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东省蕉岭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和防治对策.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9243141
  • 上传时间:2021-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广东岭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和防治对 策摘要:蕉岭县是广东省地质灾害易发县之一受地 形地貌条件、工程地质岩组特征、大气降雨和削坡建房及采 矿等因素影响,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四种地 质灾害类型,在空间上主要分布测区东西两翼,在时间上集 中在雨季关键词: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1引言蕉岭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蕉岭县隶属于梅 州市,面积957. Ikm2,人口 224637人,是一个以低山和丘 陵地貌为主的山区县受区域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和人 为等因素影响,区内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地 质灾害发育,具有灾害数量多、发生频率高、危害大等特征, 是广东省地质灾害易发县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多年来,县内发生地质灾害共370 处,其中滑坡110处,崩塌223处,地面塌陷37处,水土 流失面积20. 32km2地质灾害共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 损毁房屋510间,面积7653m2,直接经济损失总额1053. 64 万元目前,区内大部份灾害点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强降雨 或人为因素诱发下随时都可能复活成灾,严重威胁灾害体周边居住的2391人的生命安全,潜在经济损失迗1982. 50万 元。

      对该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对指导当地政府防灾减灾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2蕉岭县地质环境条件蕉岭县属低山丘陵地貌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 81%,盆地占19%全县千米以上山峰6座,其中东北部的金 山笔海拔1170m,位居第一,皇佑笔海拔1150m,排在第三, 西部的铁山嶂海拔1164m,排行第二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 山地主要分布在县境的中部、东南部、西北部,海拔在500m 以上;丘陵主要分布在测区的东西两翼,海拔100-500m;盆 地分布在测区中部长潭至三圳、新埔以南一带,海拔100m 以下地貌形态与构造、地层岩性关系密切,是内外地质营力 长期作用的结果按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侵蚀、构造剥蚀、 溶蚀堆积、侵蚀堆积四种成因类型3蕉岭县地质灾害特点3.1类型相对单一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水土流 失4种灾害类型且以滑坡、崩塌为主,共有333处,占灾 害点总数的90%;地面塌陷次之,共37处,占灾害点总数的3.2规模小在370处地质灾害点中,小型规模350处占总数的94. 59%o3.3分布相对集中从工程地质岩组看,滑坡、崩塌地 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测区东西两翼的层状较软变质岩组中; 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环蕉岭盆地四周的层状强岩溶化较硬 碳酸盐类岩组中。

      从地形地貌看,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低 丘陵〜高丘陵地段,低山及台地区少量分布从行政区分布 看,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南(105处)、蓝坊(66处)、新 铺(63处)、长潭(49处)四个镇从发生时间看,地质灾 害多发生在每年的3〜9月,这一时段为测区地质灾害多发 期3蕉岭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3.1地质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蕉岭县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季节性明 显在133处建卡点中,已知发生时间的灾害点125处,其 中有114处是发生在3〜9月的雨季,占91. 20%,其余11处 (主要是地面塌陷)发生在旱季,占8.80%滑坡、崩塌不 管是自然还是人为因素诱发的,往往发生在大气强降雨期间 或延后几天,说明大气降雨是滑坡、崩塌发生的最主要的外1)在诱因;而地面塌陷以上特点并不明显 3.2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看,蕉岭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测区东西两 翼东翼即蓝坊镇程坑村至南镇多宝村一带,共有灾害点 174处,占测区灾害点总数的47.03%,灾害点密度0.68处 /km2;西翼即新铺镇徐溪村至长潭镇长潭水电站一带,共有 灾害点101处,占测区灾害点总数的27. 30%,密度达0.61 处/km2;中部蕉岭盆地两侧至广福一带灾害点共84处,占 测区灾害点总数的22. 70%,分布密度为0.30处/km2;其余 区域灾害点很少。

      调查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与工程地质岩组、地形地貌、 人类工程活动、降雨量等关系密切就工程地质岩组而言,测区东西两翼以震旦系层状较软 变质岩组为主,岩石破碎,土质疏松,吸湿性强,经雨水长 时间渗透、浸泡,重力增加,极易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测区共有崩塌、滑坡灾害点333处,其中267处分布在此类 岩组中,占80. 18%;而分布着层状强岩溶化较硬碳酸盐类岩 组的区域一一如蕉岭盆地周边区域,岩溶发育,遇天旱或 人为因素造成水位下降,易诱发地面塌陷,测区共有37处 地面塌陷,全部分布在这类岩组中就地形地貌而言,测区绝大多数灾害点分布在标高 1⑻〜500m、自然坡度较陡的丘陵区,而标高>500m的低山区 和标高1650mm),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这一区域,两者分布 的区域基本一致3.3地质灾害体的规模特征根据实施细则灾害体规模分级标准,本次调查确定的 370处地质灾害点的分级结果是:大型6处,占灾害点总数的1.62%;中型14处,占3. 78%;小型350处,占总数的94. 60% 调查区地质灾害体规模以小型为主3.4地质灾害点的危害程度根据实施细则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判别标准,测区 370处地质灾害点除1处已无潜在危害外,其余369处的危 害程度分级结果是:重大级2处,较大级59处,一般级308 处。

