坤 ” 卦精神的六二爻爻辞是: “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 说的都是善于修养、保守道德的人 德 ” 是用来承载万物的基础:其他的一切 “ 忠 ” 、 “ 孝 ” 、 “ 仁 ” 、 “ 义 ” 、 “ 礼 ” 、 “ 智 ” 、 “ 信 ” 等等都是建立在 “ 德 ” 的基础上的如果不是建立在 “ 德 ” 的基础上,那么这一切都会变味,至少不再是美德的象征 德 ” 是从 “ 道 ” 起源的, “ 道 ” 是 “ 自然 ” 的精华,所以 “ 德 ” 代表的是 “ 天性 ”—— 天然的本性天然的本性是每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就是人的 “ 良心 ” 如果不注意保持和维护, 这个本性很容易被后天的 “ 欲望 ” 和 “ 偏执 ” 所沾染所以修养道德最大的工作并不是向外去学习,而是向内去扫清心灵的蒙垢,重现本性的光明作为承载万物基础的 “ 德 ” 来说,首先,它应该是 “ 直 ” 的, “ 直 ” 就是 “ 率直 ” ,就是符合天性,就是去除后天一切人为的干扰因素;第二,它应该是 “ 方 ” 的, “ 方 ” 就是 “ 方正 ” 的意思,就是要有原则性 “ 直 ” 和 “ 方 ” 这两个特性决定了 “ 德 ” 的基本属性,正是因为 “ 德 ” 是这样的,所以建立在 “ 德 ” 以上的一切才能具有 “ 直 ” 和 “ 方 ” 这样的特性。
否则,基础不 “ 直 ” 不 “ 方 ” ,那么建立在上面的一切都会倾斜乃至倒塌第三, “ 德 ” 应该是 “ 大 ” 的 “ 大 ” 就是要有包容性基础如果不大,又怎么会有恢弘博大的上层建筑呢?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德 ” 是需要不断扩展、延伸的 赤子 ” 是个怎样的形象呢? “ 赤子 ” 就是婴儿, 是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那么他有些什么特征呢?“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这也就是说: 一切凶险的毒虫猛兽都不能把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 其实不是不能加害, 而是不能产生加害的念头,所以当然就不加害毒虫猛兽攻击、 加害人类最大的原因不是为了觅食, 而是因为它觉得人类有可能要侵害它们它们的攻击其实是超前的防御,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类常常为了自己的欲望去加害它们,所以在面对它们的时候不能保持有平常心 —— 把它们当作朋友、 平等的生灵, 而是存在贪婪、杀机、恐惧、戒备等等负面情绪,所以才会牵动它们的杀机 赤子 ” 是不懂得这些的新人,对于他来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 众生平等 ” 他还没有建立起那个 “ 分别妄见 ” 对谁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和好奇,不会对任何人、任何生物产生威胁,所以就不会激发对方的杀机。
道德修养深厚的人在这一点上是和 “ 赤子 ” 一样的: 没有主动伤害对方的 “ 业因 ” ,当然不会有遭到伤害的 “ 业果 ” 骨弱筋柔而握固 ”“ 柔弱者,生之徒 ” ,这是 “ 老子 ” 的理念 “ 骨弱筋柔 ” 代表的是生气极为旺盛的状态正常人从出生到死亡是一个先天生气逐渐衰竭的过程 婴儿初生的时候, 就是他一生中生气最 “ 厚 ”的时候,从 “ 骨弱筋柔 ” 发展到 “ 骨坚筋强 ” ,是个成长的过程,也是骨和筋生机衰退的过程 握 ” 就是手攥紧的样子初生的婴儿大多小拳头捏得很紧,而人死亡大多叫 “ 撒手而去 ” 从手的形态上可以影射出对生机的把握生气和生机把握得是否牢固决定了生命的持久性道德修养深厚的人在这一点上是和 “ 赤子 ” 一样的:外练 “ 筋、骨、皮 ” ,内修 “ 精、气、神 ” ,为的就是 “ 握固 ”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全作, 就是男性生殖器的勃起, 这历来是被作为生命力的象征的 勃起, 有两种, 一种是 “ 知牝牡之合而全作 ” , 这是最正常的一种; 另一种就是 “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 ” , 也叫 “ 无念自举 ” ,这一种勃起是精气充沛的迹象。
无念自举 ” ,对懂得性行为的成年男子是很难得的,难在 “ 无念 ” 是很容易变成 “ 有念 ” 的,所以不容易区别是否真正是 “ 无念自举 ” 只有道行坚固的人和婴儿才有能做到真正的 “ 无念自举 ” 这个是个精满神足的状态,是真正健康的状态道家讲究 “ 练精化气 ” ,这个状态才是练 “ 气 ” 的最佳状态 号而不嗄 ” 就是叫不会嘶哑的意思汽笛要保证 “ 号而不嗄 ” ,前提是气要足对于人来说,要 “ 号而不嗄 ” 就是 “ 和气 ” 要足 和气 ” 是一种气,是一种阴阳均衡调和的气 以人体作为一个系统来看,最健康的身体应该是阴阳均衡、和气充足的其实不但要阴阳均衡、 细分起来五行也要均衡 只有阴阳五行均衡了,五脏六腑三焦八脉十二经才能正常运作小孩子哭叫,喉咙不哑,因为体内的和气充盈随着成长,和气会逐渐流失,和气流失会导致的后果一是气不足,气是主宰运动的物质, 气不足就运化无力; 二是和气失衡, 阴阳五行有强有弱, 这样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修养道德的人,首先要善于纳气 —— 吸收, 还要善于养气 —— 保留, 更要善于调气 —— 保持均衡 要走稳定发展、 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到达和气充盈的地步。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有了和气作为原动力, 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修养道德是否深厚是有客观标准的, 内在的标准就是看和气如何, 懂得了修养和气的方法, 内修才算入门; 外在的标准也是和气,一团和气,让人如沐春风和气是万事万物生机的来源、根本,是一切生命的基础知道了这个永恒的道理才叫 “ 明 ” 所有有利于生命、生机、生气的事情都是吉祥的,不按照道德的原则,任性使气就叫用强,用强是违背客观的主观行为,因此是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