      测区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以一般级(轻级)为主4地质灾害影响因素4. 1大气降雨的影响大气降雨是诱发测区滑坡、崩塌、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的 主要自然因素特别是久旱之后的连场大暴雨,在较短的时 间内迅速增加致灾体自重,并减小致灾体与灾源体之间的摩 擦力,打破原有平衡,导致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如 2003年5月17日,在短短的18个小时内,蕉岭县下了 132腿 雨量,山上、路旁,崩、滑地质现象随处可见,在已查明灾 害发生时间的125处灾害点中,有25处发生在2003年5月 16日这一天调查结果显示,测区约有91%的地质灾害发生 在3-9月的雨季;从空间分布上看,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降 雨量1650〜1800mm的区间,大气降雨对地质灾害形成的影 响可见一斑4.2人工边坡的影响人工削坡是诱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重要的人为因素之 一在测区345处人为地质灾害点中,人工边坡灾害点331 处,占95.94%其中乡村削坡建房边坡灾害点292处,占人 工边坡灾害点的88. 22%;公路边坡灾害点37处,占11. 18%; 水利工程边坡2处,占0.60%调查区内,乡村建房和公路 建设留下的人工边坡坡度绝大多数在65以上,坡高5〜25m 不等,几乎不做任何防护,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提 供有利条件。

      4.3矿产资源开发的影响测区矿产资源开发是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另一个重要 原因测区开采的矿种主要有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砂石粘土、 煤炭三种其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和水土流失两 种类型地下采矿(主要为水泥用灰岩矿山)留下的采空区 诱发采空区塌陷;地下采矿抽排矿井水或打穿溶洞引起的地 下水位变化诱发岩溶塌陷在测区345处人为地质灾害点中, 地下开采石灰石诱发的地面塌陷共14处(其中采空区塌陷1 处,岩溶塌陷13处),占人为灾害点总数的4.06%比例不 算高,但已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却占人为灾害损失的 79.34%露天采石取土矿山造成地表水土流失据县国土资 源主管部门2003年初资料和本次实地调查资料,全县94家 露天矿山(其中12家为已关闭矿山)共造成水土流失面积 0. 39km2o水泥生产是蕉岭县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县工 业产值的49. 7% (2002年),随着水泥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石灰石和建筑用砂石粘土的需求量将 越来越大,采矿业对地质灾害形成的影响不容忽视4.4群众防灾意识的影响测区广大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淡薄也是影响地质灾害形 成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房选址时极少 考虑周围地质环境因素,削坡过陡,也没有采取任何护坡措 施;二是发现地质灾害征兆时,没有及时采取“避让”措施, 1994年5月蓝坊镇石湖村石碧潭自然村发生2死2伤的崩塌 灾害就是没有及时避让造成的;三是防治时机和措施不合 理,没等崩、滑体完全稳定下来,就实施清土作业,而且多 是由下而上进行清理。

      这些都是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淡薄,缺 乏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反映综上所述,测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多种致灾因素交互作 用的结果工程地质岩组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要素,它在 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和类型;地形地貌是 地质灾害形成的外在条件,它制约着崩、滑、塌等致灾地质 作用的形成;大气降雨是地质灾害形成的激发因素,决定着 地质灾害发生的速度和时间影响地质灾害形成的最主要和 最直接的因素是人类工程活动本身,人们在改造环境创造美 好生活的同时,也为毁灭这种美好生活创造条件5地质灾害防治对策5.1根据灾害点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治理顺序据统计,测区内危险性大、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和交 通安全的近期治理灾害点共有28处(含2处重要地质灾害 点、21处较重要地质灾害点、5处危害程度小但有可能随时 发生灾变的灾害点);中期治理灾害点92处;远期治理灾害 点164处5.2根据灾害点实际情况选择相应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包括两种:一是避让;二是工程治理避让包 括暂时避让和永久避让(移民);工程治理包括地表截排水、 地下排水、削方减载、压脚、挡土墙、坡面防护、锚固、灌 浆、种植被等测区内绝大多数灾害点的规模较小,可选用 工程治理的办法;对那些无法采用工程治理或工程治理费用 过大的灾害点,如蓝坊镇大光村蛟湖自然村滑坡,宜选择永 久避让。

      区内水土流失可发动村民种树、植草,提高地表植 被水平进行治理5.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减灾防灾意识据统计,测区削坡建房造成的灾害隐患点共240处,占 区内灾害点总数的84. 51%群众很少意识到削坡建房可能诱 发地质灾害的问题因此,要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 本办法是要增强广大群众”居安思危”意识,帮助他们认清 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提高它们抗避灾害的能力建议蕉岭县 各级政府和部门多做这方面工作,面向社会广大群众,加大 宣传力度,全面提高群众减灾防灾的意识和水平5.4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对灾害隐患点进行经常的、长期的系统的监测,及时掌握灾害点的变化情况、发现灾害征兆,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 要内容,是避免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1] 张建国,等.广东省蕉岭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C].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5.[2]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 订稿)[R]. 2006,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